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雷敏
- 作品数:35 被引量:132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脊髓损伤后NGF及其受体TrkA在运动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表达的变化被引量:7
- 2004年
- 为探讨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表达的变化,用改良Allen重击法损伤SCI组动物T12脊髓,按伤后存活时间再将动物分为脊髓损1 d组、2 d组和5 d组。各组动物的脊髓切片经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光镜观察TrkA及NGF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的变化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NGF免疫反应阳性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程度,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TrkA及NGF的表达随脊髓损伤后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逐渐上调;脊髓白质和灰质内尤其是皮质脊髓束内GFAP及NGF阳性胶质细胞明显增生;与此同时,室管膜细胞内亦可见明显的NGF免疫反应产物。上述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可刺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TrkA及NGF,通过自分泌维持受损神经元的存活;损伤部位反应性增生的胶质细胞亦可产生NGF,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或皮质脊髓束的轴突末梢,以维持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及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适时补充外源性神经营养素或改变损伤局部的微环境将有利于受损脊髓的修复和再生。
- 姜平张志坚刘锦波李君荣任春兰许燕钱雷敏
- 关键词:脊髓损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运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 胃周血管三维重建在胃癌精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并探讨基于胃周血管三维重建的术前规划和指导在胃癌精准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江阴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8~79岁,平均66.3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对照组(n=25)和实验组(n=25)。两组患者术前均行胸腹盆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其中实验组行基于CT数据的三维重建,并用于术前规划与指导,而对照组未行三维重建。两组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并发症等。利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前利用CT数据进行胃周血管三维重建,可以进行更好的术前评估、手术规划、术中指导,减少术中误伤血管,减少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对完成精准的胃癌根治术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孙明明钱雷敏黄建明谢旭刚
- 关键词:胃肿瘤血管CT数据
- 322例Bard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Bard补片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近3年32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68.4 min,平均术后恢复时间6.6 d,平均总住院时间9.9 d。大于60岁、合并内科疾病、复发疝、嵌顿疝、双侧疝及单侧复合疝的患者较年青患者及无并发症、初发疝、易复性疝、单侧单发疝患者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以及总住院时间延长。术后早期切口轻度疼痛,腹股沟区异物感2例(0.6%),切口感染1例(0.3%),尿潴留13例(4.0%),阴囊积液18例(5.4%)。299例获随访时间1~36个月,1例有腹股沟区异物感,无一例复发。结论老年腹股沟疝具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施行Bard补片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需正确认识腹股沟区解剖结构,严格遵循手术原则,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合理治疗合并症及处理术后并发症。
- 钱雷敏戈军刚
- 关键词: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 大鼠脊髓损伤后HIF-1α和VEGF表达的上调及其在血管新生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在血管新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改良Allen重击法损伤大鼠T12脊髓,按伤后存活时间再分为脊髓损伤1 d,3d,7 d,14 d和30 d组。各组动物的脊髓切片经免疫荧光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HIF-1α,VEGF的表达和分布,对Laminin免疫反应阳性的血管基膜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上述各组的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和VEGF共定位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损伤局部的免疫荧光强度高于正常脊髓内的荧光强度,在脊髓损伤后第3天,其荧光强度达到高峰。脊髓损伤后Laminin阳性血管主要分布于损伤坏死组织周围并逐渐向坏死组织内生长,血管密度经历由低到高的过程。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残存神经元可能通过表达高HIF-1α诱导VEGF表达增加,后者通过旁分泌模式作用于周围血管内皮细胞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
- 钱雷敏许燕孙湘兰张志坚龚爱华秦茹娟温泽锋姜平
