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卫华

作品数:25 被引量:253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离子
  • 5篇铅离子
  • 5篇光谱
  • 5篇红外
  • 5篇红外光
  • 5篇红外光谱
  • 4篇动力学
  • 4篇沙柳
  • 4篇铜离子
  • 4篇
  • 3篇动力学研究
  • 3篇氧化物
  • 3篇水处理
  • 3篇锰氧化物
  • 3篇活性炭
  • 3篇甲基
  • 3篇光谱分析
  • 3篇红外光谱分析
  • 3篇改性
  • 2篇多媒体

机构

  • 24篇郑州大学
  • 3篇湖南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黄淮学院

作者

  • 25篇邹卫华
  • 11篇韩润平
  • 6篇石杰
  • 3篇李苛
  • 3篇张敬华
  • 3篇白红娟
  • 2篇陆雍森
  • 2篇高帅鹏
  • 2篇陈宗璋
  • 2篇杨贯羽
  • 2篇杨健
  • 2篇韩秀丽
  • 2篇刘静萱
  • 2篇许庆增
  • 1篇原思国
  • 1篇张绍辉
  • 1篇李红萍
  • 1篇谢霜
  • 1篇边会婷
  • 1篇朱路

传媒

  • 8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河南科学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广州化工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中国报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酮处理酵母菌吸附铅前后红外光谱分析比较被引量:9
2004年
对丙酮处理酵母菌吸附铅前后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生物材料的红外光谱图主要由蛋白质的吸收带、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带组成。1652cm-1、1534cm-1、1239cm-1处的吸收峰是蛋白质的三个特征吸收峰。1455cm-1处的吸收峰为CH3和CH2的弯曲振动峰;1397cm-1处中等强度的吸收归属于羧基的对称伸缩振动。1200~940cm-1之间出现的强且复杂的谱带归属于醚和碳水化合物中的C-O伸缩振动。915cm-1、890cm-1处两个弱的吸收峰属于细胞壁中多糖的糖环键的振动。吸附Pb2+后,3375cm-1处的吸收峰紫移至3388cm-1,1398cm-1处的峰红移到1384cm-1,说明羟基和羧基在结合Pb2+起重要作用。丙酮处理酵母菌的主要成份和结构吸附前后保持完整。
张敬华邹卫华戴盈盈韩润平石杰
关键词:酵母菌CH生物材料碳水化合物吸收带
沙柳基活性炭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以沙柳碎屑为原料,NH_4H_2PO_4为活化剂,采用活化热解一步进行的方法制备沙柳基活性炭(SPAC),研究了SPAC对水溶液中2,4-二氯苯酚(2,4-DCP)的静态吸附行为及其作用机理,考察了pH值、温度、初始浓度及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H_2PO_4对沙柳有很好的活化效果,改性后吸附量提高了3.5倍,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粒子内扩散和Boyd动力学方程分析表明整个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膜扩散,不同初始浓度的有效扩散系数的数量级均大于10-6cm2/s。
刘静萱邹卫华
关键词:沙柳2,4-二氯苯酚动力学研究
基于新型光催化材料的水处理膜研究进展
2023年
光催化水处理膜在实现分离要求的同时,可利用其光催化能力对膜表面污染物进行降解并抑制细菌生长,降低膜污染,在水体净化和废水处理中展现了独特优势。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光催化的基本机理,总结了不同新型光催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特点。然后,围绕光催化水处理膜的设计与开发,着重论述了石墨碳氮化物(g-C_(3)N_(4))、碳量子点(CQDs)、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金属碳/氮化物(MXenes)、金属有机骨架(MOFs)和共价有机骨架(COFs)基光催化水处理膜的应用及其水处理性能。最后,对光催化水处理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白薇薇徐梦影逯祯冯孝权邹卫华王景张亚涛
关键词:膜分离光催化膜污染水处理
生态滤池出水悬浮物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对生态滤池出水悬浮物的碳氢氮三元素和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滤池出水悬浮物的无机成分比普通滤池稍高,用中颗粒惰性填料时复合床生态滤床的出水悬浮物无机物含量高.出水悬浮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蛋白质的吸收带、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带组成.1 655 cm-1处的吸收峰为酰胺工带,是C()O的伸缩振动,1 542 cm-1的吸收峰是酰胺Ⅱ带,是N-H的弯曲振动和C-N的伸缩振动,1 235 cm-1附近是酰胺Ⅲ带,是C-N的伸缩振动和N-H的弯曲振动引起的.单层普通滤池和单层生态滤池出水SS(suspend substance)红外光谱图差别很小;采用中颗粒填料的生态滤池,出水SS的红外光谱图中,1 042 cm-1处的吸收峰相对强度比粗颗粒填料的高,而2 924和2 852 cm-1的甲基伸缩振动峰和1 720~1 200 cm-1区域的相应吸收峰强度,比用粗颗粒填料的低.
韩润平邹卫华朱路鲍改玲许庆增石杰杨健陆雍森
关键词:悬浮物红外光谱
梧桐树叶吸附铜离子前后红外光谱分析比较被引量:30
2006年
本文对吸附Cu2+前后梧桐树叶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梧桐树叶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吸收带组成。1735cm-1和1615cm-1处的吸收峰是由CO的伸缩振动引起的;1515cm-1的吸收峰是苯环的骨架振动峰,1243cm-1处是苯羟基中C—O的伸缩振动峰。1447cm-1处的吸收峰为CH3和CH2的不对称弯曲振动峰,1370cm-1处是甲基的弯曲振动峰。吸附Cu2+后,羧基的羰基峰(1735cm-1附近)向低波数移动1—2cm-1,酮羰基峰(1616cm-1附近)向高波数移动2—8cm-1;天然树叶1242cm-1处的吸收峰红移至1238cm-1处。红外光谱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吸附Cu2+后树叶的结构仍保持完整。
