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莲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58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其对手术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30例女性SUI患者行TVT-0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01±18.82)min,术中出血量(64.38±99.62)ml,留置导尿(2.67±0.90)d,住院时间(4.73±2.14)d。术后完成随访101例,随访率为77.7%,其术后IIQ-7评分[(1.59±4.37)分]显著低于术前[(15.74±3.87)分,Z=-8.601,P〈0.01],术后UDI-6评分[(1.63±2.66)分]显著低于术前[(10.51±3.70)分,Z=-8.549,P〈0.01]。患者术后尿失禁主观完全治愈73例(72.3%),主观改善明显11例(10.9%),术后无效6例(5.9%);尿垫使用13例(12.9%);术后出现网片暴露侵蚀2例(2.0%);术后性生活有不适感8例(7.9%)。结论TVT-O治疗女性SUI,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复发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盆底功能重建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网片并发症不可忽视,需要进一步探讨。
- 盛慧娟韩克翁时秋卫中庆谢玉莲
- 关键词:肌张力尿失禁压力性外科学外科学随访研究
- 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影响因素与预防策略。方法:采用术后紧密跟踪、预约定期回院复查、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对2008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3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随访2.5年,根据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与否将本研究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33%,肿瘤分级高、淋巴结转移数多是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术后规范化疗和术后足程放疗是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较根治性手术稍高,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李刚李峻罗方鑫谢玉莲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局部复发影响因素
- 雌、孕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对卵巢癌细胞存活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雌(E)、孕激素(P)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卵巢癌细胞存活率以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卵巢癌患者术中切除的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培养,按药物作用不同分为3组:雌激素组(E组)、孕激素组(P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HCG组)。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周期;药物作用48h后,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相对定量,检测雌、孕激素对癌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1)高浓度(10-4mol/L)雌、孕激素能降低癌细胞的存活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01);低浓度(<10-8mol/L)雌激素能提高卵巢癌细胞的存活率。低浓度(50U)HCG对卵巢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不明显。150U/ml和200U/ml HCG作用72h后,对卵巢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显著(P<0.05)。(2)高浓度(10-4mol/L)雌、孕激素能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P<0.001),但当雌激素浓度为10-8mol/L时,却抑制细胞凋亡(P<0.001);HCG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雌、孕激素和HCG对卵巢癌的细胞周期均无显著影响。(3)高浓度雌、孕激素(10-4mol/L)能抑制卵巢癌细胞Bcl-2的表达(P<0.05),促进Bax的表达(P<0.001);低浓度E(10-8mol/L)上调Bcl-2的表达(P<0.001),下调Bax的表达(P<0.001)。结论:高浓度雌激素与孕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卵巢癌细胞有促进凋亡、降低存活率的作用,这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和促进Bax的表达有关。
- 谢玉莲韩克唐琛盛慧娟
- 关键词: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卵巢癌细胞BCL-2BAX
- BTBD7基因通过作用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转移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敲减BTBD7基因后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经慢病毒转染shRNA,敲减BTBD7基因表达后的细胞作为实验组(MCF-7-sh BTBD7),未进行慢病毒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MCF-7-vec)。应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等方法来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内MCF-7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增殖能力之间的区别,两组试验结果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肿瘤信号通路筛选芯片筛选出BTBD7作用的下游信号通路,并以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这条信号通路是否确实参与其中发挥作用。结果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24 h愈合率:(85.95±5.30)%比(43.38±4.01)%,t=18.108,P〈0.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出现明显的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24 h细胞计数:152±7比50±8,t=27.378,P〈0.001);MTT实验显示从第4天开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出现差异,对照组细胞数为(3.17±0.23)×10^4/ml,明显高于实验组的细胞数为(2.58±0.21)×10^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89,P〈0.050);第7天对照组的细胞数为(9.57±0.36)×10~4/ml,仍然显著高于实验组的细胞数(7.29±0.37)×10^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54,P〈0.050)。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肿瘤信号通路筛选芯片的结果表明Wnt信号通路的相对荧光强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9,P〈0.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同样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c-Myc、MMP-7以及β-catenin的蛋白水平均发生变化。结论 BTBD7基因可能通过作用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转移。
- 李峻李刚谢玉莲王敏洪
- 关键词:乳腺肿瘤WNT蛋白质类肿瘤侵润肿瘤转移
- 植入式输液港蝶翼针衬垫敷料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简称输液港,在使用输液港时需要专用蝶翼无损伤针(简称蝶翼针)进行穿刺输液,因其有一个折返点,可避免"成芯作用",即针尖的斜面不会削切注射座的穿刺隔膜,防止损伤隔膜造成漏液,防止切削下来的微粒堵塞导管[1].
- 谢玉莲胡春兰郭波盛娜
- 关键词:植入式输液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敷料衬垫导管系统穿刺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