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树声

作品数:17 被引量:76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丝绸之路
  • 4篇汉简
  • 3篇悬泉汉简
  • 3篇秦汉
  • 3篇文化
  • 2篇地理
  • 2篇中西交通
  • 2篇中原王朝
  • 2篇西北史
  • 2篇西北史地
  • 2篇里程
  • 2篇两汉
  • 2篇康居
  • 2篇考述
  • 2篇汉代
  • 2篇北史
  • 1篇段玉裁
  • 1篇敦煌悬泉汉简
  • 1篇新资料
  • 1篇匈奴

机构

  • 17篇甘肃省社会科...
  • 1篇中国人民政治...

作者

  • 17篇郝树声
  • 1篇王刚
  • 1篇余学军
  • 1篇李杰
  • 1篇梁仲靖
  • 1篇谢羽
  • 1篇侯宗辉
  • 1篇史举红
  • 1篇金蓉
  • 1篇李德福

传媒

  • 5篇甘肃社会科学
  • 4篇敦煌研究
  • 2篇开发研究
  • 2篇中国政协
  • 1篇丝绸之路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出土汉简中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汉唐以来就一直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一条桥梁、纽带,是一条友谊之路、文化之路.凡是丝绸之路辐射到的国家、民族、人群,其历史文化的发展,无一不受到丝绸之路的影响.尽管语言不同、信仰不同、人种不同,但他们对丝绸之路与自己...
郝树声
关键词:文物考古丝绸之路中西交流
从西北汉简和朝鲜半岛出土《论语》简看汉代儒家文化的流布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对敦煌、居延、西域出土汉简和朝鲜半岛出土汉简中的《论语》等儒家文献的分析可知,西汉王朝武力开拓边疆的同时,还把当时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文化和思想理念传播到了河西、西域以及朝鲜半岛,同军事、政治三位一体,维护了大一统局面的实现和东亚汉文化圈的形成。
郝树声
关键词:《论语》儒家文化
河西汉筒与丝绸之路
2017年
本文所谓“丝绸之‘路”,是指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而开通的中国中原王朝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北非、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军事外交行为。不包括在此之前周边民族之间的中转贸易和文化交往。
郝树声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外交行为
敦煌悬泉里程简地理考述被引量:19
2000年
本文根据新近掘获的悬泉汉简里程简,辨驳旧说,创立己见,对两汉苍松、鸾鸟、张掖、.姑臧和显美等县的具体位置进行了考述,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汉之姑臧县治即今之武威县城,张掖县治当在今武威市谢河乡武家寨子,鸾鸟县城当在今古浪县城以北之小桥堡一带,苍松县城当在今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安远镇,显美县城当在今武威西北之丰乐堡。这些看法,或可更正《中国历史地图集》对上述各县的误标。
郝树声
关键词:悬泉汉简中西交通
简论敦煌悬泉汉简《康居王使者册》及西汉与康居的关系被引量:13
2009年
两汉时期,康居是地处中亚的西域大国,它不仅在中亚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西交通史上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古希腊作家和古代波斯的文献都没有留下康居的记载,唯一的材料就是中国的史书。而中国史书的记载又过于简略,难窥古代康居之全貌。近年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悬泉汉简有若干康居的材料,弥足珍贵。本文结合文献记载,通过对这些简牍材料的考读,揭示了古代康居与西汉王朝的来往关系,有助于西域史、中亚史和中国秦汉史的研究。
郝树声
关键词:汉简康居秦汉史
盛会何以永久落户敦煌
2016年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户敦煌,是因为敦煌以及在这块土地上融合生长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示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首先,敦煌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是由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南有巍峨祁连,北有浩瀚戈壁。东连关陇,西通新疆和中亚,南北与蒙藏地区相呼应,是中西交通的必经之路,是河西与西域的连接枢纽。
郝树声
关键词:互利共赢关陇中原王朝两汉时期
汉简中的大宛和康居——丝绸之路与中西交往研究的新资料被引量:9
2015年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西北的敦煌悬泉置遗址(北纬40°15'54.22",东经95°19'45.01")出土的悬泉汉简中记载了丝绸之路中西交往的盛况。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最先所到之地有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这些地区包括今天的中亚五国和西亚地区的阿富汗、伊朗等国以及南亚次大陆。这块土地曾经是波斯文化、希腊文化、北方塞人的游牧文化以及贵霜文化的交汇之地。悬泉汉简中关于汉王朝与大宛、康居往来交往的记录为研究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新资料。
郝树声
关键词:汉简康居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浅论李广利伐大宛的功过是非被引量:4
2002年
李广利伐大宛是两汉之世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次西域用兵。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 ,是研究中西交通、丝绸之路、西北史地的重要课题 ,对后世多有借鉴意义。文中考察了汉伐大宛的动机、经过 ,并从两方面阐发了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汉伐大宛 ,是汉武帝“重九译 ,致殊俗 ,威德遍于四海”的必然反映。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诸方面都对汉代经营西域 ,最终使西域归属内地有积极影响。但劳师袭远 。
郝树声
关键词:西北史地中西交通
简论甘肃地区的古文化与中原及周邻文化的互动与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甘肃地区的古文化 ,从大地湾一期文化到仰韶文化 ,再到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及而辛店文化、寺洼文化、沙井文化 ,有着基本完整的序列 ,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同青海东部地区一道 ,应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六大区系理论不能完全涵盖甘肃古文化的实际情况。但是甘肃的古文化同时又同中原和周邻文化发生各种各样的摩擦、碰撞、融合、交流 ,最后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大洪流。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源的 ,甘肃地区独特的远古文化 ,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在形成大一统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华国家的历程中 。
郝树声
关键词:文明起源
汉河西四郡设置年代考辨(续)被引量:7
1997年
汉河西四郡设置年代考辨(续)●郝树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730070)张掖设置之年代张掖设郡的时间《武纪》系於元鼎六年(前111年),近世以来张维华、劳干、黄文弼、陈梦家、张春树、周振鹏等诸位先生均未提出异议,意见是一致的。笔者只想就《地志》所记...
郝树声
关键词:汉代中国经济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