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仁武
- 作品数:70 被引量:469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新品系的抗穗发芽性鉴定被引量:10
- 2010年
- 对2007-2008年度国家冬小麦(长江上游组)区域试验和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系、部分自育新品系及种质资源,在成熟收获后测定其籽粒发芽率、种子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邻苯二酚种皮染色值.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间籽粒发芽率、多酚氧化酶活性、邻苯二酚种皮染色值存在极显著差异;籽粒发芽率与PPO活性及籽粒邻苯二酚染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把参试的39份小麦品种(系)分为3类并鉴定出黑粒小麦76、漯珍1号等几份材料具有很强的抗穗发芽能力,可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上应用.
- 于春泉阮仁武余国东张世平宗学凤张建奎
-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多酚氧化酶
- 不同种植模式对重庆荞麦产量和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荞麦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保健作用.近年来,荞麦在重庆地区广泛种植,但其与不同作物轮作的种植模式对荞麦生长和生物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试验以荞麦大豆轮作(A1)、荞麦连作(A2)和荞麦小麦轮作(A3)为主区处理,以酉荞2号(YQ2,B1)、乌克兰大粒荞(W,B2)、酉荞1号(YQ1,B3)和九江苦荞(J,B4)4种不同荞麦品种为裂区处理,在重庆市北碚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定位试验,以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荞麦产量构成、植株形态和根系指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为:①荞麦大豆轮作下荞麦籽粒产量高于荞麦小麦轮作处理,高于荞麦连作处理,且轮作使荞麦的单株粒数增加,单株粒重增大,千粒重也随之增加.②同一生育时期,各荞麦品种在轮作模式下荞麦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获得最大值.相比于连作,轮作促进荞麦的增高、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增加.③荞麦轮作处理下的根系生物量的积累速率、根平均直径、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均高于连作处理,且在荞麦大豆轮作下能获得最大值.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荞麦大豆轮作模式有利于促进荞麦生长,提高荞麦产量,适合在重庆地区推广.
- 张瑞丰张智勇陶建波王艺钢雷蕾阮仁武易泽林
- 关键词:荞麦轮作连作生长发育
-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多态特性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世界小麦矮化育种主要使用隐性矮源.在普通小麦中发现的显性矮源均因导致植株极度矮化(20~55cm)而未能在小麦育种中广泛应用.笔者发现,将显性矮源矮变1号(4DS携带Rht10,25~30 cm)及矮苏3(4BS携带Rht3,55 cm)的原种大群体种植或施以诱变因子并将其与中、高秆的小麦品种杂交、回交,从其分离世代的大群体中,均可选择到一些株高呈不同程度提升的稳定的突变株系.采用近等基因系法对不同株高突变衍生系的研究表明:其提升的株高真实遗传,各自均携带一个不同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基因,随突变衍生系株高的提升,近等基因系的产量性状显著优化.采用标志基因测交法以及生理生化遗传标记对突变衍生系携带的不同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基因重新进行了基因定位,确认它们分别与Rht1 0及Rht3的座位相同,因而均是其突变衍生的复等位基因.提出显性矮秆基因具有'复等位多态特性',即极度矮化的显性矮秆基因容易突变为一群株高提高程度不同的、可以达到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复等位基因.
- 傅大雄阮仁武殷家民宗学凤戴秀梅张建奎李可曲结
- 关键词: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基因
- 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春播甜荞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甜荞起源于中国,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及保健品质,已成为21世纪人类的绿色食品之一。目前,甜荞从国内市场到外贸出口都比较紧缺,且产量较低。因此,本试验研究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春播西大花荞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确定甜荞的最佳栽培措施。【方法】以西大花荞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春播甜荞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因素为播种量、氮肥、磷肥、钾肥,于2012年3月~6月和2013年3月~6月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小区面积10 m2(2 m×5 m),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行距33 cm,种植6行,试验地四周播种3行保护行。于盛花期一晴天的9:30~11:30之间在各小区的中间条带随机选择3株植株,用LI-6400 XT光合仪和SPAD 502叶绿素仪测定其倒数第3片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待籽粒70%~80%成熟后对每个小区进行单独收获,脱粒风干后称重、计产。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Surfer 8软件作两因子互作效应的等值线图。【结果】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播种量和钾肥对产量有显著影响,随播种量和施钾量的增加,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播种量、氮肥、钾肥对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随播种量、施氮量、施钾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研究的4个因素中,施氮水平、施钾水平以及与播种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量与施氮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播种量与施氮水平之间、施氮水平与施磷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4个因素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间的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
- 汪灿王诗雪李曼杨浩胡丹阮仁武袁晓辉易泽林
- 关键词:甜荞播种量施肥光合特性
