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少杰
- 作品数:42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断肢再植实验中选择不同股骨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探讨兔断肢再植实验中使用钢丝加记忆合金环抱器的骨固定方法的不同生物力学变化对手术成活率的影响。方法32只兔,分4组,每组8只,在兔大腿断肢再植实验手术骨固定中,分别行双克氏针固定,微型钢板固定,单独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结果克氏针组、微型钢板组、记忆合金环抱器组、钢丝加记忆合金环抱器组成活率分别为0,38%(3/8),38%(3/8),100%(8/8);成功率为0,12%(1/8),38%(3/8),100%(8/8)。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法在实验的骨固定中平均固定时间为11min,其成活率及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χ2=16.76~22.51,P<0.01)。结论在兔断肢再植实验的骨折固定实验中应用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方法,能够提高实验兔的成活率,并有助于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 邓少杰傅爱凤彭爱军谢昌辉曹代成
- 关键词:截肢骨固定钢丝内固定器
- 手指开放性复合伤术后远端坏死37例分析
- 1997年
- 邓少杰
- 关键词:坏死外科手术
- 断指再植术后早期^(99)Tc^m-RBC显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早期 (<48h)动态99Tcm RBC血池显像 (BPI)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断指再植患者于术后 48h内进行 5次BPI,计算并对比分析再植指和正常指的放射性比值 (T/NT) ,根据再植指放射性聚集程度将显像结果分为 0、Ⅰ、Ⅱ级。结果 再植指通过 4次高压氧(HBO)治疗后的T/NT(0 6 2 4± 0 310 )明显高于治疗前 (0 413± 0 2 74,t=2 79,P <0 0 1) ,4次治疗后的T/NT变化情况可作为终止HBO治疗的指征 ;治疗前显像为 0、Ⅰ、Ⅱ级的T/NT分别为 0 149±0 0 6 3、0 46 3± 0 0 5 0、0 840± 0 2 0 2 (t=11 87、9 30、5 77,P <0 0 1) ,血管危象发生率分别为 10 0 %、2 0 %、0 (χ2 分别为 2 8 8、2 0 0 ,P <0 0 1) ;48h时显像为 0、Ⅰ、Ⅱ级表现的再植指需再次手术和 (或 )坏死发生率分别为 10 0 %、8 3%、0 (χ2 分别为 11 7、18 0 ,P <0 0 1)。结论 BPI对断指再植术后早期动态监测疗效。
- 谢昌辉马志海邓少杰林浩高风彤张玉萍李秀江
-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血管危象放射性核素显像
- ^(99)Tc^m-MIBI肝动态显像评价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回流
- 2002年
- 目的 探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肝动态显像评价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回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14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 72h于再植指末端组织内注射99Tcm MIBI74MBq(0 .1mL)后 ,以 30s/帧肝脏连续动态显像 10min。结果 根据肝脏放射性聚集程度和快慢将病例分为 0、Ⅰ、Ⅱ级 3类 ,需作减压手术分别为 4/ 4例、0 / 4例、0 / 6例 (χ2 =8.0、10 .0 ,P <0 .0 1)。结论 99Tcm
- 谢昌辉马志海邓少杰林浩高风彤张玉萍李秀江
-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静脉回流放射性核素显像^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断肢(指)再植后核素显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评价
- 邓少杰谢昌辉傅爱凤梁宏彭爱军林浩曹代成高凤彤蔡朝民
- 断肢(指)再植后核素显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评价。完成动物实验手术97例,其中断肢再植手术69例;完成临床断肢(指)再植手术例数27例,均进行核素显像检查及其他相关性检测。并对显像结果进行分级,评估临床愈后并指导临床进一步治...
- 关键词:
- 关键词:断肢再植断指再植核素显像
- 胸髓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手术体会
- 李宏伟郑俊宁朱自锋孔晓锋邓少杰历玉杰
-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治疗的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脊髓型颈椎病10例,混合型14例;31例为单节段手术,5例为双节段手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5.0±1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0±15.2)m L,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6.1±3.4)个月。治疗前JOA评分为8.30±1.13,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2.16±1.07、14.33±1.01,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术前NDI为25.04±5.31,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NDI分别为13.37±2.81、11.53±7.01,NDI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食管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发生,未发现融合器移位、沉降和螺钉松动、断裂等,植骨融合率为100.0%。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治疗颈椎病操作简单,融合可靠,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低,其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 王璞汪光晔黄静邓少杰刘文华李津
- 关键词: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
- 全脊柱内镜及微创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治疗腰椎间盘脱出及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评价全脊柱内镜及微创通道治疗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差异及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自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脱出患者65例,A组33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均在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松解术,B组32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均在腰椎微创通道下行腰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松解术。收集65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通过统计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患者的X线、MRI或CT,分析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生理曲度及水平位移程度,探讨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6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A组平均随访36.7个月,B组平均随访35.2个月;随访中未发现有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A、B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患者JOA评分、VAS评分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生理曲度及水平位移术前资料与术后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脱出的患者全脊柱内镜及微创通道下行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松解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未发现腰椎失稳。脊柱内镜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早期功能恢复等优点,微创通道具有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 张在恒厉玉杰张元豫邓少杰张科
- 关键词:腰椎间盘脱出腰椎间盘摘除术
- 下肢创伤患者^(99m)Tc-MAA显像研究
- 2004年
- 目的 用放射性锝、大颗粒聚合白蛋白 ( 99mTc MAA)显像研究下肢创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和肺栓塞 (PE)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 5 4例病程 5~ 14天的下肢创伤患者进行99mTc MAA肺灌注显像、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和X线胸片检查。结果 99mTc MAA显像提示 70 .4% ( 3 8/5 4)的患者并发DVT ,其中 3 6.8% ( 14 /3 8)为髂股深静脉DVT ,63 .2 %( 2 4/3 8)为静脉以下DVT。 2 4.1% ( 13 /5 4)的患者发生PE( 8例为单侧PE ,5例为双侧PE) ,仅 3 0 .8% ( 4 /13 )的PE有胸部症状。结论 大部分下肢创伤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无症状性肺栓塞 ,99mTc MAA显像应作为下肢创伤患者的常规检查。
- 林浩朱琳余志惠谢昌辉邓少杰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白蛋白类锝
- Pilon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66例不同类型Pilon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6例Pilon骨折,按照Ruedi--Allgowe的分型法:Ⅰ型12例,Ⅱ型29例,Ⅲ型25例。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各种并发症的情况,采取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法复位“U”型石膏外固定2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39例。结果经6个月~47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按着Helft的疗效评价标准,手法复位组优良率为96%,手术组优良率为92%。结论Ⅰ、Ⅱ型骨折预后优于Ⅲ型骨折;若病例选择合适且手法正确,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可取得接近于手术组的疗效;对Pilon骨折,手法复位后必须评价复位效果,其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 刘文华段兴威邓少杰段德生
- 关键词:PILON骨折胫骨远端手法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