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渭康
- 作品数:465 被引量:1,387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一种同时脱除烟气中SO<Sub>2</Sub>和NO<Sub>x</Sub>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脱除烟气中SO<Sub>2</Sub>和NO<Sub>x</Sub>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烟道气中的氧作氧化剂,钴的络合物作主催化剂,碘(或溴等其他卤素)的阴离子作助催化剂,在液相中实现NO的催化氧化和回...
- 龙湘犁肖文德袁渭康
- 文献传递
- 固定床中邻二甲苯氧化的二维非均相模拟被引量:5
- 1997年
- 采用二维非均相模型,模拟了邻二甲苯固定床氧化反应器.对于气相方程,使用CrankNicolson预测—校正格式求解,对于颗粒相方程,使用中心差分并结合迭代方法求解.比较了二维作均相模型和二维拟均相模型的差别.使用二维非均相模型,分析了原料进口温度、进料气速、进口浓度、熔盐温度和催化剂尺寸的大小对反应的影响.
- 田海生洪若瑜李洪钟袁渭康徐翔宇
- 关键词:邻二甲苯固定床苯酐
- 拉丝过程的新颖控制方法被引量:3
- 1992年
- 为提高拉丝过程的生产率并确保丝径的均匀性,本文提出了新颖的闭环控制方法.通过应用Karhunen-Loeve法所提取的分布参数系统的主导特征函数,构造了简单有效的P控制率.该控制方法不依赖于系统的数学模型,且设定值能自行生成.模拟计算表明该法为分布参数系统的黑箱控制开辟了又一途径.
- 刘爱斌陈建忠袁渭康陈良恒
- 关键词:拉丝合成纤维
- 一种带有丙烷循环的碳三液相选择加氢脱炔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丙烷循环的碳三液相选择加氢脱炔方法。在MAPD浓度高于2.5%的情况下,本发明采取丙烯精馏塔塔釜丙烷循环至一段反应器入口的方式来控制温升,它比现有技术所采取的一段床产品循环方式有更高的丙烯得率。
- 程振民袁渭康
- 文献传递
- 活性炭脱硫研究 (Ⅰ)SO_2-N_2-O_2体系中SO_2的氧化反应动力学被引量:25
- 1997年
- 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活性炭上的SO3蓄积量,以LangmuirHinshelwood方法进行了动力学方程的推导,发现整个过程可分为具有不同反应机理的两个阶段.在SO3蓄积量小的情况下,SO3对SO2和氧的吸附不产生影响;在SO3蓄积量达到一定限度后,则成为一种阻抑物质.同时还获得了吸附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常数.
- 程振民蒋正兴袁渭康
- 关键词:二氧化硫活性炭脱硫废气治理
- 一种甲烷部分催化氧化直接制甲醇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甲烷部分催化氧化直接制甲醇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反应器内、10-60大气压和100~300℃时,用甲烷为原料、空气为氧化剂、硫酸(醋酸或三氟醋酸)的水溶液做溶剂,二氧化硅负载5%~60%(重量)杂多酸的为固体...
- 龙湘犁黄云史家武王志豪袁渭康
- 文献传递
- 超临界条件下苯烷基化过程研究
- 1996年
- 在传统工业过程中,苯与乙烯烷基化生成乙苯(包括气相反应和液相反应)的分子筛催化剂失活再生是最为引人注意的问题之一。在这个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失活是由于其表面结焦造成的。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结焦首先由副反应生成多环大分子焦前物质,它们沉积在催化剂的表面上;然后继续进行反应脱氢,最终生成焦炭。在超临界流体反应(指操作条件在反应混合物临界点之上)中,焦前物的分子扩散系数大约是液相反应的2个数量级(100倍),而且它们的溶解度约高于气相反应的3个数量级(1000倍)。所以,超临界流体反应可能适用于移出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焦前物,以延长催化剂的寿命。
- 高勇朱中南袁渭康
-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苯烷基化分子筛乙苯
- 测控系统硬件集成被引量:1
- 1999年
- 通过对固定床反应器实验装置测控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介绍了测控系统的硬件集成方法及硬件调试和抗干扰技术。
- 黄华江周兴贵刘国群袁渭康
- 关键词:测控系统硬件集成固定床反应器顺酐生产工艺
- 相变法苯加氢制备环己烷工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法苯加氢制备环己烷工艺。该工艺采用液相进料方式操作,通过放热使液相蒸发,使反应器内部依次出现液相区-混相区-气相区,催化剂依次经历完全润湿-部分润湿-完全干燥等状态,使整个反应过程也经历液相反应、非均...
- 程振民袁渭康安特尔胡劲松
- 文献传递
- 钛硅分子筛/纳米碳纤维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液相分离性能被引量:2
- 2006年
- 通过在纳米碳纤维(CNF)上原位生长钛硅分子筛(TS-1)的方式制备了负载型TS-1/CNF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TS-1和CNF的结合强度测试的结果表明,TS-1与CNF表面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程度。负载型TS-1/CNF催化剂和单分散TS-1的分离性能对比显示,前者易于分离,可显著降低TS-1应用中的分离难度。
- 赵茜李平张京纬袁渭康胡喜军
- 关键词:钛硅分子筛纳米碳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