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双锋
- 作品数:95 被引量:31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胞浆游离钙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Ca^(2+)]i的影响。【方法】比浊法测定PAG:采用Fura-3/AM荧光探针标记血小板胞浆钙离子,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单个血小板荧光强度的变化,计算机图像系统分析血小板[Ca^(2+)]i的变化。【结果】凝血酶(0.03 U/mL)为激动剂时,血小板PAG(M)为(78.2±12.4)%。在所取的62.5~1000μmol/L RGDS内的5种浓度下,RGDS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凝血酶诱导的PAG(M)。正常人静息血小板[Ca^(2+)]i荧光强度值为376.1±70.5;凝血酶(0.03 U/mL)激动的血小板[Ca^(2+)]i荧光强度值升高为977.9±108.8;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250μmol/L)对静息血小板的[Ca^(2+)]_i荧光强度值无抑制作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250μmol/L)作用于血小板后,凝血酶(0.03 U/mL)激动的血小板[Ca^(2+)]i荧光强度值升高受到抑制,抑制率为(9.37±7.5)%。【结论】凝血酶(0.03 U/mL)可以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血小板[Ca^(2+)]i的升高。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可以抑制凝血酶(0.03 U/mL)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Ca^(2+)]i的升高。
- 李海明尹松梅谢双锋聂大年李益清王秀菊马丽萍吴裕丹
-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聚集
- 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评价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治疗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作为二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22例,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2例患中位年龄为71.5岁,含泊马度胺的全口服二线治疗方案包括IPD 7例,PCD 11例,XPD 2例,PD 2例,中位治疗周期数为14,二线治疗ORR为63.64%,VGPR以上疗效为36.36%。有来那度胺暴露史的13例患者中,ORR为53.85%,VGPR以上疗效为23.08%;无来那度胺暴露史的9例患者中,ORR为77.78%,VGPR以上疗效为55.56%;两组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伴遗传学高危的患者12例,ORR为50%,VGPR以上疗效为16.67%。整体中位随访时间10.6(2.0,39.3)个月,10例出现疾病进展,其中6例因原发病进展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其中来那度胺暴露的13例患者,中位PFS为10.6个月;非来那度胺暴露的9例患者,中位PFS未达到。≥3级不良事件占18.18%,包括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及肺部感染。没有导致死亡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有居家治疗意愿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 肖洁王秀菊谢双锋李益清张国扬杨文娟刘红云聂大年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安全性
- 85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5例 MM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中,首发症状骨痛52例(61%),81例(95%)有不同程度的贫血,26例(31%)有血钙升高,36例(42%)有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60 岁以上组与60岁以下组、IgG 型与 IgA 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有破坏的患者与骨质没有破坏的患者骨髓中浆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治患者用 MP 方案与 M_2方案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随访37例中5例生存,32例死亡,其中死于感染7 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肾功能衰竭4例,颅内出血4例,高钙血症3例,急性左心衰竭2 例。结论老年 MM 易发生肾功能不全,IgA 型较 IgG 型易发生肾功能不全;MM 患者骨髓中的浆细胞比例与骨质破坏无关;应用 MP 方案和 M_2方案治疗初发的 MM 疗效相似。
- 杨辉谢双锋尹松梅聂大年马丽萍李益清吴裕丹王秀菊梁冬梅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化学治疗
- XPO1抑制剂KPT-8602对U9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核输出蛋白(XPO1)选择性抑制剂KPT-8602对人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系U937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以U937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浓度的KPT-8602处理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XPO1、p-AKT、AKT、CleavedCaspase-3、p21的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XPO1的亚细胞定位。【结果】CCK-8结果显示KPT-8602可抑制U937细胞的活力,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效应依赖关系(P<0.001)及时间-效应依赖关系(P<0.001),但是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不同浓度KPT-8602作用U937细胞48 h后,各组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的比例增加(P<0.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人PBMC相比,U937细胞的XPO1表达明显升高(P=0.003);KPT-8602处理U937细胞后,XPO1表达下降(P=0.011),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P=0.009),p-AKT表达下降(P=0.011),胞核及胞浆的XPO1蛋白的表达均下降(P<0.05),货物蛋白p21在胞浆胞核的表达均升高(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KPT-8602处理U937细胞后,XPO1在胞浆胞核中的表达均下降。【结论】KPT-8602能抑制U937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XPO1表达,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 肖晓慧李益清黄克智谢双锋肖洁马丽萍尹松梅聂大年
- 关键词:U937细胞周期凋亡AKT
