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珺

作品数:128 被引量:739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上海长海医院学科攀登计划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6篇动脉
  • 90篇主动脉
  • 87篇腔内
  • 81篇腔内隔绝
  • 75篇腔内隔绝术
  • 49篇主动脉瘤
  • 46篇腹主动脉
  • 45篇腹主动脉瘤
  • 42篇夹层
  • 40篇主动脉夹层
  • 34篇动脉夹层动脉...
  • 34篇主动脉夹层动...
  • 34篇夹层动脉瘤
  • 32篇胸主动脉
  • 28篇胸主动脉夹层
  • 27篇主动脉瘤腔内...
  • 27篇瘤腔内
  • 27篇腹主动脉瘤腔...
  • 26篇胸主动脉夹层...
  • 20篇手术

机构

  • 12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126篇赵珺
  • 121篇景在平
  • 85篇包俊敏
  • 85篇赵志青
  • 81篇冯翔
  • 73篇陆清声
  • 33篇黄晟
  • 33篇冯睿
  • 23篇叶必远
  • 20篇曲乐丰
  • 10篇梅志军
  • 9篇熊江
  • 8篇余维平
  • 8篇廖明芳
  • 7篇洪毅
  • 7篇徐斌
  • 6篇周颖奇
  • 5篇赵新
  • 5篇王利丽
  • 4篇王振堂

