袁先来
- 作品数:20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德里达诗学研究
- 把德里达的思想作为一个诗学体系建构是一个既艰难又有积极意义的课题。德里达在深切的伦理关注中,批判作为西方文化核心的逻格斯中心主义,揭露逻格斯思维模式影响下诗学局限性,在语言的自由延异和诗性的自由想象之间找到了连接点,把西...
- 袁先来
- 关键词:德里达诗学文学创作艺术风格
- 美国文学中旅行主题的文化寓意被引量:6
- 2010年
- 西方文学中的精神旅行,往往起因于作家无法通过旧有的、根深蒂固的地方传统来理解现实,而在旅途中对比观照,幻想未来美好生活和正义社会本质,对自身的文化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美国文学史上,从早期民族文学身份的确立,到现当代作家价值观的成型,常以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旅行主题为载体。正是以欧洲旅行和西部旅行为参照,旅行主题在美国文学演变中逐渐形成一些基本特征。
- 袁先来
- 关键词:身份意识
- “当下外国文学研究观念与方法的创新”博士生高端论坛会议述要
- 2017年
- 2017年7月28-30日,由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当下外国文学研究观念与方法的创新"博士生高端论坛在东北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 袁先来
-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论坛会博士生研究生院
- 美国文学中摩门女性形象流变:1840s—1940s
- 2019年
- 1840s-1940s,美国文学中摩门女性形象历经变迁,呈现出鲜明的对立特质。盐湖谷定居阶段,摩门女性文学书写突出“天母”意象,以此作为本族女性的理想化自我,借以强化族群特异性;犹他建州前后,美国主流文学中的摩门女性多以傀儡和受害者形象出现,被用以坐实摩门式婚姻是道德污染源的指控;废除多妻制的后《宣告》时代,摩门女性形象呈现兼具族群特色与美国属性的同质化特征,其曾刻意凸显的族裔特色最终难逃被消解的命运。摩门女性文学形象博弈的背后,蕴藏着摩门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形塑,揭示了民族融合大趋势下美国西部文化内部的冲突和裂痕。
- 邹云敏邹云敏
- 美国文学中的摩门文化与摩门形象被引量:2
- 2017年
- 经过180多年的发展,摩门教已经从一个美国本土宗教逐渐发展成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宗教文化,而且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文学中的焦点话题。丰富文学史料的解读,显然有助于对摩门教与美国主流社会之间漫长而动荡的关系的理解:摩门教最初所挑战的不仅是清教传统与宗教现状,更是当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所带来的社会分化困境,然而受到主流文化操控的19世纪的流行虚构形象、叙事模式,在迎合了美国民众恐惧与焦虑的心理需求之时,却掩盖了摩门教作为一场社会运动的重要特质。进入20世纪,摩门文化不断地自我调整、修正保持独特性与归入主流文化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加上美国文化自身的发展,使得美国主流文化与文学对其态度经历了从逐渐减少敌视到有限认同的转变。与其他少数族裔叙事相比,研究摩门文化与摩门形象叙事的成见、冲突与流变,对理解美国文化的性质与未来走向有着独特的认知价值。
- 袁先来
- 关键词:摩门教
- 《现代骑士》的复调叙事与代议制政治
- 2024年
- 休·亨利·布拉肯里奇曾是威士忌叛乱的重要见证者,这场地方抗争运动是对联邦权力的首次重大考验。其小说《现代骑士》以讽拟体的对话性形式,对事件背景中贵族精英的自以为是进行了讽刺,也对大众民主的狂热与自命不凡进行了嘲讽,试图平衡傲慢的贵族共和与激进的大众民主之间的冲突,从而化解国家政治的风险。布拉肯里奇是从居间者角度提出对话性的民主审议设想,以调节直接民主的地方传统和联邦代议制之间的分裂、矛盾与分歧。
- 袁先来
- 关键词:联邦党人公共领域代议制
- 多克托罗《上帝之城》的反“神正论”叙事
- 2014年
