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成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胃癌
  • 2篇整合素
  • 2篇受体
  • 2篇肿瘤
  • 2篇免疫
  • 2篇酪氨酸
  • 2篇酪氨酸激酶
  • 2篇激酶
  • 2篇氨酸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异常体征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预后
  • 1篇整合素Α4
  • 1篇色斑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行为
  • 1篇受体酪氨酸激...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舟山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周东辉
  • 5篇郑成
  • 3篇严丽萍
  • 2篇滕晓东
  • 2篇潘钢
  • 1篇梁金荣
  • 1篇纪建松
  • 1篇邵初晓
  • 1篇许利军

传媒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整合素α4和β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4、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4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α4、β1的表达,并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1)本组胃癌患者α4表达率为75.0%(63/84),β1表达率为21.4%(18/84),正常胃黏膜均不表达.(2)整合素α4表达与胃癌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相关(均P<0.01或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整合素β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相关,而与其它病理学特征均无关(均P>0.05).(3)84例患者中共有77例获随访,随访率91.7%,随访期为3~8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6.5个月,α4表达阳性者术后生存率高于阴性者(P<0.05),而β1表达阳性者术后生存率低于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素α4表达减少可能导致胃癌进展和远处转移;而β1表达可能与胃癌侵袭性和预后差有关,提示表达整合素α4与β1的胃癌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郑成周东辉梁金荣严丽萍滕晓东
关键词:胃癌生物学行为预后免疫组化法
酪氨酸激酶受体RON蛋白质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RON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与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癌、癌旁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的RON表达及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新鲜胃癌、癌旁、伴转移的淋巴结和正常对照组织的RON表达,并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3~89个月)。结果(1)胃癌组织RON表达率为56.1%(55/98),癌旁组织为25.6%(8/29)(P〈0.01),而正常胃黏膜不表达;(2)RON表达与胃癌细胞浸润深度、有否伴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有明显关系(均P〈0.05),而与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及是否伴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均P〉0.05);(3)RON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新鲜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伴转移的淋巴结中RON变异体(RONA165)均呈强表达,而正常胃黏膜和正常淋巴结未见RON变异体表达。结论RON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其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参考价值。
周东辉严丽萍郑成滕晓东许利军
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螺旋CT与重建技术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评价螺旋CT与重建技术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小肠间质瘤的CT扫描与MPR、STS-MIP重建表现。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间质瘤单发于小肠,1例伴胃肠道多发;其中良性间质瘤17例,恶性间质瘤7例。肿瘤大小约2.5~12cm。主要发生部位:空肠12例,回肠10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间质瘤的主要影像特征:(1)肿块位于肠腔外15例,肠腔内或呈肠壁增厚7例,见腔内龛影形成2例。(2)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19例,分叶状或不规则形5例。(3)肿块密度较均匀12例,密度欠均匀7例,内有地图样改变5例。(4)动态增强扫描强化较均匀19例,其中动脉期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明显强化16例,动脉期明显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呈快进快出模式5例。(5)肿块边界不清,邻近结构侵袭2例。(6)MPR和STS-MIP行血管重建可见肠系膜动脉直接进入肿瘤供血20例。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小肠间质瘤定性和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1.7%(22/24)和95.8%(23/24)。结论螺旋CT与MPR、STS-MIP重建对小肠肿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周东辉纪建松邵初晓郑成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小肠螺旋CT
RON受体酪氨酸激酶、整合素(α,β)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相互关系及与预后的研究
周东辉郑成潘钢严丽萍滕理
ON功能上与Met相似,其过表达及突变是肿瘤细胞侵袭性的标志。整合素家族是一组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其配体为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由α,β亚单位通过非共价健连接起来的异聚体,可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学肿瘤治疗
全身多发巨大神经纤维瘤病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女,54岁。发现全身弥漫性皮下肿块30余年,生长加速5年。因肿块明显长大,严重影响行走,于2007年11月30日入院。患者诉自幼面部皮下有少量结节,约米粒大小,30余年前妊娠时肿块增多增大,呈弥漫性生长,遍布全身,大小不等。30年来肿块缓慢增大,5年前肿块生长加速。患者无明显头痛、听力异常及腹痛,无黑便。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查体:智力正常,全身皮肤可见多处形状不规则的咖啡色斑块及散在的棕褐色斑点,左下肢皮肤呈象皮样改变,全头颈、躯干、四肢多发皮下肿块(图1),大小不一,其中3个较大,2个位于左下肢,约35cm×30cm、30cm×25cm大小,1个位于左臀部,约35cm×32cm大小,其余肿块直径约0.5~4cm,躯干及四肢部分肿块呈悬垂状,质柔软,边界清,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肿块表面皮肤可见明显曲张静脉影,左侧膝关节活动异常,无明显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周东辉潘钢郑成
关键词:皮下肿块下肢皮肤听力异常褐色斑点曲张静脉异常体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