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永健

作品数:13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3篇肉瘤
  • 3篇骨肉瘤
  • 3篇MTT
  • 2篇增殖
  • 2篇增殖细胞
  • 2篇增殖细胞核
  • 2篇增殖细胞核抗...
  • 2篇肉瘤细胞
  • 2篇肿瘤
  • 2篇细胞核
  • 2篇细胞核抗原
  • 2篇淋巴
  • 2篇慢性
  • 2篇抗原
  • 2篇化疗
  • 2篇化疗后
  • 2篇骨肉瘤细胞
  • 2篇核抗原
  • 2篇B细胞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新疆石河子大...
  • 1篇阿勒泰地区人...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邓永健
  • 3篇史占军
  • 3篇陈建庭
  • 3篇陈强
  • 3篇张进华
  • 2篇丁彦青
  • 2篇刘启发
  • 2篇余国攀
  • 1篇周璇
  • 1篇赵冬
  • 1篇余江
  • 1篇王业忠
  • 1篇韩慧霞
  • 1篇吴义军
  • 1篇周新华
  • 1篇李贵平
  • 1篇秦志勇
  • 1篇冯茹
  • 1篇刘波
  • 1篇李国新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TT染色法检测化疗后骨肉瘤细胞的凋亡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MTT染色法用于检测与区分化疗后活的与凋亡的骨肉瘤细胞可行性。方法以手术切取的骨肉瘤组织的细胞建立凋亡细胞模型,采用MTT染色法检测,直接在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荧光染色方法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TT染色法可准确判定化疗后活的与凋亡的骨肉瘤细胞,并可清晰分辨正常细胞、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结论MTT染色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检测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方法,可用于化疗后肿瘤坏死率的研究。
陈强张进华陈建庭史占军邓永健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荧光染色
改良MTT药敏分析在成骨肉瘤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为提高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通过改良MTT药敏分析,研究成骨肉瘤药物敏感性,探讨成骨肉瘤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收集新鲜骨肉瘤组织收集培养骨肉瘤细胞,以MTT比色法观察6种常用化疗药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骨肉瘤细胞对MTX,紫杉醇和5-FU敏感性强,生长抑制率达到50.06%,48.35%和47.13%。结论:通过对骨肉瘤细胞进行MTT药敏分析研究,选择性地对患者开展个体化化疗,对提高骨肉瘤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
陈强张进华陈建庭史占军邓永健
关键词:骨肉瘤药敏实验MTT
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HAVCR2基因突变2例
2023年
报道2例EB病毒(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伴HAVCR2突变患者。2例患者均无免疫缺陷病史,发病后均出现机会性感染,外周血T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减少,T细胞和肿瘤组织高表达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二代测序检出甲型肝炎病毒细胞受体2(HAVCR2)基因突变。1例患者接受了R-C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效果欠佳,T细胞计数和功能未恢复,EBV未清除,总生存仅为7个月;另一例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CHOP样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治疗获得完全缓解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T细胞计数和功能恢复正常,EBV被清除。结合文献复习提示HAVCR2突变导致TIM-3过表达继发T细胞耗竭,获得性免疫缺陷导致EBV再激活可能与EBV阳性DLBC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尽早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恢复免疫功能可能改善疗效。
聂夏琪黄昌芬尹昭杨荧周璇方丹曹睿刘启发林韧邓永健余国攀
关键词: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新疆地区三个民族35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调查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间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院前流行病学资料和院内救治状态。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全新疆14家医院抽取在新疆居住时间≥10年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35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历,对发病率(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14家医院所覆盖地区常住人口为基准)、患病特点、民族分布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结果3550例患者中,汉族2386例,维吾尔族985例,哈萨克族179例。三个民族脑出血发病率分别为67.6/10万、35.1/10万、39.6/10万。汉族男性、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女性患者所占构成比最高(P〈0.01)。汉族和维吾尔族≥60岁人群脑出血构成比最高,哈萨克族45~59岁最高(P〈0.01)。文化程度越低,脑出血患者构成比相对越高(P〈0.01)。汉族的吸烟史、饮酒史及心脏病史比率最高,其次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最低(P〈0.01)。三个民族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比例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民族患者间脑出血发病季节总体趋势是冬季高发,秋季低发;三个民族均为在7:00—12:00、13:00—18:00两个时间段脑出血发病率最高(P〈0.01)。三个民族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民族患者均以药物治疗为主(〉75%)。手术方式均以软通道钻孔引流为主。治愈率汉族和哈萨克族约为30%,维吾尔族最低,为11.8%;汉族死亡患者所占比率最高,维吾尔族最低。结论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年龄、季节、发病时间段、治疗方式、预后等存在差异。
朱立仓赵冬徐上知姬云翔王洋何学君徐伟华秦志勇张忠民阮雨田王戈泉刘波刘道清江敏曹新献耿明吴义军汤旭东许健巴吐鲁呼贾学斌邓永健王业忠
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民族流行病学
