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超君
- 作品数:32 被引量:19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环境应急管理政策演进过程及制约因素分析
- 本文对我国现有的环境应急管理政策在法律法规、技术管理、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等多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初步梳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就法律法规的系统性与协调性、技术管理政策规范标准的完整性、经济政策在应急管...
- 裴莹莹冯慧娟杨占红路超君
- 关键词:环境应急管理环境政策
- 文献传递
- 基于DEA的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效率评价被引量:9
- 2009年
- 基于对DEA数据包络评价方法,建立了一个以效率为评价目标的合理、有效的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由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系统的投入和产出组成,投入和产出又分别从经济、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依据上述评价理论和方法对某产业园区15年的发展做了循环经济效率评价,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得到了其发展循环经济相对效率较高的结论。
- 薛婕周景博罗宏赵娟路超君
- 关键词: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 全国重点城市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总量控制是目前我国遏制污染趋势,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内容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合理分配。文章依据基尼系数的基本概念,构建了重点城市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基尼系数法,评价各市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比较全国重点城市污染物排放的差距,为总量分配的调整提供依据,为衡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污染物COD和氨氮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的排放差距较大,城市环境保护发展不均衡是造成基尼系数逐渐变大的主要原因,工业废水的污染治理需进一步推进。
- 赵娟罗宏薛婕路超君
- 关键词:基尼系数
- 发展中国家生态工业园建设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6
- 2007年
- 本文介绍了发展中国家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情况和特点,通过借鉴其建设的成功经验,针对目前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路超君乔琦
-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公众参与环境风险可持续发展
-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可接受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我国的化工园区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一带,由于园区企业在生产、储运等过程中涉及众多危险物质,存在着潜在的环境风险。本文先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从风险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公众对某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的可接受性,通过风险偏好理论来解释不同人群对环境风险可接受性的差异,并提出了改善公众可接受性的有关建议。
- 路超君罗宏吕连宏
- 关键词: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风险偏好
- 近20年中国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时空分布特征及源解析被引量:30
- 2021年
-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研究通过搜集2000~2020年间有关我国表层土壤PAHs污染的相关研究,并对筛选得到的166篇文献采样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学、空间插值分析和污染物特征比值源解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表层土壤PAHs污染水平、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来源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表层土壤普遍存在人为因素的PAHs污染,其含量中位值为675.70μg·kg^(-1),总体情况良好但部分采样点位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单体含量中荧蒽(Fla)和芘(Pyr)含量较高,而苊烯(Acy)和二氢苊(Ace)含量较低;调查时段中,表层土壤PAHs含量数据大体稳定在313.10~1 070.45μg·kg^(-1)的中度污染水平范围内,其年度变化受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不存在明显波动;统计学以及空间插值结果表明,我国表层土壤PAHs污染存在明显区域特征,地区含量从西北、华北、华东、东北、西南和中南依次递减,多数省份的PAHs污染水平处于"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表层土壤PAHs污染来源于石油、生物质和煤等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但黑龙江以及新疆、西藏等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石油源污染.本研究对我国土壤环境管理和PAHs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 马妍程芦阮子渊史鹏飞路超君运晓彤李珞嫣徐雁秋史怡
- 关键词:表层土壤污染水平源解析
- 部分国家和地区碳达峰情况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6
- 2022年
- 21世纪以来,中国碳排放量持续处于上升阶段。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已明确,如何按期实现,面临着诸多挑战。截至2020年,全球约有50个国家实现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排放总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36%。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情况、政策支持等角度,以比较分析法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碳达峰进展进行梳理概述,结果表明:主要国家和地区碳达峰时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美国和日本均在3万美元以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碳达峰前后第二产业占比稳步下降,第三产业占比逐步上升;主要国家和地区碳达峰时城镇化率均在53%以上,且1/2以上国家和地区达到75%以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碳达峰时能源消费强度多在1.0~4.7 t/万美元(以标准煤计)。从发布的中长期碳排放发展战略及碳中和目标角度,深入论证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深度脱碳、开展碳中和方面的经验,指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低碳转型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点;将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能效作为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竞争优势的重要研究领域和持续动力。结合能源消费情况,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仅约30年,意味未来碳达峰后,碳中和任务重。这要求中国的碳达峰不是单纯地攀高峰,而是理性地低位达峰。需加大力度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统,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有序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吴晗滕柯延路超君
- 关键词:清洁能源低碳
- 黄河下游沿岸地市CO2排放的时空分异被引量:11
- 2012年
- 地市级尺度的碳排放结构演变与区域差异分析对通过技术学习与知识流动短期内抑制碳排放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市级行政区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对黄河下游沿岸区、两大子区及21地市化石能源与水泥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CO2进行科学核算,发现CO2排放量变化于2000年的364.12~4426.95万t至2009年的1238.98~10411.91万t,呈现出典型的"S型"增长特征,但不同尺度区域排放结构的时空差异显著。2006年以来,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区域水泥排碳比例有显著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策略促使少数地市水泥排碳比例有所下降。CO2排放强度与人均排放量的变动符合碳排放EKC曲线关系,但时空分异特征并不一致。排放强度的全区总体差异较为合理,而人均排放量的区域差异偏大,从而为涓滴效应的加速作用创造了空间。地区内差异分别为两指标全区总体差异变动的主导因素,整体上,中原区内地市间差异对两指标全区差异变动的贡献更大。
- 张金萍秦耀辰张丽君路超君
- 关键词:THEIL系数
- 中国八大经济区工业水污染排放特征研究
- 2009年
- 文章通过对八大经济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其工业水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污水排放量、产业结构、人口等影响因素的关系,探究城市工业水污染排放规律,结果表明八大经济区库兹涅茨曲线呈现不同的形状.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对八大经济区重点城市工业水污染影响显著。
- 路超君罗宏赵娟薛婕
- 关键词:工业水污染排放特征灰色关联分析
- 全国重点城市工业水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在我国,工业一直是产生污染的重要部门,工业不仅消耗了绝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也产生了绝大部分的污染。本研究从空间差异角度出发,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及八大经济区的工业废水污染源及污染物情况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工业废水的排放及污染物排放规律表现出区域差异性,COD、氨氮的排放不仅在横向上有所变化,而且在纵向上发生了空间转移。
- 赵娟罗宏路超君薛婕
- 关键词:工业废水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