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唯韡

作品数:46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3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饮用水
  • 9篇饮用
  • 9篇污染
  • 9篇消毒副产物
  • 8篇毒性
  • 6篇遗传毒性
  • 4篇色谱
  • 4篇五氯酚
  • 4篇细胞
  • 4篇氯酚
  • 3篇毒效
  • 3篇毒效应
  • 3篇藻毒素
  • 3篇色谱法
  • 3篇食品
  • 3篇水体
  • 3篇水污染
  • 3篇通路
  • 3篇醛类
  • 3篇重金

机构

  • 46篇复旦大学
  • 4篇青岛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国家纳米科学...

作者

  • 46篇郑唯韡
  • 34篇屈卫东
  • 15篇蒋颂辉
  • 12篇王霞
  • 11篇韦霄
  • 11篇周颖
  • 9篇张皓
  • 8篇何更生
  • 5篇郑玉新
  • 5篇刘莉
  • 5篇陈丽
  • 5篇田大军
  • 4篇陈涵一
  • 4篇陈鑫
  • 3篇张红梅
  • 3篇张东
  • 2篇郭帅
  • 2篇詹铭
  • 2篇郁晞
  • 2篇吴雨欣

传媒

  • 13篇中华预防医学...
  • 10篇卫生研究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环境诱变...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中五氯酚测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 建立灵敏、快速的水中五氯酚的测定方法。方法在色谱柱、色谱条件和定量方法等方面对现行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并对实际水样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以毛细管柱替代填充柱,以三溴苯酚(TBP)作为内标物的水中五氯酚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1~10μg/L,r=0.9999;方法检出限为4.5n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98.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1%。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用于环境水样中五氯酚的痕量分析。
周颖吴显芳屈卫东王霞郑唯韡陈国光蒋颂辉姜庆五
关键词:五氯酚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饮用水安全:“健康中国2030”蓝图的基础被引量:7
2018年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健康的重要前提,也是人类的基本权利。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中即将安全饮用水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重要内容。这40年既是我国不遗余力地努力奋斗履约宣言过程,也是坚持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全面改善,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
屈卫东郑唯韡陆伟郑玉新
关键词:饮水公共卫生
膳食重金属水平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评估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膳食重金属水平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评估方法和系统,可用于通过食品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和人群的摄入量计算出人群膳食的重金属暴露量,并以此计算人体重金属存储量和代谢水平,通过中国人群膳食暴露数据建立模型原始参数根据...
何更生郑唯韡杨家齐卿颖
文献传递
整合暴露组与毒性通路的环境健康研究策略
污染物暴露及其效应是环境健康研究的核心,也是健康风险评估的重要基础。近年某些方法新颖、憧憬恢弘的大规模人群研究未达设计初衷,而毒理学研究证实基于动物实验的高剂量向低剂量暴露的人群外推错在的局限,促使科学界反思问题的根源。...
屈卫东郑唯韡薛鹏
关键词:健康
文献传递
食品用纳米材料的管理、安全性评价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
2018年
食品用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是保障、监管、维护人群健康的重要基础。然而,中国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的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估程序,也无特定的评估程序用于食品用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和安全性评估,因而制约了食品安全保障和监管。现有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方法主要借助于传统的毒理学评价方法,由高剂量向低剂量,由实验动物至人外推,这些不确定性制约了准确地评估纳米材料的安全性,也制约了科学有效的评估程序和监管措施的制定。本文综述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食品用纳米材料一般情况,以及相关的暴露评估与评估方法,意图建立与21世纪毒性测试愿景和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针对食品用纳米材料的毒性测试方法。另外,本文综述了我国和若干发达国家或组织当前对食品用纳米材料的管理规定、毒性测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食品用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李子琪郑唯韡刘颖周颖何更生郑玉新屈卫东
关键词:食品环境暴露纳米材料毒效应安全性评估
