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萍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大众
  • 2篇大众传播
  • 2篇新闻
  • 2篇政治
  • 2篇网络交往
  • 2篇媒体
  • 2篇互联网
  • 2篇交往
  • 1篇大众传播媒介
  • 1篇新闻发展
  • 1篇新闻思考
  • 1篇新闻研究
  • 1篇信息爆炸
  • 1篇行销
  • 1篇行销策略
  • 1篇虚拟社会
  • 1篇医疗信息
  • 1篇引擎
  • 1篇舆情
  • 1篇政治话语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5篇安徽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金萍华
  • 2篇殷晓蓉
  • 2篇王玮
  • 1篇潘霁

传媒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新闻大学
  • 1篇新闻知识
  • 1篇新闻记者
  • 1篇新闻界
  • 1篇传媒观察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热点事件中次生舆情的演化路径探究被引量:3
2019年
舆情是观察民意的一扇窗,次生舆情展现了窗外更加复杂多元的民意。近年来,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热点事件,公众聚焦热点事件发声、评论形成舆情,由于原生事件处理不当等因素,原生舆情进一步发酵裂变产生次生舆情。本文运用个案研究和内容分析法,以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等为例,探究网络热点事件中次生舆情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路径。通过分析研究得出,次生舆情产生的直接原因与涉事主体对元事件的应对不力有关,在此演变过程中传媒的解构与引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公众的内生性诉求是次生舆情生发蔓延的根本原因;最后,对于次生舆情的合理引导和治理,有关当事主体首当其冲化解事端是重中之重,媒体调和有关涉事部门与公众两者间关系是关键,公众保持理性和宽容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常振韩玟婷金萍华
关键词:网络热点事件
从街球到群众体育的媒介意义
2006年
王玮金萍华
关键词:大众传播媒介群众体育信息爆炸媒介传播行销策略
互联网医疗信息的“仪式性搜索”和“功能期待”被引量:7
2012年
医疗信息搜索已成网民常见的网络行为,该行为是一种包含功能期待的"仪式性使用"行为,网民获取的是"过程满足"而非功能满足,但这并没有影响网民搜索行为的再次发生。这个结论是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拓展,也为相应机构改善网络医疗信息传播效果提供了事实依据。
金萍华潘霁
关键词:医疗信息搜索引擎百度百科
网络新闻的现状与前瞻——2007年网络新闻国际研讨会摘要被引量:4
2007年
第8届网络新闻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3月30.31日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新闻学院举行。自1999年起(2000年除外),来自全美各地的编辑、执行官、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每年一度会聚在奥斯汀.讨论网络新闻的发展和趋向。2003年起,该会变成国际性质的研讨会,虽然规模不大,但充当了网络新闻发展状态的晴雨表。在这里,我们摘录研讨会上部分观点与读者共享。
金萍华殷晓蓉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发展
网络交往中的身体嵌入
倘若交往总是主体的交往,那么当交往产生于虚拟社会,符号代替肉身成为交往的表征,交往者的主体性是否还是属入的现实主体性,这是本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继续持存作为“现实的人”的我们的主体性,以之为网...
金萍华
关键词:网络交往虚拟社会
文献传递
污名与政治认同:社交媒体中的政治话语争斗——以孔庆东“粗骂”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本研究在梳理社交媒体中政治话语争斗背景的基础上,基于"污名"理论提出"互为污名者"概念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社交媒体中政治话语争斗中的"污名"是"政治认同"的重要意义来源,"污名"不会如某些传统污名研究所指出的导致"认同危机","污名"促进"政治认同"的形成。本研究采用"污名"研究的"互动"方法论范式分析孔庆东三次"粗骂"事件,得出"孔庆东采用互为污名化方式以呈现自身政治认同"之结论,此结论证成研究假设。本研究认为,以语言暴力获取的话语权力无以证成政治认同的合法性。
金萍华
关键词:社交媒体污名政治话语政治认同
网络交往中“不愿和陌生人说活”之现象阐释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通过考察互联网即时通讯技术的使用情况,阐释了"不愿意和陌生人聊天"的网络交往方式可能受到的具体的现实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交往的媒介并没有决定交往的性质,技术使用并不仅仅由技术本身决定,技术使用方式常常受到现实社会文化的制约。
金萍华
关键词:IM互联网技术社会文化
新的视野与挑战——“跨越国界的新闻思考”国际会议述评被引量:1
2007年
金萍华殷晓蓉
关键词:新闻研究国界利益集团
社会化媒体中的“日常环境抗争”——以“PM2.5”新抗争剧目建构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近年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同时,社会化媒体中出现环境抗争日常化现象。以"日常环境抗争"形态呈现的"PM2.5"术语的社会化媒体传播过程构成了新的抗争政治剧目。此剧目仍属"解放政治"抗争范畴,但蕴含着"生活政治"的实现可能。作为抗争对象的国家同抗争者之间的持续协商是"解放政治"的出路,而国家由抗争对象角色转变为生态舆论引导者角色则是"日常环境抗争"内化为"生活政治"的关键。
金萍华
关键词:PM2社会化媒体解放政治生活政治
中国企业海外大众传播策略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王玮金萍华
关键词:大众纺织品出口反倾销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