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冠华
-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高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利用1961年-2009年华北地区94站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海温资料讨论了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发生频次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上世纪80年代之前持续性高温事件发生频次主要呈年际振荡,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为显著减少期,而1997年以后出现了明显的跃升;华北地区的西部及京、津、冀大部和山西的南部是持续性高温事件的频发区;华北地区发生持续性高温事件的环流背景为:500hPa位势高度场上,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为位势高度负异常,贝加尔湖地区为显著的位势高度场正异常。夏季蒙古东部到我国东北一带500hPa高度场偏强时,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偏多。西太平洋副高偏北时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偏多,西太平洋副高偏南时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偏少。海气异常对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有较大的影响,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由前期的冷位相转为暖位相时华北地区易出现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E1Nino年,华北地区夏季易出现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对典型个例的分析表明,持续性高温事件易发生在南压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相向而行,华北地区流层上下层被稳定的高压所控制阶段。
- 李智才闫冠华闫加海李巧萍梁丽君
- 关键词:大气环流异常海温异常
- 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高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 利用1961年~2009年华北地区94站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海温资料讨论了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发生频次有明显的年际、年...
- 李智才闫冠华闫加海李巧萍梁丽君
- 关键词:大气环流异常海温异常
- 华北地区春季4月降水与海-气异常的相关分析
- 利用1960~2007 年华北地区81 站月降水资料、NCEP/NCAR 再分析高度场、风场、湿度场、海温场(1X1)等资料,研究了华北地区4 月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北...
- 李智才宋燕闫冠华吴效中
- 关键词:大气环流异常海温异常春季降水
- 太行山脉对华北暴雨影响的研究
- 本文基于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及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平均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太行山脉两侧暴雨量级、频次及水汽收支等的差异。根据太行山暴雨落区、强度及移动等特征,结合暴雨天气预报经验,对太行山...
- 闫冠华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太行山脉影响下的华北暴雨分型被引量:2
- 2014年
- 基于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华北地区1951—2010年夏季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太行山脉地形特征及暴雨落区、强度及移动等特征,结合暴雨天气预报经验,对太行山影响下华北地区夏季暴雨进行了分型,将华北暴雨分为太行山以东暴雨型、太行山以西暴雨型、太行山区暴雨型、太行山两侧暴雨型和过山时减弱暴雨型五种型态,挑选和确定了各种分型暴雨的典型个例库。分析表明太行山以东暴雨型出现概率最高,不同型态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也各不相同。
- 闫冠华李泽椿李巧萍
- 关键词:暴雨
- 一种基于Logistic模型的突变过程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传统突变检测方法往往将突变检测的关键放在"突变点"上而忽略突变事件发生、发展乃至消亡的过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检测突变过程的方法,其基于Logistic模型推导出能够反应均值突变过程的分段函数,利用分段函数对实际时间序列进行参数提取,借助参数的物理意义,研究分析完整的突变过程,从而加深对突变过程性的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突变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乃至发展趋势奠定重要的科学基础.文章还对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进行突变过程性检测,发现1940/1942,1977,1987年开始序列发生突变,突变持续时间锁定在某些固定值,并且系统相图表明一般性系统存在三种基本的状态.
- 闫冠华颜鹏程侯威吴浩
- 98.078湖北省特大暴雨的分析与研究
- 该文通过天气分析和客观诊断,研究了98.07湖北特大暴雨期间天气的演变过程,对中尺度雨团的移动路径和地形、地表风场的关系做了分析,地详细研究了低层急流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关于中尺度雨团生成,也先于...
- 闫冠华
- 文献传递
- 太行山地形对华北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被引量:9
- 2015年
- 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对华北地区1996年夏季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照中国台站的实测资料,对模拟的夏季降水量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太行山地形敏感性试验,模拟了太行山脉地形高度变化对1996年夏季发生在华北地区的3次典型暴雨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Reg CM3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1996年夏季华北地区雨带位置及主要降水过程,对3次典型暴雨过程中暴雨中心的落区及位置移动均有较好的表现,不足的是模拟的降水量偏大.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太行山地形对华北暴雨天气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对于不同型态的暴雨过程,地形的影响有不同表现.对于太行山区型暴雨,太行山地形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导致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增加,而去掉地形后太行山两侧降水明显减少;对于回流型暴雨,降水系统从东北地区南部向西南方向移动,低层气流主要为偏东型气流,地形的存在对于降水系统的西移速度及降水落区均有重要影响,去掉地形后太行山东侧降水明显减少;对于东移型暴雨,降水从太行山南麓向东北方向移动,太行山脉对于环流形势的影响并不明显,因而仅影响降水强度,对降水位置影响不大.
- 闫冠华李巧萍李瑞义
- 关键词:华北暴雨数值模拟区域气候模式
-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模拟研究:区域气候模式性能评估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对华北地区1991—2002年夏季气候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照中国台站的实测资料,对模拟的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温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以检验模式的模拟性能。对平均场的模拟结果检验认为,该区域气候模式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模拟存在一定的误差,河套地区及黄河以南地区降水量接近实况,沿着太行山脉及东部沿海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模式对温度的模拟误差较小,较好地再现了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山西及以北地区模拟的温度略偏低。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变化,成功再现了该区域降水和气温的异常变化。模式能够成功模拟出该区域降水和气温日变化特征,特别是对于逐年夏季的降水日变化过程的峰值和谷值均有成功表现,对于典型年份华北地区较强降水过程中降水发生的时间、落区、强度等也有再现能力,不足的是模拟的降水量比观测偏大。对于模式误差是否与地形或模式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等有关,需要进一步探讨。
- 闫冠华李泽椿
- 关键词:夏季降水数值模拟REGCM3
- 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中国地面气温变化特征被引量:14
- 2011年
- 采用20多个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IPCC AR4)的全球气候模式,在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和SRES B1、A1B和A23种排放情景下进行数值集合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大陆的气温变化有着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21世纪,中国大陆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至2099年平均增温范围为2.5~4.9℃,高于全球平均值.冬季升温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年较差呈减小趋势.21世纪前期,变暖预估值受排放情景假设或模式敏感性的影响较小,不同排放情景和不同模式之间的预估结果一致,中国大陆平均增温范围为0.88~0.92℃,21世纪中期以后这种差异逐渐增大,增暖范围为2.44~4.28℃.相对于1980-1999年平均气候场,中国大陆平均升温值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达到2℃,此后,A1B及A2情景下中国大陆气温快速升高,在21世纪60年代末达到或超过3℃,但区域差异明显,升温值达2℃的时间由北至南在不同排放情景下相差10~30a,东北、西北地区将成为未来受气温升高影响最为敏感的地区.
- 闫冠华李巧萍邢超
- 关键词:地面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