江苏省某水厂含碳、含氮和碘系消毒副产物现况调查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某水厂不同工艺过程及管网水样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水平。方法于2011年7月份采集该水厂各加氯环节、出厂和管网水样12份,经液液萃取后,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检测水中三卤甲烷、卤乙酸、碘乙酸、碘仿、卤乙腈、卤代酮、硝基甲烷类消毒副产物,经固相萃取后,以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各消毒副产物浓度以双份平行水样检测结果的平均值表示。结果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溴一氯甲烷(0.61ug/L)、氯仿(1.64ug/L)和N-亚硝基二甲胺(3.06ng/L),其他消毒副产物均来自饮水加工过程。预加氯后可形成卤乙酸、卤代酮、卤乙腈和亚硝胺类等消毒副产物,前三者浓度分别为5.01、0.66、0.57ug/L,后者浓度为98.09ng/L。后加氯和补加氯后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迅速增加至70.31和43.71ug/L,而亚硝胺类未增加。消毒副产物均以出厂水浓度最高,其中,三卤甲烷(70.31ug/L)和卤乙酸类(43.71ug/L)分别以一溴二氯甲烷(34.12ug/L)和三氯乙酸(13.45ug/L)浓度最高;卤乙腈类、卤代酮类、三氯硝基甲烷出厂水样浓度分别为14.96、2.32、0.96ng/L,N-亚硝基二甲胺、N-亚硝基二丙胺2种亚硝胺类副产物出厂水样浓度分别为21.22、69.43ng/L;碘乙酸、碘仿及亚硝基甲乙胺、亚硝基二乙胺、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吗啉、亚硝基哌啶、亚硝基二丁胺等副产物均未检出。结论该水厂多项DBPs浓度较高,应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刘晓琳郑唯韡韦霄陈涵一王霞张红梅蒋颂辉何更生屈卫东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上海市两水厂原水和出厂水中神经类毒素-a污染水平
2012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饮用水中神经类毒素-a的方法。方法采集以青草沙水库为水源的A、B两水厂的原水和出厂水各1L,经GF/C滤膜过滤,弱阳离子交换(WCX)填料分别富集胞内和溶解性神经类毒素-a,同时,确定最佳的三氟乙酸(TFA)甲醇配比洗脱条件。采用HPLC定性定量分析以青草沙为水源的水厂原水和出厂水神经类毒素-a含量。结果 0.2%TFA甲醇洗脱效果最好。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检测水中神经类毒素-a,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1~5μg/ml,R2为0.9999,检出限2.9ng/L,加标回收率75.2%~100.6%,相对标准偏差(RSD%)6.38%~8.76%。连续6日加标检测均值与真实值一致,日内和日间RSD%在1.60%~8.90%之间。两水厂原水中均可检出神经类毒素-a,A、B水厂神经类毒素-a含量分别为0.028μg/L和0.137μg/L,出厂水中均未检出神经类毒素-a。结论本方法检出限低,回收率高,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强,可用于水中痕量神经类毒素-a检测,并可连续批量检测。为防止神经类毒素-a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应加强监测青草沙库区及以此为水源的水厂原水和出厂水神经类毒素-a。
张红梅付梓淳刘晓琳郑唯韡王霞虞聪聪蒋颂辉屈卫东
关键词:饮用水
BED捕获酶联免疫法检测广西某吸毒监测哨点HIV新近感染率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广西某吸毒监测哨点注射吸毒人群(injection drugusers,IDU)的HIV新近感染情况,估算HIV新近感染率。方法对广西某吸毒监测哨点2005—2007年787份血清样本进行监测,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检出168份HIV-1阳性样本,再经BED捕获酶联免疫法(BED capture enzyme immunoassay,BED.CEIA)检测出其中新近感染的样本共17份,获得该人群HIV-1的新近感染率。结果787份监测样本中共筛检出HIV-1确认阳性样本168份,新近感染样本17份。该哨点2005—2007年HIV感染率分别为23.06%(92/399)、21.90%(46/210)、16.85%(30/178),新近感染率分别为7.41%、6.94%、3.12%。结论在广西某吸毒监测哨点IDU中,2005—2007年HIV新近感染率绝对数值有所降低,已发现的HIV感染者可能部分为既往感染者。
韦霄刘伟黎锋王霞郑唯韡
关键词:HIV注射吸毒人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食品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暴露及毒性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二噁英、多溴联苯醚和苯并芘是食品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其高残留和持久性、易蓄积和强有害效应一直为学术界和管理部门关注。2007年美国科学研究理事会出版了《21世纪毒性测试:愿景与战略》,提出了毒性测试的新理念,即应充分考虑人群暴露背景,基于体外、人源性细胞系,毒性通路和高通量筛选。同时,利用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快速分析技术以更好地理解毒性通路,即化学物暴露引起细胞充分扰动,导致健康损害的细胞反应通路。新的毒性测试策略改变了原有毒性测试格局,在国际相关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欧盟、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环境保护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国家毒理研究中心针对新的毒性测试理念和如何评估利用传统毒性测试研究结果的需要,组织了相关讨论和探索性研究。目前,已从十年前讨论是否要做,转变为如何去做。因此,如何响应毒性测试理念,又能对传统毒性测试数据有效利用和挖掘,已成为毒理学、食品卫生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领域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概览综述了我国食品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噁英、多溴联苯醚和苯并芘的暴露水平及现有基于整体动物实验的毒性通路研究状况。分析概括三类污染物的暴露水平、毒效应和毒性机制,以期为未来基于21世纪毒性测试的结果与传统测试比对和对两类数据的挖掘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建立基于暴露特征、毒性通路和生物学标志的毒性测试框架体系奠定基础。
马武仁卿颖李子琪陈志元黄煜陆伟杨岚郑唯韡陈雯郑玉新曹佳何更生屈卫东
关键词:食品毒性作用二噁英多溴联苯醚
基于生物学效应的污染物富集系统评估
<正>目的:基于生物学效应评估有机污染物富集系统的完整性,提高健康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利用不同极性特征的吸附材料XAD-2、PS-BVD及活性炭,构建三级串联整合富集系统,富集模拟黄浦江为水源水的饮用水水中多组份复杂...
杨岚周颖陈丽郑唯韡屈卫东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