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将氟桂利嗪、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使用,提高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法抽取该院治疗的150例偏头痛患者,对所有的偏头痛患者都进行3d的停药处理之后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在治疗之前为患者检测头颅CT、颈CT、神经系统,经检查脑内无肿瘤、血管无畸形,切非颈椎压迫所致头痛。抽取该院1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即治疗组、减药量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养血清脑颗粒4g/次,3次,d要求口服;减药量组给予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养血清脑颗粒的剂量由4g,次,3次,d下降到2g/次,10次/d,要求口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结果经过4个星期的疗程,治疗组患者治愈21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2%;减药量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2%,患者偏头痛症状下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服药期间未见头颅CT、颈CT、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治疗偏头痛病症。提高临床疗效。 陈钢 高晓艳 刘爽 周萍萍 谷艳关键词:偏头痛 联合用药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及鉴别探讨 被引量:14 2010年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在痴呆患者中,VD的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本文重点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及鉴别,现报告如下。 孙雪莲 刘爽 夏彩秋 徐彦华 谷艳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早期强化平衡功能训练法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强化平衡功能训练法对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强化平衡功能组和普通康复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基本康复治疗,其中强化平衡功能组加用强化平衡训练法,在一个疗程结束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巴氏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IHSS、BBS、MB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强化平衡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其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 周萍萍 杨青兰 谷艳 高晓艳 夏彩秋关键词: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6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愈13例,占21.6%,显效38例,占64%,有效7例,占11.6%,总有效率96.66%,无效2例,占3.33%。结论通过药和治疗恢复脑血液循环、救治缺血半暗区,减轻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徐彦华 孙雪莲 汪丽静 赵溶冰 谷艳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抗凝治疗 脑血液循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7例,根据脑血管斑块支数分组:无斑块患者43例为A组。1~2支存在斑块的患者52例为B组,3支及以上存在斑块的患者42例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再根据脑血管病症分组:一过性脑缺血患者41例为D组,单发性脑梗死患者47例为E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9例为F组,分析各组患者不同部位的斑块面积。结果B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A组。C组TC、TG、LDL—C、UA、FIB均明显高于A、B组,C组HDL—C明显低于A、B组。E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组,F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徐彦华 孙雪莲 汪丽静 赵溶冰 谷艳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对Pusher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Pusher综合征患者62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29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强化组3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2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MA、BBS及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强化组FMA、BBS及MB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Pusher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高晓艳 夏彩秋 谷艳 杨青兰 周萍萍 徐兴华关键词:脑卒中 PUSHER综合征 康复训练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2009年3月收治的肺性脑病患者64例,将并发肺性脑病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进行降颅压、改善脑代谢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4d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动脉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为71.87%,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比常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高。 刘爽 谷艳 徐彦华关键词:纳洛酮 醒脑静 肺性脑病 促醒 撤机 内耳眩晕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内耳眩晕病的诊断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耳内眩晕病患者4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内耳眩晕病患者,治愈3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减少和阻止眩晕发作,抑制和减轻耳鸣,防止听力下降,改善和防止平衡功能失调的慢性症状,防止内耳病理改变继续加重。 赵莹 袁柏欣 谷艳 徐彦华 于春荣关键词:内耳眩晕病 178例高血压患者的调脂治疗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调脂治疗。方法:选择17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药物进行常规高血压治疗,普伐他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伐他汀10~20 mg,每天1次。观察服药前与服药后1年血压、LDL-C、TG、LDL、TC等指标。结果:普伐他汀治疗组TC降低11%,而常规治疗组TC降低5%;普伐他汀治疗组LDL-C降低28%,常规治疗组LDL-C降低11%。在基线血压均值为129/78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中,普伐他汀使血压平均降低5/3 mm Hg,心血管事件相对降低31%(P=0.003)。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普伐他汀可以防止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孙雪莲 刘爽 谷艳关键词:高血压 血脂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溶栓治疗观察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6、24、48、72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标志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中超早期溶栓疗效显著,而早期溶栓和晚期溶栓同样有效。结论:急性脑梗死(进展型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是同样有效可行的,而超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 h以内)是有效的。 刘爽 孙雪莲 谷艳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溶栓 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