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俊峰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衰竭
  • 8篇急性肝
  • 8篇急性肝衰
  • 8篇急性肝衰竭
  • 8篇肝衰
  • 8篇肝衰竭
  • 7篇慢加急性肝衰...
  • 6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间充质
  • 3篇小鼠
  • 3篇疗效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
  • 3篇干细胞治疗
  • 3篇肝衰竭患者
  • 2篇血清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2篇陈俊峰
  • 10篇林炳亮
  • 7篇曹会娟
  • 6篇翁伟镇
  • 6篇熊静
  • 5篇张绍全
  • 4篇高志良
  • 4篇张静
  • 2篇梅咏予
  • 2篇曾慧敏
  • 1篇黄建荣
  • 1篇翁羽飞
  • 1篇杨丽华
  • 1篇蔡银科
  • 1篇谢冬英
  • 1篇陈苑莉
  • 1篇肖昕
  • 1篇彭亮
  • 1篇施欣
  • 1篇李建国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不同时相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合适时机。【方法】91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分为两大组,干细胞治疗组45例,其中进展期12例,平台期33例;对照组46例,进展期13例,平台期33例。首要研究终点是比较12周不同组不同期患者生存状况;次要研究终点是观察干细胞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6/12,50%)与对照组进展期患者生存率(6/13,46.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02),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28/33,84.8%)较对照组平台期患者生存率(18/33,52.2%)高(P=0.0037)。在干细胞治疗组中,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较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9)。干细胞组平台期患者总胆红素(μmol/L)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97±124、-189±166,而进展期患者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10±206、-10±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w=0.040;P4w=0.013)。平台期患者MELD评分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4.5、-12.5±5.1,而进展期患者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8.1、-4.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w=0.000;P12w=0.005)。【结论】在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疾病平台期进行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翁伟镇陈俊峰梅咏予李建国曹会娟谢冬英高志良林炳亮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间充质干细胞调控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转录组景观
2022年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小鼠肝脏转录组学,探究重要差异基因集合及其生物学效应。方法使用生理盐水或MSC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ACLF小鼠。转录组测序获得肝脏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免疫浸润分析及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最终构建枢纽基因与表型网络。结果经或未经MSC治疗的ACLF小鼠肝脏(n=6)表达谱显示出584个DEGs(lg|FC|≥3,Q≤0.05)。DEGs主要富集在钙信号、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等通路(Q≤0.05)。鉴定出一个以IL-6为中心的含41个基因的免疫调控网络,其与肝脏巨噬细胞(Spearson cor=0.496)、中性粒细胞(Spearson cor=-0.421)、滤泡辅助T细胞(Spearson cor=0.401)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Spearson cor=-0.342)比例变化相关。共表达的DEGs分为7个模块(|Pearson cor|≥0.8,Q≤0.05),功能主要为调控细胞增殖、免疫与炎症、氧化还原过程、糖脂代谢等。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参与MSC阻断ACLF进展的候选枢纽基因和通路,为全面地了解MSC治疗ACLF的分子机制提供帮助。
张静李智辉王嘉蕾林登娜熊静陈俊峰林炳亮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间充质干细胞转录组学生物信息学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3年
终末期肝病(ESLD)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衰竭,其病情凶险,预后不佳。肝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ESLD的方法,但因肝源短缺、免疫排斥和费用昂贵等问题,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间充质干细胞(MSC)可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可通过旁分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纤维化,在治疗ESLD领域具有极广的应用前景。很多临床研究已经证明输注MSC治疗ESLD在短期内是安全有效的,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有一定的临床证据支持。MSC分泌的外泌体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肝细胞再生,其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但与之相关的临床研究仍寥寥可数。干细胞治疗ESLD的核心机制、制备干细胞的标准化流程等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冯宇陈俊峰林炳亮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干细胞间质干细胞治疗学
调节性B细胞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中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调节性B细胞(Breg)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CCl4诱导造ACLF模型,分离脾脏、肝脏、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IL-10+B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IL-10表达水平。结果 ACLF组小鼠的24 h存活率低于对照组(20%vs 100%,P<0.001),ACLF小鼠肝脏、脾脏、外周血CD19+IL-10+B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7±0.33)%vs(0.75±0.11)%,(4.13±0.67)%vs(0.79±0.11)%,(5.87±1.00)%vs(0.68±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CLF小鼠肝脏、脾脏、外周血IL-10的分泌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6±1.73)pg/ml vs(6.29±0.70)pg/ml,(21.21±1.62)pg/ml vs(8.23±1.52)pg/ml,(31.32±2.95)pg/ml vs(7.49±1.2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调节性B细胞可能在CCl4诱导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曾慧敏熊静张绍全曹会娟陈俊峰翁伟镇林炳亮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慢加急性肝衰竭免疫调节IL-10
自然杀伤细胞在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在急性肝衰竭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衰竭,对照组则注射橄榄油。分离小鼠外周血、肝脏、脾脏的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NK细胞的比例及相关受体表达情况。结果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NK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2.8)%vs(15.3±1.5)%,P=0.0004],外周血以及脾脏中NK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下降。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活化性受体NKP46较抑制性受体NKG2A表达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7±1.5)%vs(4.9±2.3)%;t=3.95,P=0.016)]。结论肝脏局部NK细胞在药物诱导的急性肝衰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熊静翁伟镇陈俊峰曹会娟曾慧敏高志良林炳亮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自然杀伤细胞四氯化碳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行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护理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经外周静脉行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45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以46例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的患者为对照,分析12周患者存活情况和肝功能的变化,并针对手术不同时期进行整体护理。结果患者的12周存活率为75.6%(34/45),高于对照组的52.2%(24/46),干细胞治疗胆红素和凝血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术前的心理护理,熟练的技术操作,术后的精心护理和病情观察有利于移植后患者的康复。