- 关键词:脊髓损伤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新生免疫荧光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不典型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2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三维重建对临床表现不典型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8例不典型阑尾炎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在性别比、年龄、主诉、伴随症状、体征和白细胞计数等方面资料进行统计,其中经MSCT检查的病人58例,为MSCT组,50例为非MSCT组。结果 53例术前MSCT检查的不典型阑尾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91.4%,5例误诊:1例为回肠粘连性肠梗阻,1例右输卵管积脓伴盆腔炎,1例Meckel憩室炎伴鱼刺穿透伤,2例盲肠、升结肠憩室炎;非MSCT组诊断符合率78.0%,11例误诊: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例回盲部肿瘤,2例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伴肾积水,1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右侧卵巢黄体破裂,1例右侧输卵管峡部异位妊娠,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结论 MSCT阑尾三维重建技术能提高不典型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水平,降低了误诊率,临床受益显著。
- 钱雷敏戈军刚黄建明
- 关键词:不典型阑尾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 胃癌根治术致创伤性局限性胰腺炎抢救成功1例被引量:1
- 2009年
- 胃癌根治术后创伤性胰腺炎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曾收治1例全胃切除术后特殊类型胰腺炎,现报告如下。
1病例
患者,男,75岁。近半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持续性隐痛,伴黑褐色软便,量约150g/d,无恶心、呕吐、腹胀、头昏、胸闷、气急等,无明显消瘦。有“胃溃疡”病史、“高血压病、冠心病”史10余年,嗜烟(20支/d)史30年。
- 黄建明钱雷敏
-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创伤性胰腺炎
- 腹腔间质瘤33例临床治疗体会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3例腹腔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93.9%(31/33),17例行淋巴结清扫,1例见淋巴结转移。瘤体直径为1.5~25.0cm,良性11例,交界性4例,恶性18例。CD117(+)93.8%,CD34(+)76.4%,Vimentin(+)65.3%,SMA(+)45.8%,S-100(+)19.7%,Nestin(+)11.2%,CD117和CD34共同阳性率为56.2%。极低度危险性7例,低度危险性6例,中度危险性14例,高度危险性5例。术后随访率90.9%(30/33),随访6~28个月,12例良性或交界性间质瘤患者无复发和转移,13例恶性患者未进一步行任何治疗,5例高度危险性间质瘤均定期复查:1例坚持服用格列卫,未见复发或转移;1例发生肝转移行射频损毁术;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肿瘤局部复发伴腹腔转移,经再次手术治疗或(和)口服格列卫等治疗,均存活至今。【结论】腹腔间质瘤无特殊临床表现,术前内镜、B超和cT是主要的辅助检查及鉴别方法;手术切除是间质瘤首选的治疗手段,其预后与恶性潜能分级有关。具有分子靶向治疗的格列卫表现出良好的_疗效,可用于间质瘤的辅助治疗。
- 戈军刚钱雷敏
- 双吻合器技术在D2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被引量:5
- 2009年
- 自2006年6月开始,作者将双吻合器技术应用于毕I式远端胃癌根治术,并与手工吻合技术进行比较,以评价双吻合器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黄建明钱雷敏蒋小青刘惠钧戈军刚高林
- 关键词:远端胃癌根治术双吻合器技术安全性
- 改良四吻合器技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改良四吻合器技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行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改良四吻合器技术(改良组)、27例采用传统吻合技术(传统组)进行食管残胃间空肠双"S"吻合.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病理切缘均阴性.改良组手术时间为(158±31)min,明显短于传统组的(195±42)min(P<0.05).两组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出血、瘘以及胃瘫、切口感染等早期严重并发症,在术后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3个月至2年的随访,两组各有2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P>0.05) 改良组与传统组分别有2例(7.1%)和8例(29.6%)出现残胃空肠吻合口炎(P<0.05).结论 改良四吻合器技术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中食管残胃间空肠双"S"吻合安全可行.
- 戈军刚黄建明钱雷敏
- 关键词:胃肿瘤近端胃切除手术
- Bard网塞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Bard补片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总结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24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经验。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66.2 min,平均术后恢复时间7.3 d,平均总住院时间9.7 d。术后早期切口轻度疼痛,腹股沟区异物感2例(0.8%),切口感染1例(0.4%),尿潴留11例(4.5%),阴囊积液17例(7.4%),228例获随访时间4~22个月,1例有腹股沟区异物感,无1例复发。结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正确认识、手术规范操作和术前术后合理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
- 戈军刚钱雷敏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无张力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