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战胜

作品数:28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第一性原理
  • 14篇第一性原理研...
  • 10篇密度泛函
  • 10篇密度泛函理论
  • 10篇泛函
  • 10篇泛函理论
  • 9篇CEO2
  • 8篇CEO
  • 7篇掺杂
  • 5篇O2
  • 5篇催化
  • 5篇DFT-D
  • 4篇PT
  • 4篇催化剂
  • 3篇电池
  • 3篇阳极
  • 3篇三元催化剂
  • 3篇石墨
  • 3篇石墨烯
  • 3篇氢化

机构

  • 27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盐城工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河南省光伏材...

作者

  • 28篇路战胜
  • 23篇杨宗献
  • 6篇罗改霞
  • 5篇徐国亮
  • 4篇张喜林
  • 4篇张岩星
  • 4篇李沙沙
  • 3篇楚兴丽
  • 3篇李硕
  • 3篇薛洁
  • 2篇李燕
  • 2篇殷岩
  • 2篇吕鹏
  • 2篇王欢欢
  • 1篇侯振雨
  • 1篇刘亚明
  • 1篇朱川川
  • 1篇杨新伟
  • 1篇陈留定
  • 1篇柏于杰

传媒

  • 11篇原子与分子物...
  • 4篇物理学报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盐城工学院学...
  • 1篇材料导报(纳...
  • 1篇第十二届国际...
  • 1篇中国物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t在CeO_2(111)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基于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PAW)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DFT+U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Pt在CeO2(111)p(2×2)面上的吸附能,电子结构和化学特性.考虑了Pt在多个不同位置的吸附,结果表明:Pt最易在O的桥位偏向次层O的顶位吸附;在CeO2(111)p(2×2)面上吸附的Pt原子之间的几乎没有相互作用;Pt的吸附只对其近邻的衬底原子结构有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有助于对三元催化剂中Pt与CeO2的协同作用机理的理解.
路战胜罗改霞杨宗献
关键词:三元催化剂PTCEO2密度泛函理论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Cu/CeO2阳极的抗硫机制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及从头算热力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H2S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Cu/CeO2阳极的反应,并从热力学上预测了Cu带上S的消除。研究发现Cu/CeO2模型中的氧离子从CeO2表面跃到Cu带的过程是一...
李沙沙路战胜杨宗献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抗硫性
Cu在Zr掺杂CeO_2(111)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Cu在Zr掺杂的CeO2(111)表面吸附的吸附能及所形成的Cu/Ce0.75Zr0.25O2(111)界面体系的吸附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Cu在Ce0.75Zr0.25O2(111)表面上邻近Zr原子的次层O的顶位吸附最强;2)Zr的掺杂增强了Cu与CeO2衬底的作用;3)Cu的吸附在Ce0.75Zr0.25O2(111)表面的O2p-Ce4f态之间引入了新的间隙态,这些间隙态主要来自于Cu3d与衬底O2p的杂化作用,这是Cu与Ce0.75Zr0.25O2有较强作用的主要原因;4)吸附的Cu被Ce0.75Zr0.25O2氧化为Cuδ+,并伴随着表面Ce4+→Ce3+的转化,该反应可以总结为:Cu/Ce4+→Cuδ+/Ce3+.
殷岩陈留定朱川川靳义华秦天明张岩星路战胜杨宗献
关键词:CU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研究O_2在TiN_4掺杂石墨烯上的氢化被引量:2
2015年
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金属与N共掺杂的石墨烯因其对氧还原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O2在TiN4掺杂的Graphene上的吸附,氢化特性.结果表明:1)O2倾向于以side-on模式吸附在Ti顶位,形成O-Ti-O三元环结构;2)O2在Ti N4-Graphene上更倾向于以分子形式直接氢化,形式OOH结构,并进一步解离为O+OH,反应的限速步为O2的氢化,对应的反应势垒为0.52 eV.
