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海洋

作品数:20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推拿
  • 7篇眩晕
  • 7篇手法
  • 5篇椎间盘
  • 4篇腰椎
  • 4篇颈性
  • 4篇颈性眩晕
  • 3篇旋转法
  • 3篇旋转法治疗
  • 3篇仰卧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三部推拿法
  • 3篇突出症
  • 3篇推拿法
  • 3篇推拿手法
  • 3篇中医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机构

  • 15篇浙江中医药大...
  • 7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医院
  • 1篇浙江省新华医...

作者

  • 20篇谷海洋
  • 13篇范炳华
  • 9篇王鹏
  • 9篇徐泉珍
  • 5篇谢远军
  • 5篇胡静国
  • 4篇吴国英
  • 4篇林咸明
  • 3篇吕立江
  • 3篇翁军
  • 3篇孙静
  • 3篇詹强
  • 2篇陈奇红
  • 2篇姚本顺
  • 2篇王富江
  • 2篇万全庆
  • 2篇应晓明
  • 2篇诸波
  • 2篇郭汝宝
  • 2篇许丽

传媒

  • 2篇浙江中医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首届“之江中...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12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三部推拿法组和常规推拿法组,采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在手法质量控制下推拿,观察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持续时间积分、临床综合症状积分和临床综合疗效四项指标比较。[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前三项两组均P<0.01;两组组间比较,分别为P<0.05、P<0.05和P<0.0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三部推拿法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推拿组总有效率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对缓解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减轻临床综合症状和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法。
范炳华王新华王鹏徐泉珍谷海洋林咸明吴国英张慈诸波
关键词:颈性眩晕三部推拿法疗效
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对多年来的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综合,从颈椎骨关节病变、交感神经及体液因子因素、椎动脉形态学因素、颈肩部软组织病变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首次系统总结了椎动脉形态学学说,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谷海洋范炳华
关键词:颈性眩晕发病机理
文献传递
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推拿优势病种及实用手法的优选与推广研究
范炳华许丽谢远军詹强宋鸿权陈鹏汪芳俊王鹏徐泉珍谷海洋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来源于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研究重点项目,资助经费7万元,项目编号2007SA005,立项执行周期为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优选适合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推拿...
关键词:
关键词:推拿手法社区卫生服务
范炳华治疗颈性眩晕的三部推拿法被引量:6
2011年
范炳华教授为浙江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颈椎病颇有研究。近10年来,范教授将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解剖学结合,传统诊断方法与现代影像学结合,提出采用定点(穴)、定位(部位)、
谷海洋孙静范炳华
关键词:颈椎病眩晕推拿中医学术发掘
范炳华教授枕下三角区推拿临证举例被引量:4
2009年
谷海洋孙静范炳华
关键词:推拿名医经验
仰卧旋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仰卧旋转手法和侧卧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住院患者134例,男74例,女60例;年龄17~67岁,其中50岁以上33例。膨出型9例,突出型74例,游离型51例,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
吕立江应晓明翁军胡静国谷海洋姚本顺陆森伟
文献传递
仰卧旋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仰卧旋转手法和侧卧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住院患者134例,男74例,女60例;年龄17-67岁,其中50岁以上33例。膨出型9例,突出型74例,游离型51例,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
吕立江應曉明翁军胡静国谷海洋姚本顺陸森偉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正骨手法临床对照试验
文献传递
《黄帝内经》所论之眩晕探析被引量:14
2007年
《黄帝内经》有关眩晕的论述,《素问》主要有2篇,《灵枢》主要有3篇。由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一句,成为"病机十九条"第一条,而对后世影响巨大,形成刘完素、朱丹溪、张介宾二大半学派。而《灵枢》则唯张介宾"上虚则眩"一句,形成《灵枢》半派之局面。《素问》所论之眩晕与《灵枢》所论之眩晕有何区别?我们认为:在病因上,《素问》以"风"、"郁"为因;《灵柩》以"气"、"虚"为因。在病理上,《素问》所论之眩晕表现为"肝火上炎"、"肝郁化火"和"肝阳上亢"之证;《灵枢》所论之眩晕表现为"上气不足"、"脑为不满"、"髓海不足"之证。在治疗上,《素问》以平肝、潜阳、熄风为治则;而《灵枢》则以补虚、补气为治则。可见同论眩晕,《素问》与《灵枢》在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范炳华王鹏徐泉珍谷海洋
关键词: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眩晕病理治则
“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为探讨"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拟证实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符合"上虚"(椎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50.73岁;病程2周~10年以上。先作TCD检测证实属椎动脉系供血不足性眩晕,再作3D-CTA检查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变化,分析"上虚则眩"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结果:60例120支椎-基底动脉中,经TCD检测有椎动脉血流速改变86支,占71.7%;基底动脉血流速改变82支,占68.3%;小脑后下动脉血流速改变60支,占50.0%。3D—CTA检查有V1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71支,占59.2%;V2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37支,占30.8%;V3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28支,占23.3%;V4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102支,占85.0%。结论: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病理改变→血流速改变→椎动脉系供血不足→小脑缺血是引起眩晕的病理"轴"。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病理改变是椎动脉系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理机制,与中医"上虚则眩"理论基本一致。
范炳华李伟林咸明谢远军吴国英王鹏徐泉珍谷海洋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
“上虚则眩”的椎动脉病理机制及推拿手法干预的参数优化
吴国英徐泉珍李伟林咸明王鹏范炳华谢远军谷海洋
“上虚则眩”的椎动脉病理机制研究结果本部分研究通过对60例“上虚”型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检测(TCD)结果显示:椎动脉血流速改变最为明显,占85.0%;其次为基底动脉血流速改变,占78.3%,小脑后下动脉血流速改变...
关键词:
关键词:眩晕推拿手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