应用人大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抗转移药物筛选研究被引量:13
1997年
目的建立抗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快速筛选高效低毒抗肝转移药物。方法对癌细胞血道转移的主要环节选定4种药物进行抗肝转移实验:①亚硒酸钠、蝎毒:两者均具有抗癌细胞侵袭能力;②虎杖Ⅳ号:具有抗癌细胞在微血管的粘附作用;③鱼精蛋白: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在人大肠癌细胞株脾脏植入肝转移裸鼠模型进行药物筛选实验研究。结果应用4种药物后的肝转移灶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05),显示抗肝转移效果。无肝、肾、心、肺等病理改变。结论4种药物均有明显的抗人大肠癌实验性肝转移效果。
朱梅刚邱红明杨学皆卢凯邓永健张进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疾病模型药物筛选
整合素β_1对大肠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细胞通讯的影响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观察整合素β1在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大肠癌细胞与血管内皮间通讯的影响。方法 (1)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整合素β1在人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2)应用激光漂白后荧光恢复技术研究整合素β1对大肠 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影响。结果整合 素β1在LoVo细胞膜上有明确的阳性表达,部分较幼稚的LoVo细胞胞浆内也有阳性表达。被整合素β1单抗封闭后的 LoVo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GJIC发生明显改变,激光漂白后平均荧光恢复率由(39.76±16.94)%降至(20.27±9.21)% (P<0.05)。结论整合素β1能影响大肠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GJIC,并可能影响大肠癌的转移。
李祖国张进华邓永健丁彦青
关键词:整合素Β1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大肠癌
用cDNA基因芯片筛选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应用 cDNA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为研究鼻咽癌的分子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用含300个 cDNA 基因探针的基因芯片分析鼻咽癌组织、鼻咽癌细胞株和肺癌细胞株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鼻咽癌组织、鼻咽癌细...
韩慧霞刘巍邓永健
关键词:鼻咽癌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利用MTT比色法建立快速检测化疗后骨肉瘤细胞活性的方法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以MTT结晶盐的浓度与化疗后骨肉瘤残存活细胞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肿瘤坏死率、快速检测化疗后骨肉瘤细胞活性的方法。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数量)骨肉瘤细胞悬液时OD值的变化,观察及统计分析活细胞数量与OD值关系。结果骨肉瘤细胞甲月赞产物溶液的吸光值A570与肿瘤细胞数呈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可以用来检测骨肉瘤细胞的活性,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的特点,是一种准确的利用定量关系分析化疗后骨肉瘤肿瘤坏死率方法。
陈强张进华陈建庭史占军邓永健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比色法MTT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异性皮肤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提高诊治过程中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特异性皮肤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例早期出现皮肤白血病损害的CL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41岁女性,确诊CLL后较早出现各种形态的皮疹并淋巴细胞进行性增高,重复比对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难以明确诊断,后结合皮肤流式细胞术检测确诊为CLL皮肤浸润。经伊布替尼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下降且皮疹消退。结论CLL特异性皮肤浸润相对少见,由于皮疹多变,临床诊断较困难,应尽早发现并行皮肤活组织检查加以确诊,以决定干预时机。
杨荧黄昌芬尹昭王蔷魏小磊魏永强冯茹邓永健刘启发余国攀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皮炎特应性活组织检查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机CT融合技术联合纳米炭混悬液注射法在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示踪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机CT融合技术(SPECT—CT)联合纳米炭混悬液注射法对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进行示踪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12月间共12例临床分期为cT1-2N0M0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1d通过肠镜于直肠癌周围黏膜下注射1ml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1ml^99m锝标记的硫胶体(^99m—Sc)混合而成的示踪剂,注射后1、3、5h分别行SPECT—CT扫描。明确SLN数量并分析SLN区域。术后将术前SPECT—CT显示的SLN区域中所有淋巴结进行放射性测量.取放射性计数值最高的1枚或几枚淋巴结确定为SLN(数量已由术前SPECT—cT确定)。所有的SLN区域淋巴结行CK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结果SLN示踪成功率为91.7%(11/12),SLN数目为1-3枚/例。SLNCK免疫组化检测阴性的10例患者其他区域淋巴结亦为阴性;1例SLNCK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的患者其他区域淋巴结亦为阳性(4/20):前哨淋巴结对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预测准确率达100%。结论SPECT—CT联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可有效明确早期直肠癌患者SLN的解剖位置及数目,准确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亚楠李贵平龚伟邓永健池晓华周新华余江张策胡彦锋程侠李国新
关键词:纳米炭前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