路战胜李燕程莹洁李硕张喜林徐国亮杨宗献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
高催化活性Cu-CeO2催化剂的理论研究
杨宗献路战胜赫丙玲谢罗刚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
FeN_4掺杂对富勒烯催化特性调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因其较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非金属N与金属共掺杂的富勒烯(C60)作为新型氧化还原反应(ORR)催化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Fe N4掺杂对C60催化特性的调制规律,揭示了O_2在Fe N4掺杂的C60上的吸附和氢化特性.结果表明:(1)O_2倾向于以side-on模式吸附在Fe的顶位上,O-O键平行于C60的球切面,与Fe形成O-Fe-O三元环结构,对应的吸附能为1.48 e V.(2)O_2的氢化反应路径可以分为两条:(i)O_2先解离为O+O,然后氢化为O+OH.O_2的解离为反应的速控步,势垒为2.82 e V.(ii)O_2先氢化形成OOH结构,然后解离.氢化为反应的速控步,势垒为2.83 e V.
薛洁王欢欢王裔喆李硕路战胜杨宗献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研究
Pd与CeO_2(111)面的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Pd在CeO2(111)面上不同覆盖度时的吸附能,价键结构和局域电子结构.考虑了单层Pd和1/4单层Pd两种覆盖度吸附的情况.结果表明:1)在单层吸附时,Pd的最佳吸附位置是O的顶位偏向Ce的桥位;在1/4单层吸附时,Pd最易在O的桥位偏向次层O的顶位吸附.2)单层覆盖度吸附时,吸附原子Pd之间的作用较强;1/4单层覆盖度吸附时,同层吸附的Pd之间的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同时在低覆盖度吸附时,Pd和CeO2衬底的相互作用较高覆盖度时强.3)Pd的吸附只对其近邻的衬底原子结构有明显影响.4)Pd在CeO2衬底上吸附后,Pd和CeO2衬底的活性增强,并可能在Pd与CeO2界面处形成活性中心.以上结果有助于人们对三元催化剂中Pd与CeO2的协同作用机理的理解.
路战胜罗改霞杨宗献
关键词:三元催化剂PDCEO2密度泛函理论
Novel 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n MnN4embedded carbon:a DFT-D study
Metal-coordinated nitrogen-doped carbon (grapheme and C60) is attractive for use in hydrogen fuel cells for ox...
路战胜徐国亮杨宗献
Cu吸附ZnO(10ī0)非极性表面的第一原理计算
2012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并分析了Cu在ZnO(10ī0)表面的吸附.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吸附位的吸附能,最稳定位的差分电荷密度和态密度,发现:1)Ot位的吸附最稳定,ZnBri位置处是亚稳态吸附;亚稳态的ZnBri位吸附极易受到微扰发生键断裂,使得该处吸附的Cu移到Ot或OBri位.与Olga Dulub的STM实验发现吻合很好.2)差分电荷密度图显示出Cu-O方向有明显的电荷转移,这是Cu与ZnO(10ī0)面有较强作用的主要原因.3)Cu原子的Ot位吸附改变了ZnO(10ī0)面的成键平衡,使得呈电中性的ZnO(10ī0)面出现活跃的金属态,这应该就是Cu/ZnO吸附体系具有很强催化活性的根本原因.
刘亚明侯振雨崔小敏张文庆路战胜
关键词:催化活性
M(Al,Cu,Pd,Pt,Rh,Zr)掺杂CeO_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二氧化铈因其具有较高的储氧/释氧能力、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受到人们极大关注,并在工业催化领域有重要应用。杂质对二氧化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并用DFT+U方法描述Ce4f电子的强关联效应,研究了金属(M=Al,Cu,Pd,Pt,Rh,Zr)掺杂对二氧化铈(CeO2-x)的体性质(如晶格常数,体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晶格常数随着杂质含量增加呈单调减小;M掺入CeO2晶胞后,引起了体弹性模量的变化。
罗改霞路战胜杨宗献
关键词:掺杂CEO2第一性原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