杨贯羽张敬华邹卫华韩润平
关键词:铜离子
二氧化锰对铜、铅离子的吸附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研究了δ型二氧化锰对Cu2+和Pb2+的吸附及竞争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值、温度、盐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温度的升高以及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二氧化锰对单一体系中Cu2+和Pb2+的吸附符合Langmiu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的ΔGo均为负值,ΔHo大于零,表明该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二氧化锰对Cu2+和Pb2+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共存离子的存在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率,Pb2+对Cu2+的吸附影响很大.二氧化锰对Cu2+和Pb2+的吸附强弱顺序为Pb2+>Cu2+.
邹卫华刘晨湘江利韩润平
关键词:二氧化锰铜离子铅离子
改性柚皮对水体中盐酸环丙沙星的动态吸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以改性柚皮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盐酸环丙沙星(CIP)进行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柱高度、CIP初始浓度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分别用Thomas模型、The bed-service time (BDST)模型和传质模型对动态吸附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柱高的增加、初始浓度以及流速的减小,穿透时间延长;吸附量实验值qe与Thomas模型预测值q0较为接近,且R2> 0. 950 0,表明Thomas模型能够描述该动态吸附过程; BDST模型可以准确预测穿透时间和饱和时间,穿透时间的预测值和实验值间的最大误差为1. 32%;传质模型预测的理论穿透曲线和实际穿透曲线的趋势一致.
邹卫华符艳真刘鹏磊刘晓万怡贝
关键词:传质模型
乙二胺改性锯末对刚果红的吸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将锯末使用乙二胺改性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吸附行为.考察pH值,盐度,温度,初始浓度以及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二胺改性的锯末对刚果红的吸附量增大,未改性和改性锯末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99和14.77 mg.g-1.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粒子扩散模型对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及机理进行研究,锯末对刚果红的吸附分为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两个阶段.吸附饱和的锯末用NaOH解吸再生效果最好.
邹卫华李苛高帅鹏白红娟
关键词:乙二胺锯末刚果红动力学研究
高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该合成方法是以双氯甲基芳烃化合物自身、或者与芳烃类化合物两种物质为原料,将原料与溶剂、催化剂加入到反应器中,加热升温至一定温度连续或间断反应一定时间后进行冷却,然后用...
原思国王秀莉周永豪张绍辉吕利雪周小会邹卫华阮维新
文献传递
谷壳的差热红外扫描电镜分析及对铜铅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被引量:37
2006年
用差热分析(DTGDTA)、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EDS)等方法对谷壳的质量随温度上升而变化的情况、表面的官能团、表面形态及主要元素构成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谷壳对水溶液中Cu2+、Pb2+的生物吸附作用.加热170℃时谷壳质量损失约6%,至170~290℃时质量损失约45%,至500℃时质量仅余约11%.在320℃、440℃分别有2个放热峰.谷壳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的吸收带组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1735cm-1和1615cm-1处的吸收峰为不同CO的伸缩振动峰;1515cm-1处为苯环的骨架振动峰,而1243cm-1处是苯羟基中C—O的伸缩振动峰.1456cm-1处的吸收峰为CH3—和CH2—的弯曲振动峰,1374cm-1处是甲基的弯曲振动峰.SEM/EDS分析表明,谷壳表面粗糙,且主要由碳氧硅铝元素构成.结果表明,吸附时间、溶液pH、吸附剂用量、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及Na+和Ca2+离子对吸附均有影响.谷壳对Cu2+、Pb2+的吸附在30min基本达到平衡,在pH为5左右吸附效果较好,Ca2+对吸附的影响比Na+严重.随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大,且吸附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在本实验条件下,谷壳对Cu2+、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46mg·L-1、12.5mg·L-1.一种金属离子的存在能显著降低谷壳对另一种金属离子的吸附,且Pb2+对Cu2+的影响较Cu2+对Pb2+的影响更严重.单一体系和混合体系的实验结果表明,谷壳对单一体系中Cu2+、Pb2+的吸附能力分别大于对混合溶液中Cu2+、Pb2+的吸附能力.
韩润平邹卫华张敬华石杰杨久俊
关键词:谷壳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铅离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