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电气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无轴承
  • 2篇电机
  • 1篇电动机
  • 1篇修形
  • 1篇修形参数
  • 1篇悬浮力
  • 1篇永磁
  • 1篇运动仿真
  • 1篇直流电动机
  • 1篇直流电机
  • 1篇同轴
  • 1篇转角测量
  • 1篇自抗扰
  • 1篇自抗扰控制
  • 1篇无刷直流电动...
  • 1篇无刷直流电机
  • 1篇联轴器
  • 1篇径向
  • 1篇径向悬浮力
  • 1篇角位移

机构

  • 5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工业职业...

作者

  • 5篇解超
  • 3篇王晓琳
  • 2篇邓智泉
  • 2篇仇志坚
  • 2篇廖启新
  • 1篇丁强
  • 1篇朱如鹏
  • 1篇黄燕
  • 1篇李苗苗

传媒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机械制造与自...
  • 1篇控制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无轴承交替极电机控制系统改进及实现被引量:2
2010年
推导无轴承交替极电机计及转子偏心的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提出零电流同轴定位方法,提高了定转子同轴定位精度,而且避免了同轴位置检测过程中发生的定转子机械碰撞。针对传统悬浮控制方案中各方向上允许的最大悬浮力不相等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悬浮控制策略,从而实现了电机在任意方向上的最大悬浮出力。针对非正弦气隙磁场的悬浮转子角度测量问题,设计了一套转角转速测量方案,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所提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的改进对增加定转子同轴定位精度、降低悬浮系统功耗、提高电机悬浮出力范围和减小控制系统复杂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解超王晓琳邓智泉廖启新仇志坚
关键词:无轴承同轴转角测量
3对极无轴承交替极薄片电机的理论与实现被引量:9
2008年
无轴承交替极永磁电机因其悬浮与旋转本质上完全解耦,其控制系统得以极大简化,但其前提条件是电机极对数必须≥4。极对数过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特别是在高速场合。为减少极对数,该文研究了一种3对极无轴承交替极永磁电机。通过磁路分析发现,3对极电机中存在一固有的悬浮力脉动,且该悬浮力脉动无法完全消除。分析该脉动的数学模型发现,通过适当增加永磁体厚度、减小气隙的方法,可以将悬浮力脉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采用有限元仿真对该结论进行了验证。通过实验,实现了3对极原理样机的稳定悬浮,证明了3对极无轴承交替极永磁电机的可行性。
廖启新王晓琳邓智泉仇志坚黄燕解超
关键词:磁悬浮无轴承薄片电机
无轴承交替极永磁电机悬浮系统自抗扰控制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传统PID控制策略在无轴承交替极永磁电机处于非线性工作状态时控制的不足之处,在深入研究自抗扰控制理论及电机悬浮机理基础上,考虑到电机非线性工作状态时悬浮系统修正的数学模型和实现非线性状态下电机稳定悬浮的实际需要,将自抗扰控制理论引入到电机悬浮系统转子径向控制中,设计了电机转子径向位移自抗扰控制器。依据原理样机参数搭建了Matlab/Simulink仿真系统,充分考虑电机实际运行中可能受到的干扰,研究了在阶跃扰动、脉冲扰动、不同转速下正弦扰动及白噪声扰动等扰动作用下的悬浮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悬浮系统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对电机参数变化有较好鲁棒性。该控制算法对普通无轴承电机、磁轴承电机悬浮系统设计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丁强王晓琳解超
关键词:无轴承自抗扰控制径向悬浮力
鼓形齿联轴器在折叠机构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将鼓形齿联轴器应用于折叠运动中,得到了新型的鼓形齿联轴器折叠机构。基于Adams虚拟样机对该折叠机构开展了运动仿真及分析,得到了机构实现折叠所需要的鼓形齿联轴器的最大角位移。依据鼓形齿联轴器的最大角位移量确定了鼓形齿的修形参数。
解超朱如鹏李苗苗俞莎莎
关键词:鼓形齿联轴器运动仿真修形参数
永磁无轴承无刷直流电动机及控制系统的研究
永磁电机凭借转矩密度大、效率高、噪声低等优点在工业控制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有效解决电机长期运行引起的机械轴承磨损、维护、更换等问题,无轴承技术已日趋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普通永磁无轴承无刷直流电机...
解超
关键词:无轴承无刷直流电机F2812SVPWM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