- 重庆市主要荞麦品种秋播光合生理指标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了解重庆市主要荞麦品种秋播光合生理指标的动态,明确不同荞麦品种之间光合生理指标的差异,通过对重庆市主要荞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的测定,通过Pn、Tr的观察值推算出水分利用率(WUE=Pn/Tr),然后对上述生理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荞麦品种之间其光合生理指标存在差异;并能将苦荞和甜荞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说明其亲缘关系较远;另外,通过对苦荞和甜荞的生理指标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为高光效育种培育强优势组合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 汪灿阮仁武易泽林
- 关键词:荞麦秋播光合生理指标
- 苦荞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被引量:39
- 2013年
- 以我国不同地区的80份苦荞品种为材料,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特征及相关关系,确定了构成苦荞产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达7.2%~34.5%,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第一节间长和主茎节数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苦荞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分枝数、单株粒重、株高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决定系数达0.7562。高产型苦荞品种的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大、单株产量高、千粒重大且分枝较少。
- 汪灿胡丹杨浩阮仁武袁晓辉易泽林宋志成赵丹
- 关键词:苦荞主要农艺性状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 用SSR标记分析荞麦栽培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2
- 2013年
- 我国是荞麦的起源中心,荞麦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开展荞麦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对荞麦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7对SSR引物对来自我国12个省的荞麦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对引物共扩增出255个条带,平均15.0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28条,平均13.4条,多态率达89.4%;UPGMA聚类分析显示,73份材料被分成2组,所有苦荞材料聚在一起形成第一组,甜荞与花荞聚在一起形成第二组,明确显示苦荞与甜荞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同一个大组内多数品种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遗传基础相对单一。
- 田晓庆徐宏亚汪灿阮仁武袁晓辉易泽林刘光德
- 关键词:荞麦遗传资源聚类
- 20个小麦矮源的致矮力及聚类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用20个矮源作母本测配的F1代株高,研究矮源的致矮力及其与父本的关系,结果表明:致矮能力强的显性矮源 有矮变1号、绵11Rht 3和黄抗Rht 10;致矮能力较弱的隐性矮源有农林10、贵农40、渝46和84-2014;致矮能力较强 的半显性矮源有13个矮源。矮源F1代株高与杂交父本株高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达极显著,对父本株高降幅较大 的矮源有矮变1号、绵11 Rht 3和黄抗Rht 0,降幅较小的矮源有渝46、84-2014、贵农40、农林10和西南06;其他12 个矮源影响适中,是杂交小麦育种首先考虑应用的矮源。聚类分析表明矮变1号为Ⅰ类,绵11 Rht 3和黄抗Rht 10为 Ⅱ类,BAU-Rht 12为Ⅲ类,矮苏3、奥尔森、西南02、西南04、西南04-1、西南05、BAU-Rht 21、西南06、西南07、渝 183、渝172、早农林10为Ⅳ类,农林10、渝46、84-2014和贵农40为Ⅴ类。
- 阮仁武傅大雄
- 关键词:小麦显性矮源聚类分析
-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 Rht10“微突变”的发现被引量:19
- 2001年
- 以 4 D染色体携带 Rht10而极度矮化的小麦显性矮秆系“矮变 1号”与中、高秆的现代小麦改良品种杂交 ,选育出了一批植株较矮变 1号显著提升、以至达到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半显性衍生矮秆系 ,已将其应用于杂交小麦及小麦常规育种。对半显性衍生矮秆系与起始矮秆系矮变 1号矮秆主基因之间的同一性进行了研究。以此提出了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微突变”的概念 ,对小麦显性矮秆基因的起源、进化及其在小麦矮化育种中的应用 。
- 傅大雄阮仁武戴秀梅宗学凤
- 关键词:小麦育种株高染色体定位
- 甜荞株高和茎粗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8
- 2018年
- 甜荞极易倒伏,而株高和茎粗是影响甜荞倒伏的重要性状。以高秆健壮品种酉荞2号和矮秆纤细品种乌克兰大粒荞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P_1、P_2、F_1、B_1、B_2和F_2群体株高和茎粗的遗传分析表明,株高和茎粗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株高正交组合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均为-1.39,显性效应分别为-6.59和-7.91,B_1、B_2和F_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是45.73%、63.49%和81.1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27.41%、0.95%和0;反交组合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1.63,显性效应分别为-7.03和-4.19,B_1、B_2和F_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是41.51%、66.18%和81.8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11.19%、0和0。茎粗正交组合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均为0.03,显性效应分别为-0.50和-0.08,B_1、B_2和F_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是37.26%、48.80%和72.1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11.18%、0和0;反交组合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均为-0.15,显性效应分别为-0.30和-0.16,B_1、B_2和F_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是76.22%、47.12%和82.5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4.53%和0。可见,株高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在80%以上,可在低世代进行选择;茎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在80%以下,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可以提高荞麦抗倒伏能力。
- 李英双胡丹聂蛟黄科慧张玉珂张园莉佘恒志方小梅阮仁武易泽林
- 关键词:甜荞株高茎粗数量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