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华
- 作品数:32 被引量:21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苦参素通过调控MRP1表达提高多柔比星对人肝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苦参素(oxymatrine,OM)是否能通过调控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1,MRP1)表达提高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对人肝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人肝癌多柔比星耐药HepG2/ADM细胞在裸鼠腋下接种,创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20只雌性裸鼠随机分成4组:NS组(对照组)、OM组(苦参素组)、DOX组(多柔比星组)、OM+DOX组(多柔比星+苦参素组)。药物使用14d后,取出瘤体,用公式计算肿瘤体积,RT-PCR法检测MRP1之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MRP1之蛋白表达,各组进行对比。结果药物使用14d后,与NS组相比,OM+DOX组出现MRP1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5),抑瘤作用最佳。与NS组相比,OM组也出现MRP1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5),抑瘤效果仅次于联合组。然而,与NS组相比,DOX组的MRP1 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P<0.05),对移植瘤的抑制效果较差,二者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能通过调控MRP1 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提高多柔比星对人肝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
- 冯巍巍黎梨黄赞松黄赞松邓志华廖俊杨哲李建基
- 关键词:苦参素多柔比星肝肿瘤MRP1
-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被引量:2
- 2004年
- 刘锋邓志华邹彦罗开玲丘映兰玲陈芳谢小薰罗国容
- 关键词:Y染色体微缺失男性不育精子生成少精遗传信息精子发生
- 姜黄素对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的增殖和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分析姜黄素对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的增殖和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1)将HepG2/ADM细胞分为不同浓度药物组(加入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60μg/mL的姜黄素)、阴性对照组(接种细胞但不加药物)及空白对照组(不接种细胞,只加培养基),培养24、48及72 h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2)将HepG2细胞、HepG2/ADM细胞分为药物组、阴性对照组(接种细胞但不加药物)及空白对照组(不接种细胞,只加培养基)。HepG2细胞药物组加入不同浓度阿霉素(0.1μg/mL、0.2μg/mL、0.4μg/mL、0.8μg/mL、1.6μg/mL);HepG2/ADM细胞药物组分两个亚组,一组加入不同浓度阿霉素(1.5μg/mL、3μg/mL、6μg/mL、12μg/mL、24μg/mL),另一组加入5μg/mL姜黄素和不同浓度阿霉素(1.5μg/mL、3μg/mL、6μg/mL、12μg/mL、24μg/mL)。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计算姜黄素的逆转倍数以及HepG2/ADM细胞耐药指数。(3)将HepG2/ADM细胞分为对照组(只加培养基)、阿霉素组(14μg/mL阿霉素)、姜黄素组(5μg/mL姜黄素)、阿霉素与姜黄素联合组(14μg/mL阿霉素+5μg/mL姜黄素)。作用48 h后,检测各组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均可抑制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的增殖。姜黄素分别作用48、72 h后,HepG2/ADM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均P<0.05);在5、10、20、40μg/mL姜黄素作用下HepG2/ADM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P<0.05)。(2)HepG2/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指数为6.81,对阿霉素呈中度耐药;5μg/mL姜黄素对HepG2/ADM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逆转倍数为1.49。(3)对照组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高于其他组(均P<0.05);姜黄素组、阿霉素组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均高于阿霉素与姜黄素联合组(均P<0.05),但姜黄素组与阿霉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不仅可体外抑制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的�
- 曹聪黄桂柳黄赞松胡高裕邓志华李广志陆文权钟秋红
- 关键词:肝癌肝癌细胞HEPG2姜黄素耐药阿霉素
- p38 MAPK信号通路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20年
- p38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信息传递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炎症、压力刺激、凋亡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其过度激活或表达减少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肝脏疾病。p38 MAPK信号通路与肝炎、肝纤维化、肝癌等常见肝病有密切关系,这些慢性肝病对患者健康、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基于p38 MAPK信号通路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新靶点,对寻找慢性肝病新的治疗方式有重要意义。
- 邓志华黄桂柳覃小珊黄赞松
- 关键词:肝脏疾病肝炎急性肝损伤
