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国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 2009年
-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方法及其准确性,评估UroCARE软件计算GFR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5例无急性肾功能障碍的成年患者,CT检查包括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同时在动脉期前与两期之间各插入一组同层动态扫描。应用UroCARE软件计算GFR,以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测定的GFR作为对照指标。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GFR相关性良好,r=0.799,y=39.0977+0.6083x。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并应用UroCARE软件可以较准确地测定GFR,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徐亮钟建国龚建平张伟朱雪明张平宦坚王建玲钱铭辉单玉喜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双期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胰背动脉640层CT成像及临床意义
- 目的通过对胰背动脉CTA成像分析,比较MIP、MPR及VR的优越性,为临床选择成像方法及胰腺手术提供血管解剖的理论指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间行腹部CTA85例,排除胰腺病变,男51例,女...
- 陈方宏钟建国林毅陈军法徐健袁建华
- 关键词:MPRCTA显示率
- 文献传递
-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方法 及其准确性.方法 选择30例为临床需要而行腹部CT检查的成年无急性肾功能障碍患者,CT检查包括腹部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和肾实质早期、晚期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8s和61 s、94s时开始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l/ml),注射总量为90ml,注射速率为3ml/s,并应用Patlak方程计算GFR,同时计算患者肾实质早期CT清除率(28~61S)和晚期CT清除率(28~94s);另外,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tatinC)测定所得的GFR作为对照指标.结果 肾实质早期和晚期CT清除率与血清Cystatin C测定的GFR均有相关性(r=0.76、0.73,均P〈0.01),但以肾实质早期CT清除率与Cystatin C测定的GFR相关性最高.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准确测定GFR.
- 钟建国袁建华徐亮龚建平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多期扫描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起搏器置入患者640层与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和伪影的比较
- 2012年
- 目的比较起搏器置入患者行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伪影,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适用性。方法 24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起搏器置入病例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分为A组(640层CT组)与B组(64层CT组)两组,请两位有经验的评价者双盲评价冠脉15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及各种伪影对冠脉节段的影响,同时记录辐射剂量和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身高、体重等一般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尽管A组的心率显著高于B组(A组的心率:71±16次/分;B组的心率:61±4次/分;P<0.001),但A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A组的ED:13.8±1.53 mSv;B组的ED:9.14±5.65 mSv;P<0.001)。在起搏器置入患者冠状动脉图像可诊断率(1级+2级)的比较上,A组与B组间有统计差异(A组:99.06%,B组:93.27%,连续校正χ2=6.572,P<0.05)。影响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伪影有运动伪影、阶梯伪影、金属伪影、数据缺失等,各种伪影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连续校正χ2=5.009,P<0.05)。其中,A组的冠状动脉图像伪影以不影响诊断的轻度伪影为主,占94.3%,中重度伪影节段仅占伪影节段总数的5.78%,而B组的冠状动脉中重度伪影节段占伪影总数的31.8%。结论起搏器置入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时,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均能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但640层容积CT以较高的图像可诊断率和较轻的伪影干扰而比64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适用性。
- 王振丁忠祥王博业狄幸波袁建华徐健陈军法钟建国
- 关键词:起搏器冠状动脉造影伪影
- 640层CT窄窗技术对高心率患者冠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扫描技术对高心率患者运用窄窗扫描后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判断是否有效降低曝光剂量。方法选心率大于80bpm的60例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自动设置的宽窗扫描,曝光时间窗预...
- 舒震宇王振丁忠祥徐健林毅钟建国
- 关键词:图像质量
- 文献传递
- 胰周小静脉显示率的比较和MSCT及重建技术的应用研究
- 2011年
-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和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的应用.方法 对50例患者行胰腺螺旋CT双期扫描,即动脉晚期和静脉期(开始注射对比剂延迟扫描时间35s和70s)扫描.统计动脉晚期及静脉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观察胰周小静脉的CT及后处理的影像表现.结果 胰周小静脉胰腺十二指肠上后静脉、胰腺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和胃结肠干在静脉期的显示率分别为86%、92%和96%,均优于动脉晚期.结论 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静脉期优于动脉晚期;MSCT及重建技术能提高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
- 钟建国袁建华王振
- 关键词: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住院患者护理干预降低胸部CT检查辐射剂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胸部CT检查前,护理干预患者手臂上举姿势,降低其受照X线辐射剂量的可行性以及效果评价。方法 60例因临床指证需要行胸部CT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专业健康教育组(实验组)和常规健康教育组(对照组)两组,分别按两种模式对患者实施宣教。实验组强化实施胸部CT检查时手臂上举姿势的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而不干预手臂上举姿势。选择4个代表性解剖层面,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评价两组CT横断面图像质量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胸部检查时,CT扫描仪测量的辐射剂量指标(CTDI、DLP、ED,mAs)。结果两组各解剖层面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整体辐射剂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照组的平均有效剂量是3.37 mSv,而实验组的辐射剂量比对照组降低约17%。减少的辐射剂量主要来自于上肺野,两组上肺野解剖平面(胸骨切迹平面、主动脉弓平面)的实测等效mAs有统计学差异,中、下肺野解剖平面(气管分叉平面、右下肺静脉平面)的实测等效mAs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实施专业健康教育指导来强化胸部CT检查时的手臂上举姿势,宣教简便易行,患者依从性高,不但可保证胸部CT检查的图像质量,而且明显降低了患者的受照辐射剂量。
- 朱倪琴王振丁忠祥钟建国陈军法毕玉艳
- 关键词:健康教育多层螺旋CT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初步应用
-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方法及其准确性,评估UroCARE软件计算GFR的可靠性。
方法:选择25例无急性肾功能障碍的成年患者,CT检查包括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
- 徐亮钟建国龚建平张伟朱雪明钱铭辉
- 关键词:螺旋CT肾小球滤过率
- 文献传递
-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绘制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绘制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的新方法。材料和方法对50名进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I/mL),注射总量90mL,注射速率3mL/s,注射持续时间30s。根据所测随时间而演变的主动脉强化CT值数据绘制出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并计算主动脉开始强化时间,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和主动脉强化峰值。结果50例中,主动脉开始强化时间平均(10±3.0)s,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平均(23.5±3.4)s,主动脉强化峰值平均(264.38±46.8)HU。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主要有三种类刑:(1)平台山峰刑,23例,占46%;(2)山峰型16例,占32%;(3)平台型8例,占16%:其他3例,占6%。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以绘制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
- 钟建国龚建平钱铭辉
- 关键词:多期扫描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螺旋CT多期扫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不同扫描技术的比较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比较不同扫描方法对螺旋CT多期扫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无急性肾功能障碍的成年患者,CT检查包括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同时在双期增强扫描之间插入一组同层动态扫描。每例按不同计算方法将所得CT清除率数据分为二组:A组将动脉期和门静脉期间的一组同层动态扫描数据计算入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积分;B组不把该组同层动态扫描数据计算入主动脉TDC积分。作为参照,以血清Cystatin C测定GFR作为实验室对照指标。结果:采用A组计算方法所得CT清除率与血清Cystatin C测定GFR的相关性更好,两者的相关性=0.80,直线回归方程y=39.0977+0.6083x。结论: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之间增加动态扫描层数,采集更多的扫描数据绘制主动脉TDC,可以提高螺旋CT多期扫描测定GFR的准确性。
- 钟建国徐亮龚建平钱铭辉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多期扫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