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柔柔
- 作品数:1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反乌托邦的诞生被引量:5
- 2019年
- 反乌托邦作为大众文化最具生产力和批判力的叙事传统之一,在今天仍然较难进行系统的讨论。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命名携带的陷阱——反乌托邦叙事往往被认为是对乌托邦的讽刺和否定,或者模糊地意指"坏的地方"以对应乌托邦之"好的地方"。然而,若系统考察反乌托邦叙事,不难发现它早已溢出了乌托邦叙事的限定,直接回应着一系列现实论题,如女性主义、后人类主义、城市化问题、现代性、异化等。本文试图回到"反乌托邦"的命名起点,尝试通过分辨围绕着反乌托邦的话语构成,来打开一定的讨论空间。
- 赵柔柔
- 关键词:反乌托邦乌托邦乔治·奥威尔
- 温故知新 开辟未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成立25周年纪念论坛”综述
- 2011年
- 11月14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30年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成立25周年纪念论坛,在北大中关新园举行。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蒋朗朗出席了开幕式。会议持续了一天。
- 赵柔柔
- 关键词:比较文学周年纪念比较文化温故知新
- 冷战与“反乌托邦”——对读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与道洛什·久尔吉的《1985》
- <正>在20世纪所谓的"反乌托邦"叙事中,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一个颇为特殊的文本:一方面,恰恰是《一九八四》在1949年出版之后,反乌托邦作为一种叙事类型才得以被确认,而与《我们》、《美妙的新世界》成为公认的三大反乌托...
- 赵柔柔
- 文献传递
- 无法归来的《阿童木》与“大都会”的重写被引量:1
- 2010年
- 《阿童木》并没有延续同样改编自动画片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的票房神话。同样是一种怀旧,《阿童木》为什么会遭遇市场滑铁卢呢?这部享誉全球的经典动画片,并集合了中、美、日动画艺术家倾力打造的精品,为什么仍然无法讨好任何一国的观众呢?这是不是意味着这部"中国制造"无法满足世界观众的口味呢?
- 赵柔柔
- 关键词:《阿童木》大都会《铁臂阿童木》重写《风声》
- 糗文化中的日常生活
- 2013年
- 2012年年底,一部国产影片以逾12亿的高票房收入吸引了无数的目光,这便是由徐峥导演,徐峥、王宝强、黄渤三人主演的中低成本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
- 赵柔柔
- 关键词:文化票房收入国产影片喜剧电影导演主演
- 《和莉莉一起跳舞的七个夜晚》的时空幻境与历史主体追寻
- 2016年
- 【导读】"欲望就是欲望的不可能",亦即,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经济的增长来自创造空的欲望幻象来给人们的欲望提供形式与途径。这种修辞化了的资本逻辑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漂来的暧昧位置:它既代表着对现代性欲望的极致,又构成了对现代性的否定、彰显着现代性的裂隙。
- 赵柔柔
- 关键词:历史主体幻境夜晚跳舞资本逻辑
- 《为奴十二载》:历史魅影与现实危机被引量:2
- 2014年
- 从2013年起,《为奴十二载》(Twelve Years A Slave)便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关注焦点,英国导演新秀史蒂夫·麦奎因与“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的黄金组合、对黑奴问题这块美国历史“伤疤”的展示、节制而有力度的表演,以及堪称雕琢的镜头运用……许多影评都写到,
- 赵柔柔
- 关键词:美国历史法斯宾德镜头运用黄金
- 《黑镜》:数码时代的媒介自反与赛博格身份建构被引量:3
- 2015年
- 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2011年12月开始播出的迷你剧《黑镜》(Black Mirror)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自《神探夏洛克》(Sherlock,2010)之后的又一轮英剧热潮。《黑镜》至今已播出两季(六集),每集以45分钟的篇幅展开彼此独立的情节,均将背景设定为某种具有强烈现实隐喻性的反乌托邦近未来。精巧的结构、高密度的讽刺与幽默、现实批判的力度,使得它从"电视剧"这样一种充满陈规和定型化想象的大众文化形式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之一,却也令许多观众感到"无话可说"。
- 赵柔柔
- 关键词:身份建构反乌托邦数码时代频道制MIRROR
- 威尔斯的世界想象及其中国回响——以《世界史纲》的译介为中心
- 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史纲》,是英国作家威尔斯以教育“世界公民”为目的而作的一部历史普及读物。自1920年正式出版后,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热潮,畅销不断。然而相较于史书而言,它更像是一部以历史为基本素材而意在讲述世...
- 赵柔柔
- “镜”中之人——《黑镜》中的反乌托邦叙事与后人类主义探析被引量:5
- 2015年
- 英国迷你剧《黑镜》(Black Mirror)自2011年开播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收视热潮,被认为是一部对现实进行尖锐批判的佳作。"黑镜"作为今日媒介的恰切隐喻,标志了人们对镜中虚幻世界的痴迷,以及用黑镜对现实的再现来取代现实本身的倾向。《黑镜》通过延伸现实逻辑而构建近未来,并在戏剧冲突中展现这个未来的怪诞,以此显现现实中潜在的裂痕。在这个层面上,它呼应着20世纪出现的重要叙事类型"反乌托邦",而通过简单的回溯和对比可以看到,这种叙事方式深深地关联着20世纪的历史语境。借由"黑镜"的自我显影,《黑镜》事实上激活了一个自20世纪晚期开始便日渐凸显和成熟的思想维度,即"后人类主义"。
- 赵柔柔
- 关键词:反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