- shRNA干扰mPGES-1基因对K562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抑制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表达对人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shRNA干扰技术下调K562细胞中mPGES-1表达,实验设立了如下研究小组:①干扰组(KD),②阴性细胞(NC)非特异序列shRNA干扰组;③未处理组(CON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和cyclin D1在3组细胞中的表达;构建K562细胞人-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的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和NC组比较,细胞体外实验结果显示KD组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量减少(P<0.05);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显示,KD组瘤体生长明显减慢,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重量明显减轻(P<0.01);HE染色显示,KD组细胞排列相对松散,间质较多,肿瘤细胞核小,细胞质较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KD组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下调mPGES-1表达能显著抑制人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相关。
- 陈娇婷李益清尹松梅聂大年谢双锋王秀菊吴裕丹肖洁马丽萍
- 关键词:MPGES-1K562细胞BALB/C裸鼠CYCLIN
- mPGES-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最常见的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的应用,虽提高了DLBCL的总体疗效,但仍存在个体疗效差异较大的问题.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
- 李益清马丽萍聂大年王秀菊吴裕丹谢双锋肖洁尹松梅
- 二次移植成功治疗急性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的二次移植治疗策略。方法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例供者均伴有地中海贫血,分别采集CD34+细胞2.57×10^(6)/kg和1.99×10^(6)/kg,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二次移植更换为非地中海贫血供者,分别采集CD34+细胞4.28×10^(6)/kg和5.75×10^(6)/kg,采用减低剂量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行二次移植。结果2例患者二次移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 d和+10 d、+10 d和+10 d。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分别为二次移植+1062 d、+265 d),2例患者原发病均完全缓解,无明显移植并发症。结论减低剂量预处理的二次移植能够成功治疗急性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
- 黄克智李益清谢少凡肖洁杨文娟谢双锋马丽萍聂大年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移植物抗宿主病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 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抑制剂MK886对白血病HL-60/A细胞周期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抑制剂MK886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细胞HL.60/A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方法,检测HL-60/A及健康人单个核细胞(MNC)、敏感细胞株HL.60的细胞周期、mPGES-1蛋白、细胞周期素D1(cvctinD1)的差异,检测不同浓度的MK886对HL-60/A细胞周期的作用及对cyclinD1、mPGES-1、PGE2、P-Akt、c—myc蛋白的影响。结果与健康人MNC及敏感细胞株HL-60比较,HL-60/A细胞cyclinD1、mPGES-1表达最高,G0~G1期细胞比例为(30.53±2.15)%,较正常MNC[(62.63±6.58)%]及HL-60细胞[(38.86±2.25)%]减少(均P〈0.05);S期比例为(57.56±1.54)%,较正常MNC](12.18±4.43)%]及HL-60细胞[(47.70±1.88)%]明显增多(均P〈0.05)。MK886作用后,被阻滞于Go~G。期的细胞增多,同时mPGES-1表达下调,合成PGE2减少,cyclinD1、P—Akt、c-myc蛋白表达下降。结论MK886对白血病HL-60/A细胞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其机制与抑制mPGES-1表达,减少PGE2的合成,抑制cyclinD1、P—Akt、c—myc表达有关。
- 李益清尹松梅马丽萍聂大年谢双锋王秀菊吴裕丹
- 关键词:MK886
- 丙戊酸对HL-60/HT细胞P27^(Kip1)、P170表达水平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丙戊酸对HL-60/HT细胞P27^(Kip1)的影响。方法建立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HT,MTT法检查丙戊酸作用前后细胞增殖情况及对Ara-c耐药性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HL-60/HT细胞P27^(Kip1)、P170的表达。结果 VPA能增加HL-60、HL-60/HT细胞P27^(Kip1)的表达水平(P<0.05),而不影响P170的表达(P>0.05);Ara-c不能影响HL-60、HL-60/HT细胞的P27^(Kip1)、P170的表达(P>0.05);VPA与Ara-C联用能增加HL-60、HL-60/HT细胞P27^(Kip1)的表达水平(P<0.05),不影响P170的表达(P>0.05)。结论 HL-60/HT细胞P27^(Kip1)低于HL-60,丙戊酸能增加HL-60/HT细胞P27^(Kip1)的表达。
- 胡建锋尹松梅谢双锋聂大年李益清
- 关键词:白血病丙戊酸耐药性
- 血液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轨模式教学探索
- 2024年
- 目的探索并轨模式下血液内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方法及Mini-CEX技能评估方法。方法选择中山大学纪念医院内科806名完成轮科的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Mini-CEX量表对其入科前及轮转结束后的临床技能进行测评,评价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出科前研究生在理论知识、问诊技巧、体格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计划、操作能力、人文关怀方面的得分分别为(7.53±1.11)(7.58±1.07)(7.47±1.11)(6.47±0.94)(6.05±0.95)(8.28±0.71)(7.64±0.97)分,与入科前比较,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反馈结果表明在教学方式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微信平台满意度高,小讲课及读书报告有待进一步改善。结论采用Mini-CEX量表的临床技能测评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 肖洁谢双锋李益清黄克智聂大年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