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志雄

作品数:70 被引量:568H指数:1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实证
  • 7篇城市
  • 6篇碳交易
  • 6篇交易
  • 4篇生态
  • 4篇实证检验
  • 4篇实证研究
  • 4篇能源
  • 4篇逻辑
  • 3篇生态文明
  • 3篇农业
  • 3篇逻辑与
  • 3篇环保
  • 3篇环保产业
  • 3篇环境保护
  • 3篇
  • 3篇产业结构
  • 3篇长江
  • 3篇城市化
  • 2篇动态面板

机构

  • 67篇重庆大学
  • 3篇重庆教育学院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67篇谭志雄
  • 14篇尹希果
  • 14篇陈德敏
  • 13篇韩经纬
  • 5篇陈茂直
  • 4篇姚斯杰
  • 3篇张阳阳
  • 2篇金碧
  • 2篇高艳红
  • 2篇雷虹
  • 2篇任毅
  • 2篇梁艳菊
  • 2篇王燕飞
  • 2篇付佳
  • 2篇张瑞
  • 1篇周庆行
  • 1篇朱其堂
  • 1篇闭薇娜
  • 1篇王梦麟
  • 1篇殷维

传媒

  • 7篇中国人口·资...
  • 3篇统计与决策
  • 3篇开发研究
  • 3篇经济问题探索
  • 3篇重庆大学学报...
  • 3篇当代金融研究
  • 2篇中国科技论坛
  • 2篇中国软科学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科技和产业
  • 1篇商业时代
  • 1篇中国牧业通讯
  • 1篇中国环保产业
  • 1篇教学研究
  • 1篇消费经济
  • 1篇经济纵横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经济师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管理现代化

年份

  • 7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经济带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集聚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高铁建设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对区域要素流动、经济活动开展和产业空间格局构建影响深远。深入考察高铁开通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对合理规划高铁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高铁开通引致第三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立足高铁的时空效应,重点考察劳动力流动引致的知识溢出等效应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不仅以空间滞后项的系数判断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还以间接效应衡量空间溢出效应的程度。考虑长江经济带高铁网络布局不平衡、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资源禀赋不同的城市高铁开通后引起的效应可能有所区别,分区域及细分行业研究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集聚影响的异质性;并进一步从劳动力转移视角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不仅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第三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所引致的空间溢出效应亦明显促进了相邻城市的产业集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江经济带东部城市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正向作用高于中部城市,对西部城市第三产业集聚并无明显影响;高铁开通对不同细分行业作用效果差异明显,对批发零售、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及教育等行业集聚水平作用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高铁开通拓展了劳动力自由流动范围,劳动力流动带来的知识溢出影响第三产业集聚;劳动力转移也是高铁开通影响长江经济带中部城市第三产业集聚的重要传导机制。因此,未开通高铁城市应加快推进高铁网络建设,优化产业空间格局;中、东部地区应加大第三产业中高端产业的承接力�
谭志雄邱云淑罗佳惠韩经纬陈思盈
关键词:高铁开通劳动力流动长江经济带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径被引量:5
2011年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循环经济已成为当前宏观政策调整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已日渐成为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径。本文从发展循环经济的时代性和必然性入手,深刻剖析了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的弊端,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的革新。为了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全面展开,结合多年参与中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路径与政策措施。
陈德敏谭志雄
关键词:循环经济
基于森林碳汇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模式构建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森林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重大。当前国际市场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的主要模式是CDM,而中国作为主要的碳汇供应国,处于碳汇交易的低端,缺乏话语权。因此,中国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和推进森林碳汇交易:充分发挥政策"创造环境、制造市场"的作用;落实相关机构执行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快金融创新,有力支撑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不断完善碳交易的内容和方式。
殷维谭志雄
关键词:森林碳汇碳交易
比较优势、要素流动与产业低端锁定突破:基于“双循环”新视角被引量:28
2022年
本文采用微观产品数据,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检验中国过去国际大循环主导模式下产业“低端道路”路径依赖程度,并分析要素循环是否有利于走出产业“低端锁定”困境。研究表明:传统发展模式下中国省域产业结构演化显著受既有比较优势影响,产业升级处于低端发展路径依赖状态;畅通的要素循环对省域产业升级路径与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具有显著调节效应,要素流动性显著降低了省域产业升级对比较优势的路径依赖程度;相比低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程度更易受到要素循环调节;相比劳动力要素循环与资本要素循环,技术要素循环对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路径具有更好的调节效应。研究为中国“由外向内”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
谭志雄罗佳惠韩经纬
关键词:比较优势
论我国资源安全科技保障体系的构建
2007年
资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诉求,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如何确保国家资源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科技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保证,科技进步是资源安全最根本的保障。我国资源安全必须以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体系作为支撑。从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3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资源安全科技保障体系的建立。
陈德敏谭志雄
关键词:资源安全技术进步
农村公共投资——积极财政政策新的实施方向被引量:3
2004年
文章从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城镇化、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的培育、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对农村公共投资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 ,认为它是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新方向 ,并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如认识问题、投资不足问题、资本积累不足问题、投资方向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农村公共投资作用的建议。
尹希果谭志雄陈玉佳
关键词:农村公共投资财政政策农民收入农村经济资本积累
我国环保产业关联效应的静态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事业的支柱与核心,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对三大产业的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的平衡有着重大影响。但环保产业与三大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部门的关系或者说关联程度究竟如何?这是关系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平衡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在当前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借助 DPS 数据处理系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的方法。
尹希果梁艳菊谭志雄赵胜方
关键词:产业关联效应环境保护事业数据处理系统
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本文选取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运用DEA方法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全国以及区域能源效率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中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显著,但总体上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将能...
张瑞陈德敏谭志雄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DEA动态面板模型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以“强基计划”为例被引量:4
2024年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教育强国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更是强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立足“强基计划”的战略背景与目标要求,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及态势入手,剖析总结人才培养阶段衔接性不足、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及交叉学科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科教深度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二三三四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即以双轮驱动配合“三类整合”课程体系,注重三大能力培养与四阶段科研训练,构建五方支撑培养体系,以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保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谭志雄王佳怡穆思颖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能源消费适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协调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被视为“中国的奇迹”,然而由于经济增长在区域间突出地表现出非均衡性,导致区域差距扩大,这已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协调以及何种机制或原因导致区域经济...
谭志雄
关键词:经济收敛产业结构实证检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