- 大鼠生精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寻找一个最适合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培养体系,为进一步培养人类生精细胞提供技术基础。方法:用单一酶-研磨-Percoll法制备15d龄雄性大鼠生精细胞混悬液用于体外培养。①设计两种不同的培养条件:DMEM/F12和改良人类输卵管液(HTF)作为基础培养液,分为两组。每组根据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分为6小组。添加的睾酮(T)和FSH浓度分别为:对照组H0(T1μmol/L,FSH0IU/L)、H1组(T1μmol/L,FSH10IU/L)、H2组(T1μmol/L,FSH25IU/L)、H3组(T1μmol/L,FSH50IU/L)、H4组(T1μmol/L,FSH100IU/L)、H5组(T0μmol/L,FSH50IU/L)。②通过BRDU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实验的生精细胞倍体的变化来判断其发育,进一步确认本研究使用培养条件的可靠性。结果:在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共培养过程中以改良人类输卵管液作为基础培养液,添加T1μmol/L,FSH50IU/L或100IU/L都适宜生精细胞体外培养;另通过BRDU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均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体外培养生精细胞能从初级精母细胞阶段分化到精子细胞阶段。结论:改良人类输卵管液作为基础培养液,添加浓度为50IU/L或100IU/L的FSH及T1μmol/L,最适合生精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
- 刘锋檀大羡邹彦邓志华王植柔
- 关键词:生精细胞体外培养
- 睾丸生精细胞完全体外成熟培养的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类睾丸生精细胞在体外培养分化、成熟进行初步探索,为临床治疗无精子症奠定基础。方法将14例患者的睾丸组织分离成生精细胞混悬液,采用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共培养或分选出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培养,观察培养前后各级生精细胞的分化或成熟情况。结果14例患者睾丸生精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和成熟。初级精母细胞能分化为精子细胞,分化率平均为4.54%-6.51%;Sa期精子细胞能变形、成熟为Sc期精子细胞,成熟率为3.13%~5.74%。结论人类生精细胞经体外培养能进一步分化、成熟。初级精母细胞能分化为早期精子细胞,Sa期精子细胞可变形为更成熟形式的Sc期精子细胞。甚至可以通过使用被拉长的精细胞或圆形细胞进行显微受精,以达到妊娠的目的。
- 刘锋邹彦邓志华檀大羡丘映罗开玲
- 关键词:无精子症生精细胞体外培养
- 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妇女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胚胎移植技术(IVM-ET)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39例PCOS不孕妇女分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组和常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组。IVM组:11例PCOS患者,用小剂量促性腺激素(Gn)刺激后取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8h,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继续培养3d后行胚胎移植。IVF/ICSI组:28例PCOS患者,用常规IVF/ICSI技术助孕。结果:IVM组获卵数123枚,体外培养成熟率为82.93%(102/123),受精率为98.04%(100/102),卵裂率为92.00%(92/100),优胚率为39.13%(36/92),移植10个新鲜胚胎周期,临床妊娠2例,临床妊娠率为2/10,累计妊娠率4/11。与同期28例施行IVF/ICSI的PCOS患者进行比较,其Gn天数、用量、HCG日E2水平、获卵数、优胚率显著低于IVF/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率无明显差异(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低于IVF/ICS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M组无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自然流产的发生,而IVF/ICSI组中重度OHSS发生率为10.71%(3/28)、自然流产率为3/10,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M技术为PCOS患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在减少外源性Gn用量,有效控制卵泡数量和E2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对其能否降低OHSS风险以及成功率较低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丘映邓志华谭秀群刘锋谭庆英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
- 人类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类睾丸生精细胞体外培养分化、成熟进行初步探索,为临床治疗无精子症奠定基础。方法将14例患者的睾丸组织分离成生精细胞混悬液,采用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共培养或分选出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培养,观察培养前后各级生精细胞的分化或成熟情况。结果发现14例患者睾丸生精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和成熟。初级精母细胞能分化为精子细胞,分化率平均为4.54%~6.51%;S_a期精子细胞能变形、成熟为S_c期精子细胞,成熟率为3.13%~5.74%。结论人类生精细胞经体外培养能进一步分化、成熟。初级精母细胞能分化为早期精子细胞,S_a期精子细胞可变形为更成熟形式的S_c期精子细胞。
- 刘锋邹彦邓志华丘映罗开玲檀大羡
- 关键词:无精子症生精细胞细胞培养技术体外研究
- 一种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甲基丙烯酸酐和盐酸多巴胺对透明质酸进行改性,获得HMD;S2、用所述HMD修饰MnFe<Sub>2</Sub>O<Sub>4</Sub...
- 阳洁高明 何敬川 李婷婷 潘晓琴邓志华 莫孝成 沈小菊 黄吉富
- 应用卵裂期废弃胚胎培养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的方法探索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卵裂期废弃胚胎,采用两种不同培养法建立人胚胎干细胞(hESC)系的方法。方法:将临床IVF及ICSI周期中剩余废弃的卵裂期胚胎继续培养至扩张囊胚,分别用免疫切割法及全囊胚培养法分离出内细胞团(ICM),接种在用丝裂霉素处理过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用hESC培养液培养、传代,建立胚胎干细胞系。通过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特异性表面标志物、核型分析及体内外分化全能性等传统方法进行鉴定。结果:132枚废弃的卵裂期胚胎在体外继续培养后,有28枚发育为囊胚,随机分组14枚囊胚采用免疫切割法分离ICM,未得到干细胞系;另14枚采用全囊胚培养法,最终得到1个干细胞系,经鉴定,这些细胞都具有hESC的生物学特性。结论:①部分废弃卵裂期胚胎能够发育至囊胚期,可作为建立hESC系的材料来源之一;②全囊胚培养法建系成功率高于免疫切割法,尤其适用于评分低的囊胚。
- 杨华丘映刘锋邓志华邹彦史秋雯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囊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