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胜利

作品数:19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6篇枢椎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瘤
  • 5篇寰枢
  • 5篇寰枢椎
  • 5篇寰枢椎脱位
  • 5篇脱位
  • 4篇内固定
  • 3篇神经导航
  • 3篇神经导航辅助
  • 3篇手术治疗
  • 3篇颅底
  • 3篇颅底凹陷
  • 3篇磁共振
  • 2篇血管
  • 2篇植骨
  • 2篇植骨融合
  • 2篇神经外科
  • 2篇术中磁共振

机构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呼和浩特市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榆林市第一医...
  • 1篇北京北亚骨科...

作者

  • 17篇郭胜利
  • 5篇乔广宇
  • 5篇马晓东
  • 5篇林和璞
  • 5篇刘嘉霖
  • 4篇姜红振
  • 3篇周定标
  • 2篇李昉晔
  • 2篇许百男
  • 2篇包海山
  • 2篇卜博
  • 2篇余新光
  • 2篇香耀先
  • 2篇王鹏
  • 2篇林和浦
  • 1篇孙国臣
  • 1篇郝东宁
  • 1篇张远征
  • 1篇刘琦
  • 1篇宋彦彬

传媒

  • 4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病人一期手术疗效评估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估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病人一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颅骨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一期VPS+颅骨修补手术,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后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及GCS评分。结果本组术后缓解79例,部分缓解24例,无效3例。对比病人手术前与术后1个月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及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其中皮下积液3例,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感染1例,术区脑出血1例,硬膜外血肿2例。随访16个月,GOS评分5分18例,4分61例,3分18例,2分9例;总有效率为91.5%。结论对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病人,一期联合手术疗效肯定,应加强病人病情评估及术后监测,术后出现感染或脑出血应积极外科治疗。
常洪波高铭曹卫东赵虎林程岗郭胜利王鹏张剑宁
关键词:脑积水交通性颅骨缺损脑室腹膜分流术颅骨修补术
术中核磁功能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术中核磁共振成像(iMRI)功能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低级别脑胶质瘤(LGG)的初步经验。方法对178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辅助手术手段对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功能障碍以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术中核磁组全切率为73.9%,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0.2%,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83%;单纯导航辅助组全切率为63.6%,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6%,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5%,84%。结论 iMRI辅助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结果优于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而未增加术后功能障碍风险,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刘嘉霖马晓东郭胜利林和璞姜红振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神经外科手术
术后综合治疗高级别胶质瘤89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脑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脑肿瘤半数以上,其中以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程度较高,且具有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辅以放疗和化疗,即使如此肿瘤仍会很快复发。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一般平均存活仅10~12个月,大多数在确诊后1年半左右死亡[1]。
刘嘉霖马晓东郭胜利林和璞姜红振
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胶质母细胞瘤高复发率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
28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活检确诊病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活检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本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活检确诊病例,分别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结果、病程进展、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总结经验。结果2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6~60岁;就诊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6个月;首发症状表现为慢性头痛的患者18例;病理伴有脱髓鞘10例,伴有胶质细胞增生6例;糖皮质激素冲击+环磷酰胺治疗27例,其中开颅手术切除3例均好转。28例患者经治疗好转15例,携带12例,死亡1例。预后不良患者多为确诊前病程较长,确诊时KPS评分低于60分,治疗前已出现行为认知异常及短期内(0.3~1个月)病情即复发。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容易误诊误治,病因不明且多因耽误治疗而预后差,建议早期活检病理确诊并及时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于占位效应明显的患者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
常洪波高铭张剑宁曹卫东郭胜利王鹏赵虎林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病理诊断回顾性分析
