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纪蓉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证论治
  • 3篇脾胃
  • 3篇脾胃病
  • 3篇脾胃病证
  • 3篇胃病
  • 3篇北宋
  • 3篇辨证
  • 3篇辨证论治
  • 3篇病证
  • 2篇北宋时期
  • 2篇藏象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医家
  • 1篇治法
  • 1篇治法方药
  • 1篇胎发
  • 1篇古文献
  • 1篇古文献研究
  • 1篇方药
  • 1篇《内经》

机构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郝纪蓉
  • 3篇严世芸
  • 3篇郝军
  • 1篇江敏
  • 1篇徐睿
  • 1篇李云团
  • 1篇苏怀宇

传媒

  • 2篇中医研究
  • 1篇河南中医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宋时期脾胃病证藏象辨证论治探析
2015年
以北宋时期脾胃病证"多涎"、"肌体羸瘦"、"腹内虚鸣"、"胃热渴"为例,探讨北宋医家根据藏象理论对脾胃病证的定位定性及治法方药,论证以藏象学说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脾胃病证藏象辨证论治理论在北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目前临床脾胃病证的命名及诊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郝军郝纪蓉严世芸
关键词:北宋脾胃病证藏象辨证论治
《内经》脾胃藏象辨证论治思想的临床意义浅析被引量:2
2011年
《内经》脾胃藏象辨证论治思想体现在:认为生理上脾胃内与其他脏腑、外与四肢百骸具有的密切的联系,病理上将多种病证的发病原因归结为脾胃,强调了对多种病证从脾胃进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对后世医家产生论深远的影响,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内经》脾胃藏象病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对从脾胃治疗咳嗽、心悸、失眠、黄疸、水肿等病证分别进行了分析探讨。
郝军郝纪蓉
关键词:藏象辨证论治
《圣济总录》脾胃藏象辨证论治思想的临床意义浅析被引量:6
2012年
《圣济总录》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上,以藏象学说为指导,从脾胃对多种病证进行了辨证论治,对后世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目前临床从脾胃治疗多种病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作用。本文对《圣济总录》从脾胃治疗胸痹、中风、消渴和积聚等病的临床意义分别进行了分析探讨。
郝军郝纪蓉
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被引量:6
2013年
研究了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水浴染毒法,将受精后2h的斑马鱼卵分别暴露于含有0、50、100、200、400、800、1600及3200μg·L-1节球藻毒素的试液中,显微观察不同浓度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受精卵及其胚胎发育过程的影响,并通过累计孵化率、死亡率、发育畸形率的比较,评价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结果显示:随着节球藻毒素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和畸形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浓度≥1600μg·L-1的实验组胚胎发育明显迟缓。浓度≥400μg·L-1时,胚胎孵化率显著降低,72hpf的孵化率由对照组的87%降低到高浓度组(3200μg·L-1)的7%。浓度≥800μg·L-1时,斑马鱼的死亡率、畸形率明显升高;144hpf的死亡率由对照组的7%增加到73%;144hpf的畸形率由对照组的0%增加到93%,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弯曲,心包囊肿,尾畸弯曲等。节球藻毒素暴露48hpf对斑马鱼半致死浓度LC50为2572.76μg·L-1,暴露144hpf时为1056.33μg·L-1。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早期生命发育阶段有一定的抑制效应,高浓度亦会导致死亡。
郝纪蓉李云团江敏苏怀宇徐睿
关键词:斑马鱼胚胎毒性效应
北宋时期对脾胃病证治法方药的贡献被引量:1
2014年
北宋是中医理论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诀》等著作代表了该时期辉煌的医学成就。北宋医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勇于创新,对脾胃病证治法方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对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郝军郝纪蓉严世芸
浅谈北宋医家对脾胃病证发展的贡献
2015年
北宋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脾胃病证的病因病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出"脾胃虚衰,诸邪遂生""脾胃气虚,冷气乘之,移寒入于大肠""脾胃气弱,饮气下流,渍伤肝肾""半身不遂者,因脾胃虚弱"等观点,使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目前临床脾胃病证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郝军郝纪蓉严世芸
关键词:脾胃病证病因病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