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琳

作品数:18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出血
  • 4篇血管
  • 4篇手术
  • 4篇高血压
  • 3篇预后
  • 3篇脑室
  • 3篇脑室出血
  • 3篇激素
  • 2篇动脉瘤
  • 2篇血压
  • 2篇亚低温
  • 2篇氧饱和度
  • 2篇预后因素
  • 2篇预后因素分析
  • 2篇手术效果
  • 2篇手术治疗
  • 2篇丘脑
  • 2篇自发性脑室出...
  • 2篇下丘
  • 2篇下丘脑-垂体...

机构

  • 17篇自贡市第四人...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7篇邓琳
  • 15篇丁昊
  • 7篇游潮
  • 4篇陈岷辉
  • 3篇尹浩
  • 2篇陈立坷
  • 2篇高力
  • 2篇辜忠灵
  • 2篇文贵斌
  • 1篇蓝美锐
  • 1篇陈立珂
  • 1篇林玉全
  • 1篇陈云波
  • 1篇王升武
  • 1篇刘开芬
  • 1篇王翔
  • 1篇贺民
  • 1篇李涛

传媒

  • 7篇四川医学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带膜支架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 stula,C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7年5月,采用Jostent带膜支架治疗4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以及3例CCF。患者均为男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年龄37~57岁;左侧3例,右侧1例。主要症状为突发头痛、呕吐;头部CT均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程2 d~10年。CCF患者年龄35~51岁;左侧2例,右侧1例。主要症状为头痛,一侧眼球突出、胀痛,球结膜充血伴视力下降;1例有反复鼻腔大出血病史;出现症状前2 d~1个月均有头部外伤史;病程1周~2个月。结果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椎动脉保持通畅,附近小脑后下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保持通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无症状复发及颅内再出血。CCF患者瘘口均完全闭塞,颈内动脉保持通畅;术后3 d患者眼球突出及球结膜充血表现均明显改善。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患侧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血管内带膜支架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和CCF的有效方法之一。
丁昊贺民游潮邓琳
关键词:带膜支架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9年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病理级别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7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以及10例行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HIF-1α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阳性表达率在Ⅲ、Ⅳ胶质瘤中显著高于Ⅱ级胶质瘤,分别为72.7%、80.0%、36.0%,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HIF-1α的表达阳性强度也相应增加(r=0.518)。结论HIF-1α在人脑胶质瘤中存在高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阳性强度随着病理级别增加而上升。
邓琳丁昊游潮
关键词:胶质瘤低氧诱导因子-1Α
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破入脑室的自发性脑干出血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对破入脑室的自发性脑干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1例破入脑室的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采取的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组),18例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采取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内科保守治疗组病死率47.83%、预后良好率13.04%,手术组病死率22.22%、预后良好率38.8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破入脑室的自发性脑干出血在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丁昊邓琳陈立坷陈岷辉
关键词:脑干出血脑室出血
神经节苷酯联合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颅脑损伤患者主要死因之一,也是患者重残和植物生存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效果不佳,拟评价神经节苷酯联合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DAI的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3月收治DAI患者89例,43例采用神经节苷酯联合亚低温冬眠疗法,46列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平均昏迷持续时间,病死率,6个月时GOS评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神经节苷酯联合亚低温治疗,能够缩短DAI患者昏迷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论DAI病理生理机制复杂,采取针对不同病理机制的联合治疗方案也许有利于提高DAI的治疗效果。
丁昊邓琳高力游潮尹浩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亚低温冬眠疗法神经节苷脂
51例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一些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将51例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按年龄、入院时CCS评分、颅内血肿量大小、脑室有否积血及程度、手术前是否发生脑疝及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近期预后以生存率和死亡率为判断指标。结果 微创血肿清除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比较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入院时CCS评分≤7分组死亡率显著高于CCS>7分组,颅内血肿量≤50ml组死亡率显著低于血肿量>50ml组。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与开颅血肿清除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近期预后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入院时CCS评分与颅内血肿量是判断患者近期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丁昊高力刘开芬邓琳
关键词:手术治疗手术方式
入院时脑局部氧饱和度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转归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对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入院时rSO2,并收集各种基线资料.在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03例患者,男性67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64.41±11.70)岁;平均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17.12±8.58)分,平均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为(9.82±2.54)分;基底节外囊血肿66例,丘脑出血37例;血肿体积2~80 ml,平均为(26.53±18.94)ml;54例出血破入脑室;55例存在中线移位;70例(68.0%)转归良好,33例(32.0%)转归不良,其中12例(11.7%)死亡.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在年龄、血肿体积、基线NIHSS评分、基线GCS评分、入院时rSO2以及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移位、脑疝形成、行血肿清除术的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优势比(odds ratio,OR)1.124,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35~1.221;P=0.005]、血肿体积较大(OR 1.158,95%CI 1.053~1.274;P=0.002)、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340,95%CI 1.093~1.642;P=0.005)和入院时rSO2较低(OR 2.212,95%CI 1.033~4.737;P=0.041)是患者发病后6个月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rSO2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转归不良相关.
丁昊邓琳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血氧测定法近红外线
硫唑嘌呤或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或环孢素A(CyA)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MG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AZA+GC治疗;观察组采用CyA+GC治疗,疗程均为两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S评分)、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GC评分)、肌无力肌肉量表(MMS评分)、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总疗效率、药物毒性反应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QMGS、MGC、MMS得分明显减少且血清AchR-Ab、IgE、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总疗效率、药物毒性总发生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ZA或CyA联合GC治疗MG的疗效相当,均能有效调节自身异常免疫反应,恢复肌肉正常功能,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邓琳文贵斌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孢素A
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方法对152例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再出血组及未出血组,其中28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对两组间年龄、术前血肿量、术前意识状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窗、术后血压波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再出血组术前平均血肿量显著高于未出血组,再出血组患者术后多有剧烈的血压波动。结论术前血肿量大、术后血压明显的波动是造成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因素。
丁昊邓琳
关键词:高血压术后再出血
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以及影响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2例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连续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未形成血肿组,回顾分析两组间在年龄、伤后GCS评分、硬膜下积液厚度、硬膜下积液CT值等因素间有无差异。结果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组患者与未形成血肿组患者的伤后硬膜下积液厚度与积液CT值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下积液存在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趋势,对于CT检查发现硬膜下积液相对较厚、CT值相对较高患者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丁昊邓琳陈立珂陈岷辉游潮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不同时机手术效果及再出血风险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已破裂颅内动脉瘤手术时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尚存在争论,本文拟探讨动脉瘤出血后不同时机手术效果及再出血风险。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所收治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患者,共303例,采取手术治疗者279例,分为早期手术组(首次出血后3d内手术),中间期手术组(出血后3d~2W内手术),晚期手术组(出血2W后手术),动脉瘤颈夹闭259例,孤立9例,包裹手术11例。近期手术效果以死亡率进行判断,远期恢复效果按术后3月格拉斯哥结果记分(GOS)评价。结果早期手术者手术死亡率较中间期及晚期手术明显降低,远期恢复效果较后两者为佳,中间期及晚期手术者手术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无明显差异。56例患者入院后发生再出血,早期再出血患者占再出血患者总数的39.3%,中间期再出血患者占33.9%,晚期再出血患者占26.8%,再出血死亡率60.7%。结论脑血管痉挛不应作为考虑手术时机主要因素,为防止后果严重的再出血,除了早期手术外还应做到及时尽早手术。
丁昊游潮邓琳尹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