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辅助下的术中磁共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辅助下的术中磁共振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6例涉及脑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分为术中磁共振功能神经导航组(A组,简称核磁组)103例和功能神经导航组(B组,简称导航组)83例,选取手术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核磁组病例手术全切率达90.3%,导航组为55.4%;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核磁组为5.8%,导航组为15.7%;术后随访3~40个月,患者1年生存率核磁组为90.2%,导航组为83.3%。结论术中磁共振技术和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均为提高胶质瘤全切率的有效技术手段。
林和璞马晓东郭胜利刘嘉霖孙国臣李昉晔许百男
关键词:脑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磁共振
应用C1-2螺钉棒系统行后路复位、固定和融合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C1-2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行后路复位、固定和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30例我科收治的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峡部螺钉(或下关节突螺钉、颈3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取髂后上嵴松质骨植骨融合。通过术后3D-CT评判复位程度,JOA评分评判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 30例患者中26例达到完全复位,4例为部分复位。其中25例完成了3个月以上随访,CT显示植骨愈合良好,未出现植骨的吸收及内固定的松动。结论 C1-2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对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安全可行。
郭胜利张远征周定标乔广宇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寰枢椎脱位寰椎
寰-枢椎钉棒固定技术在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部分  目的:探讨寰-枢椎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在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临床适用范围。  方法:连续收集我科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1例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的患者。寰-枢侧方关节畸形脱...
郭胜利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颅颈交界畸形内固定手术方式
文献传递
不同手术策略治疗岛叶胶质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显微手术、神经功能导航辅助手术以及术中核磁辅助手术对岛叶胶质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89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显微手术(常规组)、神经功能导航辅助手术(导航组)、术中核磁辅助手术(核磁组)切除程度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常规组、导航组与核磁组全切率分别为47.4%、66.7%、80.8%,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障碍分别为42.1%、38.9%、38.4%,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分别为21.0%、11.1%、7.6%。结论岛叶胶质瘤手术治疗以术中核磁辅助手术较常规显微手术及神经功能导航辅助手术效果更佳。
刘嘉霖马晓东郭胜利林和璞姜红振
关键词:岛叶胶质瘤手术
运动区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2013年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两种技术手段对运动区胶质瘤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治的115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长期随访结果。115例患者中,男∶女=68∶47,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特点选择手术方法和切除策略。其中功能神经导航辅助术中磁共振下切除肿瘤78例(磁共振组),单纯功能神经导航指导下切除肿瘤37例(导航组),术后根据病理学诊断,给予患者标准化治疗;结果收治的1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中磁共振扫描及术后72h内复查MRI证实核磁组病例手术全切率达91.0%,导航组为59.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磁共振组为3.8%,导航组为10.8%;术后随访5~52个月,患者1年生存率磁共振组为93.9%,导航组为80.6%;结论运动区胶质瘤在手术全切率方面与其他部位胶质瘤接近,但由于胶质瘤靠近运动区,术前临床表现及术后功能缺失均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与单纯功能神经导航技术相比,功能神经导航辅助术中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使运动区胶质瘤的手术全切率及术后功能保留率明显提高。
林和璞马晓东郭胜利刘嘉霖姜红振李昉晔许百男
关键词:运动区胶质瘤术中磁共振
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棒技术在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翻修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对于已行不当后颅窝减压术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翻修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21例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患者在外院已行后颅窝减压术,3例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枕颈内固定术。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颅颈交界区3D-CT及MRI检查,评估寰枢椎脱位和上颈髓受压的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技术行寰枢复位内固定,并取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植骨融合。结果本组患者的翻修手术均成功实施,术中未出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20例患者完成了6~24个月,平均12.2个月的随访。3D-CT复查示,19例患者(90.5%)获得垂直方向的完全复位,18例患者(85.7%)获得水平方向的完全复位;植骨均出现融合,未出现钉棒脱落或复位丢失者。MRI复查显示,上颈髓受压均获得缓解。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从术前的(9.8±2.1)分提高到(14.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已行不当后颅窝减压术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郭胜利张剑宁程岗孙君昭乔广宇
关键词:翻修手术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