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文东

作品数:12 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骨
  • 3篇成骨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系
  • 2篇脊髓
  • 2篇减压术
  • 2篇关节
  • 2篇META分析
  • 2篇成骨细胞系
  • 2篇成骨效能
  • 2篇WNT3A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新骨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干预治疗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胸椎

机构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院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12篇阮文东
  • 5篇马信龙
  • 5篇王沛
  • 4篇雪原
  • 3篇冯世庆
  • 2篇李冰
  • 2篇周先虎
  • 2篇李晖
  • 1篇陈炜
  • 1篇郭世绂
  • 1篇孙振辉
  • 1篇孙景成
  • 1篇郑永发
  • 1篇孙超
  • 1篇邰杰
  • 1篇张义修
  • 1篇李云
  • 1篇尹会

传媒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头的力学测定:实验与方法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了解松质骨的力学特性是骨重建、骨再造研究以及人工关节假体设计的重要前提。以往对松质骨压缩强度与弹性模量的认识远远不够,近年来对松质骨扭转、拉伸、剪切、冲击等力学性质的研究发展迅速,并应用于对股骨头生物力学的研究,从而对股骨头坏死的原因、病理及治疗起指导作用。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对股骨头生物力学研究的各种方法进展、意义及特点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9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有关股骨头生物力学的实验,英文检索词为"bone biomechanics,Mechanical testing of femoral head,biomechanics of hip,femoral head necrosis",中文检索词为"骨生物力学,股骨头力学测试,髋关节生物力学,股骨头坏死"。检索文献量总计107篇,排除重复性研究,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共保留其中的32篇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通过总结发现近年来对股骨头生物力学性质的认识发展迅速,方法从宏观逐渐扩展到到微观。虽然对股骨头力学测试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因素研究奠定了基础,但要完全了解股骨头生物力学性质,探究并证实股骨头生物力学环境改变对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的创新理论与研究方法。
阮文东雪原
关键词:骨生物力学股骨头力学测试蠕变
pELNS-BMPs与pELNS-wnt3a联合构建表达对成骨细胞系成骨效能的作用研究
目的: 骨再生是治疗骨骼系统相关疾病如骨缺损、骨折不连接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环节。组织工程骨有望解决植骨后新骨形成缓慢的问题,其中如何促进种子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成为组织工程技术的关键环节和研究热点。在促进骨形成的众多调...
阮文东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WNT3AMC3T3-E1细胞
文献传递
老年人髋关节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阮文东陈炜
关键词:麻醉管理
“微创”操作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操作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68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削薄”、“打磨”、“漂浮”、“蚕食”等微创操作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8年(平均20个月),根据脊髓功能评分进行疗效综合评价。结果:68例患者中优27例(39.7%),良24例(35.2%),可10例(14.7%),差7例(10.2%),优良率为75.0%。疗效差的7例患者中2例为脊髓压迫时间过长导致不可逆性脊髓损伤;3例为外院术后疗效不佳于我院行二次手术;2例为胸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结论:后路“微创”操作减压术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冯世庆王沛郭世绂马信龙邰杰郑永发孙景成张义修阮文东孙振辉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脊髓功能减压术微创外科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被引量:64
2011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年龄50岁以上、临床可确诊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273例,根据是否有骨质疏松骨折病史分为再骨折组48例和骨折组225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股骨颈DXA骨密度测定T值、Charlson合并症指数、骨折时间等临床特征,并行运动协调技能评价。结果骨折组年龄(67.7±8.5)岁,再骨折组(72.7±9.5)岁;再骨折组女性占77.1%,高于骨折组女性构成比70.2%;再骨折类型以椎体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最多见,其次为股骨颈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再骨折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龄(〉75岁,HR=I.23;〉85岁,曰R=1.68)、女性(HR=1.36)、曾发生椎体骨折(HR=1.62)、曾发生髋部骨折(HR=1.27),骨密度-T值〈-3.5(HR=1.38)及运动协调技能减退(HR=1.27)。再骨折平均发生于初次骨折后(3.7±2.5)年。骨折组随访2年内再骨折发生率4。9%(11/225)。结论有初次骨质疏松骨折病史的患者发生再骨折的风险仍然很明显,两次骨折之间有足够的间隔采取措施降低再骨折的风险。特别是对发生椎体、髋部骨折的老年女性应进行干预,进行运动协调技能的康复训练和防跌倒练习。
阮文东王沛雪原马信龙周先虎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
