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元
- 作品数:26 被引量:15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22例RLDH患者,均采用PLIF再手术治疗,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41个月(平均25个月)。对术前、术后分别进行JOA评分系统及改良Mcnab评分法评定治疗结果,根据X线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根据JOA评分,优17例,良5例,平均JOA评分改善率91.7%;改良Mcnab评分法评价,优14例、良8例;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PLIF治疗RLDH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陈小明曹奇杨铁军陈亮元唐国军廖雄颜学亮
- 关键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PLIF
- 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评估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36例。通过评估术前、术后3天、术后1年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变化,观察骨水泥弥散及渗漏情况。结果 35例手术顺利完成,骨水泥弥散良好,充盈满意,无渗漏,1例出现网袋松动。随访其术前、术后3天及1年VAS评分分别为:(8.35±1.32)、(2.01±1.12)、(1.98±1.34),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47.3±9.4)%、(75.1±7.0)%、(74.1±7.1)%,Cobb角分别为:17.1°±7.3°、8.1°±5.4°、8.7°±5.5°,上述指标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纠正后凸,具有降低骨水泥外渗风险等优点。
- 张洁曹奇陈小明杨铁军陈亮元唐国军颜学亮杨五洲
- 关键词:骨质疏松爆裂性骨折微创治疗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椎管内神经鞘瘤延误诊断1例报道被引量:8
- 2010年
- 神经鞘瘤是柞管内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以脊柱中颈段、胸段多见。患者通常发病缓慢。病程较长.首发症状常表现为沿神经根分布区的放射痛。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神经鞘瘤患者并不多见,文献报道更少。我院收治1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椎管内神经鞘瘤延误诊断患者1例.
- 廖雄曹奇杨铁军陈亮元唐国军陈小明
- 关键词:椎管内神经鞘瘤首发症状腹痛神经源性肿瘤常发病放射痛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5
- 2016年
-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系统治疗的58例LDH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方法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ELD组患者手术时间(82.81±13.35)min、术中出血量(29.38±5.62)m L、住院时间(7.97±2.52)d,术后3 d VAS评分(3.00±1.18)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1.29±0.99)分,术后VAS评分与术前[(8.07±1.12)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标准优良率为86.20%。结论:PELD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 杨五洲曹奇杨铁军唐国军黄新云陈小明陈亮元颜学亮唐晓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PVP术治疗溶骨性脊柱转移瘤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形成术(PVP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瘤灶内,行肿瘤活检,再注入牙膏状骨水泥稳定病椎。结果:11例17椎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48小时内疼痛均缓解,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PVP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性肿瘤,能有效地强化病椎,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 陈亮元曹奇杨铁军唐国军
- 关键词:肿瘤转移脊柱脊柱穿刺
- 老年陈旧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伴截瘫的外科治疗
- 2010年
- 陈亮元曹奇杨铁军唐国军陈小明
- 关键词:胸腰椎后凸畸形截瘫患者结核性外科治疗老年
- 颈椎急性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颈椎急性自发性硬膜外血肿(ACSSE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例ACSSEH患者行MRI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压迫症状,确诊后行椎管减压血肿清除术。结果1例死亡;4例获得8个月~3年随访。神经功能:2例恢复至FrankelE级,2例与出院时比较无明显改善。结论项颈部疼痛是ACESSH早期症状,MRI可早期确诊。早期手术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 唐国军曹奇杨铁军陈亮元陈小明申佳凡
- 关键词:急性硬膜外血肿
- 经骶管裂孔硬膜外腔镜下椎间盘激光切除神经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被引量:2
- 2016年
-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6岁,因腰骶部疼痛1年,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半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胀痛,休息和口服抗炎止痛药物后症状可以缓解,但弯腰、劳作时加重;半个月前腰骶部疼痛明显加重,并向左侧臀部、左侧大腿后外侧及小腿外侧、足背放射。
- 曹奇张洁陈小明杨铁军唐国军陈亮元刘国萍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段结核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治疗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12例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42.4岁。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之后每隔1年分别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并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5h,术中出血平均2410ml;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平均随访25.3个月,术前、术后测得后凸Cobb角分别为49.9°±12.5°、18.3°±3.4°,平均矫正31.7°±10.9°,矫正率为62.8%±5.8%。术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5例,FrankelC级3例、D级2例,术后FrankelD级1例,神经功能改善率80%。围手术期发生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各1例,发生率为16.7%;随访期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发生率为8.3%。术前VAS评分平均7.8分,术后平均2.9分,改善率62.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植骨节段全部骨性融合。结论一期PVCR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腰段结核病灶清除、矫正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
- 曹奇廖雄杨铁军唐国军陈亮元陈小明唐晓军
- 关键词:脊柱结核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术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再发疼痛临床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疼痛的原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27例(462个椎体)患者中再次入院31例患者的病因和影像学资料,对31例患者进行了相应治疗。随访1~5年,平均(2.1±0.7)年。结果 23例患者(伤椎充填不佳4例,再发骨折18例,伤椎充填不佳伴临近椎体再发骨折1例)顺利完成单侧椎弓根PVP,未见明显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病灶活检中央型肺癌1例,肝癌1例;伤椎同轴活检肺癌1例,胃癌2例,脊柱结核2例,原因不明1例。3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3例,轻度缓解2例,死亡1例。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后再发疼痛患者以再发骨折为常见病因,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伤椎同轴活检术才能明确病因,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效果满意。
- 唐国军申佳凡曹奇陈亮元唐晓军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