传媒

  • 20篇第二军医大学...
  • 18篇介入放射学杂...
  • 15篇解放军医学杂...
  • 14篇外科理论与实...
  • 14篇中国现代普通...
  • 12篇中国实用外科...
  • 9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3篇2006
  • 7篇2005
  • 14篇2004
  • 30篇2003
  • 27篇2002
  • 32篇2001
  • 4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体发育对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从形态发育的角度探讨人类肾动脉下腹主动脉(IRA)容易形成粥样硬化和动脉瘤的原因。方法本组研究对象年龄均为0-30岁。超声测量55例正常人颈总动脉(CCA)和IRA的直径及管壁脉动幅度(PWM)。CT扫描测量50例胸降主动脉(TDA)直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测量35例非主动脉疾病患者TDA的PWM。结果在人发育过程中,IRA直径增加幅度最大,25-30岁组IRA直径平均值是0-5岁组的2.4倍,而CCA和TDA分别为1.5倍和1.6倍。IRA管壁PWM最大,IRA、CCA和TDA的PWM峰值分别为26.5%、13.5%和16.0%。结论 人体发育过程中IRA直径增加的幅度较大导致了成年人IRA中膜弹力板层数目与直径的比值低于其他部位和其他哺乳动物。中膜的这一结构缺陷可能通过管壁PWM增加来促进中膜硬化和内膜的增厚,进而促进管壁退化。
梅志军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赵珺曲乐丰陆清声
关键词:腹主动脉降主动脉颈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CCA
血管腔内诊疗技术的应用现状
2001年
景在平赵珺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6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尿量及颜色、两上肢脉搏及血压、上下肢血供及末梢循环、肢体肌力变化、胸背部疼痛及神经反射。结果:移植物置入成功率为98.46%,术中输血量平均为93.5ml。心电监护平均48h,其中52例入ICU病房,平均监测19h。胃管留置平均3h,尿管平均留置16h。术后发生脑血管意外2例、胸骨后疼痛5例、左上肢乏力3例、血小板降低64例、术后发热58例、切口渗血或血肿5例。术后30天内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有一定特殊性。该术式虽属微创手术,但术后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心源性猝死、分支动脉闭塞及移植物引起的胸痛、大量X射线引起的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等,应掌握处理的特殊性。
赵珺景在平徐美英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冯睿黄晟叶必远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手术期腔内隔绝术
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微创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行股总静脉切开、髂静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21例成功,2例髂静脉无法通过导丝。成功者患肢膝上15cm处周径在术后第一天缩小4.24cm±2.46cm,术后2周时缩小7.00cm±2.97cm;膝下15cm处周径术后第一天和2周时分别缩小3.24cm±1.80cm和5.60cm±2.22cm。双侧对比,术前膝上15cm处周径差为7.64cm±3.21cm,术后2周仅为1.98cm±3.08cm。所有复通患肢在影像学上均表现为侧支循环明显减少。随访15天~3个月,术后1月复发一例。结论:本组初步经验表明,腔内微创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全肢型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实仅髂段血栓较多。这既是对传统理论的修正和丰富,又是腔内微创疗法治疗该病的病理学基础。
景在平赵珺赵志青包俊敏王利丽冯翔陆清声冯睿黄晟廖明芳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腔内支架治疗术式疗效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处理方法。方法 建立犬腹主动脉瘤模型 ,植入自制的腔内移植物建立内漏模型 ,采用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的方法消除内漏 ,测定瘤腔内压力变化。结果 对照组在腔内隔绝术前瘤腔内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分别为 (16.89± 0 .2 4)、(4 .45± 1.3 0 )kPa ,术后分别为 (5 .5 5± 0 .13 )、(0 .0 7± 0 .0 1)kPa ,均明显下降 (P <0 .0 1) ;而实验组瘤腔内术前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分别为 (17.11± 0 .2 6)、(4 .65± 1.5 7)kPa ,在内漏状态下分别为 (18.0 9± 0 .3 4)、(4 .12± 0 .3 7)kPa ,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后血管造影示内漏消失 ,此时瘤腔内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分别为 (2 0 .2 2± 0 .3 2 )、(1.19± 0 .13 )kPa ,即压力不会立即下降 ,但脉压差会显著下降 (P <0 .0 1) ,且压力曲线基本接近一条直线。结论 瘤腔内压力可以作为判定腔内隔绝术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也可以作为术中判断内漏存在的指标之一。采用经动脉插管到瘤腔内或者瘤壁直接穿刺注射促凝血药物治疗术中内漏可行。
黄晟景在平赵珺梅志军陆清声张素贞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内漏术后外科手术
主体-单肢对接式移植物治疗腹主动脉瘤关键技术探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讨论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中主体 -单肢对接式移植物的应用经验及术中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  87例肾动脉水平下AAA的EVE中采用了主体 -单肢对接式移植物 ,经股总动脉或髂动脉将输送器导入预定位置 ,释放移植物 ,在瘤腔内将移植物单肢与主体连接形成分叉型血流通道 ,将动脉瘤隔绝。结果 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主要有 :输送器导入困难、SG释放困难、输送器退出困难、SG主体 -单肢连接困难、定位不准确、植入后髂动脉内流出道不通畅、内漏等。经术中即时处理后 ,最终内漏率为 5 75 %。结论 内漏量可根据DSA时造影剂充盈瘤腔的速度来判断 ,最有效的处理是增加延伸移植物。而术前充分评估、充分准备各种器具、熟悉各种器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曲乐丰陆清声叶必远
关键词:腔内治疗内漏腹主动脉瘤
下肢慢性静脉病的诊断与分类被引量:11
1997年
下肢慢性静脉病的诊断与分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433)景在平赵王君下肢慢性静脉病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的常见病。随着近年来各种检查手段的提高和对该病病理生理学认识的深入,有必要对该病的命名、诊断、分类、分级提出一套标准...
景在平赵珺
关键词:下肢静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3
2002年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主要威胁是突发性破裂或夹层累积重要分支血管而造成供血脏器缺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开胸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而老年患者多有严重并存病,常不易耐受.1994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Dakc[1]利用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EVE)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获得成功,我院自199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该手术[2].
王利丽赵珺蔡莉莉毛华娟景在平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护理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局限性狭窄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探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预防脑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 1999~2 0 0 3年 4 2例接受这一手术的病人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 16min ,明显低于常规术式 ,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具有阻断时间短 ,再狭窄率低等优点 ,但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病人局部的情况具备较高要求。
赵志青景在平陆清声包俊敏赵珺冯翔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手术
小鱼际震荡综合征被引量:1
2001年
赵珺
关键词:HHS少见病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