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治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用常规方式+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评分、关节积液量与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95.6%)优于对照组(75.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接受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常规方式+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佳,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李云尹会阮文东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腔玻璃酸钠
pELNS—BMPs与pELNS—Wnt3a联合构建表达对成骨细胞系成骨效能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构建第三代自体失活的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2、4、6、7、9和Wnt3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整合入小鼠间质干细胞MC3T3一E1的基因组中,构建成骨诱导因子基因修饰的小鼠间质干细胞,探讨各成骨诱导因子的成骨分化能力及通过双基因联合转染提高成骨分化能力的有效性。方法以cDNA文库为模板,构建BMP.2、4、6、7、9及Wnt3a基因表达质粒载体,酶切鉴定重组体且经测序进一步确定后,与pLP/VSVG、pLPl、pLP2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pELNS.BMP-2、4、6、7、9及Wnt3a后转染小鼠间质干细胞MC3T3.E1细胞,GFP荧光证实转染效果。RealtimePCR检测Runx2mRNA的表达水平,鉴定各成骨诱导因子的单独转染效能。双基因联合转染(共8组)MC3T3.E1细胞,GFP荧光证实转染效果;应用ELISA检测MC3T3-E1细胞培养上清中骨钙素(bone出protein,BG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表达水平;应用RealtimePCR检测Runx2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检测BMP-2、4、6、7、9及Wnt3a蛋白的表达水平,鉴定双基因联合转染的成骨分化效能。结果重组慢病毒pELNS-BMP-2、4、6、7、9及pELNS-Wnt3a构建成功,成功转染MC3T3-E1细胞;Runx2mRNA表达水平:BMP-2〉BMP4-〉BMP-9〉BMP-7〉Wnt3a〉BMP-6。双基因(共8组)联合转染MC3T3-E1细胞,GFP荧光证实转染成功;Runx2mRNA表达水平、BGP和ALP表达水平结果显示,BMP-2与BMP-7共转染成骨效率最高,Westernblot证实BMP-2和BMP-7联合转染MC3T3-E1细胞后BMP-2、4、6、7、9及Wnt3a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第三代慢病毒载体pELNS可将BMP.2、4、6、7、9和Wnt3a导人小鼠间质干细胞MC3T3-E1,使其有效表达;各成骨诱导因子能促进MC3T3-E1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BMP-2和BMP-7双基因联合转染能有效提高成骨转化。
阮文东雪原宗亚琪孙超
关键词:骨再生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成骨细胞
颈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术后疼痛及残障指数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收集并分析有关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疼痛及残障指数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1966年1月至2008年11月)、Embase(1966年1月至2008年11月)、AMED(1985年1月至2008年11月)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输入Review Manager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臂部疼痛及颈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均采用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ierence,WMD)进行评价。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经改良Jadad评分判定均为高质量研究。共纳入213例,干预组(颈椎间盘置换组)和对照组(ACDF组)术后6周臂部疼痛VAS合并WMD为-2.91[95%置信区间(-4.19,-1.62),P〈0.05],术后6个月合并WMD值为-2.67[95%置信区间(-4.02,-1.33),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6周NDI合并WMD值为-11.93[95%置信区间(-15.66,-8.19),P〈0.05],术后6个月合并WMD值为-11.2[95%置信区间(-14.74,-7.69),P〈0.05]。结论颈椎间盘置换术后6周和6个月时患者臂部疼痛程度低于ACDF;颈椎间盘置换术后6周和6个月患者颈部功能恢复程度高于ACDF。
李冰王沛李晖阮文东冯世庆马信龙
关键词:椎间盘减压术META分析
牵张成骨术在兔胫骨延长中新骨生成方式的研究
目的:以自行设计的改良Hoffman延长固定架建立兔胫骨延长的动物模型.探讨兔胫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方式及负重刺激对新生骨痂骨化过程影响.方法:20只兔进行右胫骨的上1/3骨干截骨术,以Hoffman延长固定架进行固...
阮文东
关键词:牵张成骨软骨内骨化应力刺激
文献传递
Modic改变与腰痛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探讨MRI上Modic改变与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Register等电子数据库,搜集符合要求的关于Modic改变的临床研究。提取的主要数据为(1)椎间盘造影术后发生疼痛(与原腰痛症状相似)的椎间盘数和其中发生Modic改变的椎间盘数;(2)椎间盘造影术后未发生疼痛(无腰痛和未发生与原腰痛症状相似的疼痛)的椎间盘数和其中发生Modic改变椎间盘数。将其带入Meta分析软件Review Manager 4.2(下载自Cochrane Libirary)中,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 model)下,用优势比(oddsratio,OR)计算结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然后对Modic改变的不同亚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筛选,共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6篇文献共纳入患者966例,椎间盘3026个。椎间盘造影术后疼痛组和无疼痛组相比,OR值为3.66(95%CI,1.46~9.15)。椎间盘造影术后疼痛组1型Modic改变与2型Modic改变相比,OR值为1.31(95%CI,0.35~4.96)。结论:和无腰痛患者相比,腰痛患者的Modic改变发生率更高;与2型Modic改变相比,尚没有证据表明1型Modic改变更易引起腰痛。
李冰王沛冯世庆马信龙李晖阮文东
关键词:MODIC改变腰痛META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