陈菲菲杨丽华陈苑莉陈俊峰蔡银科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护理
短程地塞米松不能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生存率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估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38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标准治疗(SMT),其中35例患者在标准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每天推注10 mg地塞米松,共3 d(DMT组),按照基线匹配原则选取35例为对照组(SMT组),随访12周。观察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治疗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SMT组及DMT组12周累计生存率分别为45.7%(16/35)、54.3%(19/35),P=0.654。2组患者入组后1、2、4、8、12周各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以及腹水6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0岁以上,MELD积分28以上以及肝性脑病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不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年龄、MELD评分、肝性脑病是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张绍全雷姿颖陈俊峰曹会娟梅咏予林炳亮
关键词:地塞米松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疗效
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长期安全性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长期安全性。 方法本临床试验为开放性、前瞻性配对研究。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的3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干细胞治疗(干细胞组),根据基线匹配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干细胞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或门静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5~10年。监测移植后48周内两组患者生物化学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肝硬化并发症、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累积发生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HCC累积发生率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 结果干细胞组患者都能耐受骨髓采集和干细胞移植术,未观察到移植相关并发症。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下降,PT缩短,白蛋白升高,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降低。同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时干细胞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Z=2.188,P=0.029),ALT显著下降(Z=3.296,P=0.001)。干细胞组30例患者中,21例经肝动脉移植,9例经门静脉移植,移植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均较基线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6年,干细胞组2例患者死亡,对照组1例死亡(χ2=0.351, P=0.554)。干细胞组6例发生HCC(20.0%),对照组11例(36.7%),两组肝细胞癌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 P=0.70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肝肾综合征。两组患者肝硬化并发症如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62、1.071和1.071,P值分别为0.688、0.301和0.301)。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应用于失�
曹会娟张绍全翁伟镇陈俊峰熊静张静彭亮高志良林炳亮
关键词:肝硬化骨髓干细胞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影响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30天预后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水平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1 751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 d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1 220)和死亡组(肝移植患者归入死亡组,n=531)。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CP对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按CP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Log-rank法对两组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Cox风险回归结果显示,CP、血清白蛋白、甲胎蛋白为HBV-ACLF患者30 d天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或<0.01),而年龄、血白细胞、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血肌酐、HBV DNA、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为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C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70(95%CI 0.540~0.599,P<0.01),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的AUC分别为0.783(95%CI 0.759~0.807,P<0.01)和0.774(95%CI 0.750~0.798,P<0.01)。与MELD评分、MELD-Na评分相比,单因素CP预测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价值较低(P<0.01)。CP预测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临界值为0.173 g/L,其敏感度为69.4%,特异度为41.6%,按临界值将患者分为<0.173 g/L组和≥0.173 g/L组。<0.173 g/L组患者的30 d累积生存率低于≥0.173 g/L组(χ2=17.75,P<0.01)。结论血清CP水平对于预测HBV-ACLF患者30 d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陈俊峰翁伟镇彭晓华张静熊静张绍全曹会娟高志良黄建荣黄建荣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铜蓝蛋白预后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9—201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住院的98例IHS患儿,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5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葡醛内酯片(肝泰乐)、茵栀黄、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0.1~0.2mg/(kg·d)或甲泼尼龙1.0~1.5mg/(kg·d),平均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转归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比较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4周后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DBIL、IBIL)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总有效率55.0%,对照组7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感染发生率37.5%(15/40),对照组15.5%(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IHS虽能够改善肝功能,但疗效并不优于常规综合治疗方案,且易增加其他系统感染风险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需权衡利弊。
邓文林翁羽飞陈俊峰施欣李思涛肖昕
关键词:婴儿肝炎综合征糖皮质激素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