- 多克托罗的《上帝之城》无疑是对奥古斯丁同名作品的影射和反讽,通过对其神正论立场、基督教空间层级观、圣爱的观念作出当代的回应,尤其指出其神正论命题将神意、神律视为社会正义和政治正义的依据和保障,将政治正义与个人生命的终极价值捆绑,建立一个权威而又绝对的文化逻辑系统,却又被人性的纵欲、贪婪、疯狂所操控,不仅导致政治独裁和大屠杀,也危害到神学信仰自身,从而对基督教的历史缺陷和道德匮乏作出了当代的注释。多克托罗在质疑那个超验的彼岸实体对象同时,渴望在一个集众多移民、多元政治、异质文化为一体的在场空间中,在温和而理性的友爱和自我节制框架基础上,建立一种勇于承担自己责任和义务的"宗教性"伦理学。
- 袁先来
- 关键词:大屠杀神正论空间叙事
- 建构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文学史——刘建军教授访谈录被引量:5
- 2006年
- 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评审委员、《外国文学研究》理事会理事,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与一般项目10余项。主要代表著作有:《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西方文学的人文景观》、《演进的诗化人学——文化视界中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传统》、《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论》等。最近,本刊特约记者袁先来就有关中国的西方文学史撰写等问题,采访了刘建军教授。刘建军教授认为,国内的外国文学史理论形态没有根本性改变有多方面的原因,最关键的是让读者无法确定其所解释的文学现象是现代的而不是传统的。文学史应该是文学史家对历史上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所进行的现代阐释,寻找出以往文学的文化精神与今天现实精神的“契合点”。文学的发展在于其内部存在着一个起着更直接作用的内在功能性关系系统:在西方人与自然、与神、与物对峙与消解的不同文化时代背景下,自爱琴文明开始出现的西方人对自己能力肯定的原初自觉,以及这种自觉所促进的西方人对自己本质认识的递进发展,构成了西方文学中强大的、功能性的、以“自由”为本质的人文精神传统。西方文化与文学是建立于基督教式的,或者说是被基督教所同化了的思维模式之上的。基督教文化在强化逻各斯和消解逻各斯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文化的出现及其演进,既使得西方人在认识自身的时候达到了精神世界的高度,又为西方文化自身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促进了西方文化从古代走向现代。基督教文化思维模式内部的演变,也使得基督教文化人文向度与西方文学自由传统的历史联系十分复杂。基督教文化也与�
- 袁先来
- 关键词:文学史文化史基督教文化思维模式文化转型
- 弥尔顿散文对圣经的政治阐释被引量:1
- 2015年
- 弥尔顿作品的政治意蕴乃当代西方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对这一领域的深入探究,有利于充分认识17世纪英国文学与近代政治、宗教改革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通过综合分析弥尔顿的经典文本,不难发现,弥尔顿对弑君、专制、自由、权利、共和等观念的深刻理解实源于基督教神学自身,同时,他还在汲取宗教改革、人文主义与古典共和主义观念的基础上,提炼出极具英格兰特色的"清教共和主义"的政治神学概念。这为近代欧美国家提供了具有神学色彩的权利与自由观念相整合的理论。
- 袁先来
- 关键词:君权神授人文主义古典共和主义
- 论库柏的自然意识与民族文学型构被引量:1
- 2010年
- 库柏在对新教观念的消化、移植和变异基础上,把自己的写作与崭新的社会秩序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扎根荒野生活的自然意识及西部边疆意识,一方面对东部的新英格兰乃至欧洲传统提出了挑战,以应对难以容忍的个人与社会、制度和家庭等束缚人的机制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建立了一个新神话世界和创造一种引起新人希望的"美国梦",并为确立民族文化和文学的合法性奠定基础。这一分裂意识与矛盾特征及其相应的心理安全阀作用机制对20世纪美国文学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 袁先来
- 关键词:库柏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