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双
- 作品数:21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俄罗斯新欧亚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政治实践被引量:6
- 2017年
- 当前,新欧亚主义已上升为俄罗斯的主流政治学。原因在于:它超越了"西化派"和"斯拉夫派"的百年争论,不仅明确了俄罗斯的文明定位和国家身份认同,为俄罗斯提供了爱国主义基础,重塑了俄罗斯历史观和民族价值观,而且还为俄罗斯现行的总统体制提供了学理基础和世俗心理基础,为振兴俄罗斯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践方案,并通过自身积极的政治实践,对俄罗斯社会思想和政治决策产生直接影响。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执政理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俄罗斯的文明定位、国家价值观、经济和外交政策等方面。但该学派通过重塑俄罗斯文化共同体来构建新俄罗斯的观点,对周边国家来说是消解国家身份认同的抗拒性力量,易造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疏离,引发国家间的冲突。
- 郭丽双
- 关键词:新欧亚主义文化共同体
- 苏联核心价值观的裂变与启示被引量:4
- 2013年
-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共产主义道德为主要内容的苏联核心价值观曾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但由于苏共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背离,加之伦理学研究一步步地背离马克思主义,最终导致苏联核心价值观发生裂变而达到空心化程度,使苏共失去了执政的思想基础。苏联核心价值观是通过政治号召与伦理学界的争论而确立的;苏联核心价值观的裂变,同样以苏共和伦理学界背离马克思主义为先导,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 郭丽双崔立颖
-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裂变
- 马克思和卢卡奇对异化根源的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异化问题是生存于世界并面对着世界的人的根本问题。本文以异化的根源为线索,分析了马克思和卢卡奇对该问题的追问。马克思主要从人类活动的主导方式———物质生产说明异化,认为强制性的固定化分工是产生异化的直接原因,私有制使其实现并加深。卢卡奇通过剖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普遍的商品化是物化产生的原因,它已积淀到人们的思想结构中。
- 郭丽双
- 关键词:异化
- 十月革命是中国革命成功道路的起点被引量:3
- 2017年
- 关于"十月革命是什么",一百年来,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存在严重分歧。近年来,在政界和学界的双重作用下,俄罗斯逐一回应争论焦点,破除对"十月革命"左倾、右倾两个神话的争论,推动了对"十月革命"理性、客观地再认识,将其定性为"伟大的革命",形成了以中间立场为主的格局。对"十月革命"的再认识也必然涉及对列宁理论的再认识。"十月革命"对于俄罗斯及全世界来说,尤其对我国来说,不仅仅是历史,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我们思考现实的基础,因此,对"十月革命"的再认识尤为重要。要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十月革命"开创的道路中推进,关键要厘清以下三个理论问题:苏联解体不能否定"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与"十月革命"有密切的政治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起点是批判斯大林模式。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自信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重新审视"十月革命"的当代意义,完成"十月革命"赋予我们的使命,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创造人类文明崭新的未来。
- 郭丽双
- 关键词: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马克思主义者对异化问题的根源探究被引量:2
- 2002年
-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曾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因此,探讨异化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把握异化问题的关键,也是扬弃异化的一把钥匙。这对我们审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把握人的本质、追寻人类未来的生活样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郭丽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异化问题交往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对客体化世界的反抗
- 本文从反抗客体化世界的角度,论述了别尔嘉耶夫的主要哲学思想和伦理学思想。自由是别尔嘉耶夫哲学思想的主题,也是理解他的伦理学的关键。正是基于对自由的追求与热爱,他批判了压抑人的自由的客体化世界,并指出通过创造伦理学反抗客体...
- 郭丽双
- 关键词:客体化
- 文献传递
- 对客体化世界的反抗——别尔嘉耶夫思想研究
- 本文从反抗客体化世界的角度,论述了别尔嘉耶夫的主要哲学思想和伦理学思想。自由是别尔嘉耶夫哲学思想的主题,也是理解他的伦理学的关键。正是基于对自由的追求与热爱,他批判了压抑人的自由的客体化世界,并指出通过创造伦理学反抗客体...
- 郭丽双
- 关键词:客体化
- 文献传递
- 东正教伦理与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1年
- 当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随着苏联解体而失去主导地位后,西方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在俄罗斯也快速失灵,前苏联的社会思想陷入了极为混乱的状态。面对改革初期经济衰退、生活艰难、道德沦丧的社会现状,国家已无法通过正常的思想道德教育来矫正这种无序状况,多数俄罗斯人相信只有宗教能够拯救俄罗斯。在思想道德领域,东正教伦理学迅速兴起,取代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导地位。
- 郭丽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俄罗斯人东正教思想道德教育苏联解体
- 精神哲学及其价值秩序的形成
- 2008年
- 别尔嘉耶夫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反思了现代文明危机,认为现代文明危机的根源是价值秩序的混乱,客体化世界颠倒了价值的等级,所以他主张在精神哲学的基础上确立其价值秩序,以从道德意识层面改变人们错误的意识结构,战胜客体化世界对人的奴役。
- 郭丽双付畅一
- 关键词:精神哲学价值秩序
- 隐性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作用被引量:7
- 2008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凝结力量、鼓舞斗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 郭丽双
- 关键词:隐性教育道德内化显性教育心理机制教育载体道德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