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文文

作品数:38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儿童
  • 12篇川崎
  • 12篇川崎病
  • 10篇心肌
  • 10篇患儿
  • 9篇动脉
  • 9篇血清
  • 7篇血管
  • 7篇肌钙蛋白
  • 7篇急性
  • 7篇钙蛋白
  • 6篇内皮
  • 6篇内皮生长因子
  • 5篇毒性
  • 5篇心脏
  • 5篇血管内皮
  • 5篇血管内皮生长...
  • 5篇小儿
  • 4篇蛋白
  • 4篇心肌肌钙蛋白

机构

  • 20篇温州医学院
  • 17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38篇陆文文
  • 36篇吴蓉洲
  • 36篇褚茂平
  • 34篇陈其
  • 33篇张园海
  • 31篇项如莲
  • 5篇温怀凯
  • 3篇何旭香
  • 2篇胡型锑
  • 2篇荣星
  • 2篇张文新
  • 2篇麻元新
  • 2篇张圆海
  • 1篇徐强
  • 1篇李焕斌
  • 1篇王明山
  • 1篇钱明阳
  • 1篇张琦
  • 1篇吴蓉州

传媒

  • 8篇温州医学院学...
  • 7篇浙江医学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06(第...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0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湿热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2000年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_α)在风湿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夹心法对32例风湿活动期 (活动组 )及30例风湿静止期 (静止组 )患儿进行血清TNF_α水平检测 ,并与30名健康儿童 (正常组 )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TNF_α水平活动组明显高于静止组和正常组 (均P<0.01) ,静止组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1) ;活动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 (P<0.01) ;活动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1) ;与血沉、C_反应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r=3.56、2.97,均P<0.01)。 结论 TNF_α参与风湿热的发病过程 ,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风湿活动有关。
褚茂平陈其吴蓉洲陆文文张园海项如莲
关键词:风湿热肿瘤坏死因子儿童
川崎病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变化
目的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vWF)在川崎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自凝仪及配套试剂以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0例KD患儿(CA组12例和NCA 组28例)和正常对照组2...
陆文文张园海褚茂平吴蓉洲陈其项如莲
关键词:川崎病急性期
文献传递
血清CK-MB诊断川崎病急性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2年
陆文文吴蓉洲张园海褚茂平陈其项如莲
关键词:川崎病KD急性期CK-MB血清学检验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张园海项如莲褚茂平陆文文吴蓉洲陈其
关键词: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药物治疗电击除颤射频消融
川崎病急性期血钠、钾、磷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2003年
张园海褚茂平吴蓉洲陆文文陈其项如莲
关键词:川崎病急性期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前后左心功能的变化
2005年
目的了解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封堵前后左心功能变化。方法12例患儿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运用超声心动图在术前3d以及术后3d对12例患儿左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搏出量(LVSV)、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进行检测,将封堵前后测量数据分别用统计学配对t检验。结果LVEDD,LVEDV,LVESV,LVSV封堵前分别由(49.5±7.6)mm,(116.3±33.7)mL,(33.6±12.9)mL,(88.9±34.5)mL;封堵后3d降为(40.2±5.2)mm,(67.8±33.8)mL,(26.3±11.4)mL,(52.5±28.0)mL(P<0.05);LVEF,LVFS封堵前分别为(70.8±8.9)%,(36.8±5.8)%;封堵后5d分别为(72.5±9.8)%,(35.6±7.9)%(P>0.05),LVEF和LVFS变化不大。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PDA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改善PDA患者的左心功能。
吴蓉洲褚茂平陆文文张园海何旭香陈其项如莲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封堵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LVEF心功能变化
川崎病肝脏损害3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8
2002年
张园海项如莲褚茂平吴蓉洲陈其陆文文
关键词:川崎病肝脏损害转归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2002年
张琦李焕斌项如莲吴蓉洲张圆海陆文文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儿童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风湿热患儿中的意义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儿童风湿热 (ARF)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检测活动组 (n =2 6)、静止组 (n =2 3 )和对照组 (n =2 0 )血清sIL 2R浓度以及活动组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浓度 ,治疗后活动组sIL 2R浓度。结果 :活动组血清sIL 2R水平明显升高 ,与静止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静止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活动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IL 2R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sIL 2R阳性率明显高于ESR和CRP。结论 :sIL 2R参与ARF的发病过程 ,且其敏感性较高 ,有望成为监测风湿活动和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吴蓉洲褚茂平陆文文项如莲
关键词:风湿热受体白细胞介素2血沉C反应蛋白质
川崎病阿斯匹林治疗致胃肠道大出血1例被引量:1
2002年
张园海陈其褚茂平吴蓉洲陆文文项如莲
关键词:川崎病阿斯匹林病例报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