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莹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本钢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种治疗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及B细胞功能的不同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素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不同治疗方式,选择FBG7.0~16.7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口服药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胰岛素治疗组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及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治疗前后查OGTT、内生胰岛功能及HbA1c,1~3个月复查1次,随诊1年。结果:强化治疗组与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血糖分别于治疗后(5.9±1.3)、(9.6±2.1)d达到良好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9)d(均P<0.05)。强化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HbA1c,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口服降糖药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胰岛素组及口服降糖药组内生胰岛测定由治疗前的(37.3±27.8)、(38.2±28.2)U/ml提高到治疗后的(54.4±31.6)、(40.1±28.3)U/ml。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或口服药治疗,强化血糖控制均可改变胰岛B细胞功能,并可诱导部分患者长达1年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治疗在降低血糖幅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故可考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强化治疗方式。
- 陆莹
- 关键词: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B细胞功能
- 2型糖尿病应用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本次主要对2型糖尿病应用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并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所有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其中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6.7%,P<0.05;(2)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可比性;(3)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R均降低明显,而HOMA-β升高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应用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陆莹
- 关键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疗效
- 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价值与安全性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本次主要对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价值与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已确诊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75例,依照所选患者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即常规组30例(常规治疗)与研究组45例(前列地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各组间数据的比较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经前列地尔治疗可取得极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可靠安全。
- 陆莹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前列地尔糖尿病
- 不同治疗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及B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对胰岛素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饮食控制、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口服降糖药组及胰岛素对照组。其中,胰岛素治疗组随机又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及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治疗前后查OGTT、内生胰岛功能及HbA1c,各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FBG≤6.0mmol/L,PBG≤6.0mmol/L)后巩固治疗2周,然后停药;停药后第7天复诊,若FBG≥7.0mmol/L,PBG≥10.0mmol/L为治疗继发性失效,未失效的按方案1 ̄3个月复查1次,随诊1年。结果:强化治疗组与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血糖分别于治疗后(5.9±1.3)、(9.6±2.1)d达到良好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9)d(P<0.05),其中强化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HbA1c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口服降糖药组及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组内生胰岛测定由治疗前的(37.3±27.8)、(38.2±28.2)U/ml,分别提高到(54.4±31.6)、(40.1±28.3)U/ml。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或口服药治疗,强化血糖控制均可改变胰岛B细胞功能,并可诱导部分患者长达一年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治疗在降低血糖幅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故可考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强化治疗方式。
- 姜秋艳赵赜徐静陆莹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B细胞功能
- 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高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符合下列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既往均无糖尿病病史;有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有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有患者发病48h内的血糖监测(包括入院及术后血糖)。并根据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52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较差组,分析两组间发病后血糖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后血糖水平:预后良好组伤后血糖较预后较差组明显降低,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糖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早期预测预后的简便指标。
- 赵赜陆莹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血糖预后
- 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采取硫辛酸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硫辛酸应用于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硫辛酸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治疗1周疼痛评分为(6.2±1.5)分,治疗2周疼痛评分为(5.4±1.1)分,治疗3周疼痛评分为(4.2±1.2)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疗效确切,疼痛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陆莹
- 关键词: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硫辛酸
- 急性重症胰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34例SAP患者,常规进行胸部X线检查,并在发病24h内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判定其中21例合并ARDS,进一步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SAP合并ARDS的比率为61.90%,且当PaO2<60mm Hg(8.0kPa)时并发ARDS的比率超过60%,而当PaO2<30mm Hg(4.0kPa)时并发ARDS的比率为87.5%。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为24~192h,治愈14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33.3%。结论早期应用机械通气能够有效地治疗SAP合并ARDS。
- 赵赜陆莹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