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口腔
  • 3篇鳞癌
  • 3篇口腔鳞
  • 3篇口腔鳞癌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下颌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拟态
  • 1篇血管吻合
  • 1篇牙拔除
  • 1篇牙拔除术
  • 1篇游离组织瓣
  • 1篇智齿

机构

  • 10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沈阳采油厂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10篇邱明
  • 3篇王天祥
  • 2篇刘屹嵩
  • 2篇柳宏志
  • 2篇赵跃峰
  • 2篇李铁成
  • 1篇迟宏宇
  • 1篇魏冰
  • 1篇姜海英
  • 1篇毛庆华
  • 1篇于鸿潜
  • 1篇王海潮
  • 1篇张兆龙
  • 1篇闫征斌
  • 1篇高晓玲
  • 1篇冯志刚
  • 1篇宋欣

传媒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和评估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例颌骨囊肿患者实行开窗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长期反复感染,临床与X线检查均显示病变范围明显减小,未出现神经及邻近重要结构损伤症状,未见有囊肿复发。结论:开窗术除疗程稍长外,具有手术简单、安全、术后复发率低,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牙颌的完整性,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治疗颌骨囊肿的方法。
刘屹嵩魏冰邱明
关键词:开窗术颌骨囊肿
超声骨刀法与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对比超声骨刀法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下颌低位阻生智齿126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声骨刀组采用超声骨刀法拔除智齿63例,68个牙,凿骨劈冠组采用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智齿63例,79个牙),比较两组病例的拔牙时间,术中与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患者面部肿胀、张口受限情况,以及下唇麻木、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骨刀组平均拔牙时间为(33.3±9.4)min,明显短于凿骨劈冠组平均拔牙时间(47.6±1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凿骨劈冠组术中、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同期超声骨刀拔除者,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术后第2 d评分均高于术中评分(P<0.05),术后第7 d评分均低于术中评分(P<0.05)。凿骨劈冠组术后第2 d面部肿胀、术后第7 d张口受限程度明显高于超声骨刀组(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下唇麻木、伤口感染病例。结论:采用超声骨刀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手术时间短,能明显减少患者术中、术后疼痛,减轻术后面部疼痛与肿胀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优于传统的凿骨劈冠法。
王天祥赵跃峰邱明
关键词:下颌阻生智齿牙拔除术
趋化因子I-TAC及其受体3对腺样囊性癌转移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初步研究趋化因子(I-TAC)及其受体(CXCR3)诱导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在腺样囊性癌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实验选用唾液腺样囊性癌病理蜡块24块,综合临床症状和镜下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及正常唾液腺组织旁组织中I-TAC-CXCR3的表达并采用PAS、CD31双重染色法检测各组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状况。结果:I-TAC和CXCR3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瘤旁组织(P<0.05)。在有神经转移的腺样囊性癌组织中高于无神经转移的腺样囊性癌组织(P<0.05)。有神经转移和无神经转移组织都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然而在有神经转移的腺样囊性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表达数量明显高于无神经侵袭组和正常组织。结论:I-TAC和CXCR3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二者可能在腺样囊性癌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血管生成拟态在有神经转移的腺样囊性癌中高表达且CXCR3与组织阳性表达的血管生成拟态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18,P<0.01)。初步得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可能与腺样囊性癌的神经转移相关。
庄桂婧李铁成邱明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血管生成拟态
S100A4基因与口腔鳞癌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S100A4mRNA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转移关系。方法:分别提取40例口腔鳞癌组织及远端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RNA,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S100A4基因在口腔鳞癌和配对组织mRNA水平的差异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对S100A4基因差异表达与口腔鳞癌病人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100A4mRNA在口腔鳞癌中高表达,与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100A4mRNA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成负相关。S100A4mRNA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S100A4基因表达和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分化、侵袭转移密切关;S100A4mRNA可作为判定口腔鳞癌恶性程度及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也可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口腔鳞癌浸润转移的潜在靶目标。
邱明冯志刚柳宏志宋欣杜滢
关键词:口腔鳞癌基因表达S100A4MRNA
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与肿瘤侵袭转移被引量:6
1999年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是肿瘤细胞、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之间一系列复杂、多步骤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从肿瘤母体脱离,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侵犯到周围组织中。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并随循环到达远处。然后,穿出管壁再次进入组织中,继续增殖形成转移灶。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多次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降解。已经证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与其产生或诱导产生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的能力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
邱明
关键词:肿瘤转移金属蛋白酶
中度磨牙症患者软垫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中度磨牙症患者软垫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振动的特征,探讨软垫治疗磨牙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例中度磨牙症患者和20例临床无症状的志愿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磨牙症患者进行分级,用BioPAK口颌功能诊疗仪记录试验对象颞下颌关节表面振动情况。结果:中度磨牙症患者的关节振动能量和振幅明显高于正常人;正常人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75%,中度磨牙症患者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100%;中度磨牙症患者经3个月软垫治疗后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80%。结论:中度磨牙症患者软垫治疗后关节振动的发生率降低,治疗效果显著。
姜海英闫征斌邱明张兆龙
关键词:磨牙症颞下颌关节
Snail与E-cadherin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中转录因子Snail和黏附分子E-cadherin表达,并探索二者与口腔鳞癌进展转移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38例口腔鳞癌组织中Snail与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Snail的表达程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强,伴有淋巴结者高表达;E-cadherin的表达程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低表达。结论 (1)Snail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恶性程度相关。(2)Snail蛋白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E-cadher in蛋白的表达。
邱明高晓玲李铁成
关键词:口腔鳞癌免疫组织化学E-CADHERINSNAIL
舌根肿瘤切除及舌根修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王天祥王海潮柳宏志邱明
关键词:舌根肿瘤切除术
口腔鳞癌E_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检测粘附分子E_cadherin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中E_cadherin的表达。结果:E_cadherin在正常粘膜及口腔癌中呈不同程度表达,染色程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中E_cadherin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者,E_cadherin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邱明毛庆华赵跃峰迟宏宇
关键词:口腔鳞癌免疫组织化学
两种血管吻合方式对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皮瓣成活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国产73-Ⅱ型血管套接器与普通血管缝合两种血管吻合方式对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血管吻合方式将2005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本院63例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分为两组,血管套接组(n=32)修复时采用国产73-Ⅱ型血管套接器吻合动脉及静脉,普通血管缝合组(n=31)采用血管缝线吻合血管,比较两组病例血管吻合时间,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皮瓣成活率,以及患者面部外形、面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血管套接组、普通血管缝合组血管吻合时间分别为(15.66±8.76)分钟、(65.55±15.14)分钟,两组吻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共移植组织瓣63例,术后发生皮瓣危象3例,成活61例,皮瓣危象发生率4.76%,总成活率为96.83%。血管套接组移植游离组织瓣32例,术后发生皮瓣危象1例、成活31例,皮瓣危象发生率3.13%、成活率96.88%;普通血管缝合组移植游离组织瓣31例,术后发生皮瓣危象2例、成活30例,皮瓣危象发生率6.45%、成活率96.77%。两组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皮瓣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创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面部外形恢复良好、舌体运动、咬合关系及吞咽功能基本正常。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安全有效,患者面部外形、功能恢复满意。术中血管套接和普通缝合吻合血管的方法,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和皮瓣成活率基本相同,但血管套接法吻合速度快、易于掌握,临床上需根据具体病情,结合患者自身经济条件进行选择。
王天祥于鸿潜刘屹嵩邱明
关键词:血管吻合游离组织瓣口腔颌面部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