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敏
- 作品数:39 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福建省2010—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EV71 VP1区基因特征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手足口病流行概况及2015年相关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遗传特性,为完善手足口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福建省2010年至2015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选取2015年分离的40株EV71毒株进行VP1区基因序列测定、进化树分析和序列比较。结果 2010、2011、2013年度福建省手足口病仅出现一次流行高峰(5—7月),2012、2014、2015年度出现两次流行高峰(4—6月,9—10月),1年中病毒优势流行型别发生改变的年份(2012、2014、2015年)发病率较以单一型别病毒为优势流行型别的年份(2010、2011、2013年)高;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到3岁年龄段的低龄儿童;重症率及病死率随流行型别中EV71比例的增加而相应增高。2015年流行的EV71病毒属于C4a亚型,可分为3个进化分支。与EU703814相比,福建省2015年流行毒株的核苷酸差异性较前几年有扩大趋势。结论福建省同一年份中肠道病毒的优势流行型别是否发生改变可能是导致手足口病不同的发病率及不同季节性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2015年福建省EV71流行毒株仍以C4a亚型为主,存在多个传播链同时流行。3处氨基酸位点上(98,249,283)氨基酸的改变对病毒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 何文祥陈光敏朱颖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 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特征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特征,以期为疾病防控和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SS 23.0、SAS9.2软件对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福建省共报告108例病例,死亡28人,病死率25.93%。病例从发病到就诊、住院、确诊和抗病毒治疗中位数分别为3 d、5 d、7 d和6 d,死亡病例组发病至死亡中位数16 d,从发病至实验室确诊比早期提前1 d。一半以上病例没有在5 d内使用抗病毒治疗药物,死亡风险可能没有得到有效降低。46.3%的病例伴有基础疾病,随年龄增长患基础疾病和重症率增加(Z=4.75,P<0.01;Z=5.07,P<0.01)。男女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7,P<0.01),各年龄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P=0.53)。患心血管疾病(OR=2.60,95%CI:1.06~6.39)、出现肺炎(OR=1.27,95%CI:1.13~1.42)、重症(OR=1.24,95%CI:1.13~1.42)、需进ICU(OR=3.80,95%CI:1.20~11.99)、合并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OR=1.19,95%CI:1.08~1.32)和需使用激素(OR=7.47,95%CI:1.64~33.95)等因素增加病死风险。结论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诊断能力较早期有所提高,抗病毒治疗仍不及时。当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和需要使用激素等危险因素时,应积极加强救治,降低病死率。
- 陈光敏谢剑锋林兰欧剑鸣郑月燕郑奎城
-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一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调查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调查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一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评价流腮疫苗(Mu V)的保护效果(VE)。方法通过主动搜索、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学校学生流腮发病和Mu V接种信息,对新发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腮腺炎病毒培养和基因型检测。结果全校发生流腮108例,罹患率为2.86%,其中教师1名、学生107名,涉及14个班级;77例(71.96%)为三年级班级学生,班级罹患率最高为54.38%;8-10岁发病数占93.5%;男女性别比为1.49∶1。在采集的9例病例咽拭子标本中,2例腮腺炎病毒阳性,基因型为G2血清型。各班学生Mu V总接种率为64.53%(23.08%-98.11%)。Mu V的VE为77%(RR=0.23,95%CI:0.16-0.35);接种疫苗&gt;5年后VE显著下降。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由G2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建议全区开展中小学Mu V查漏补种工作。
- 随海田马小军黄丽红陈慧晗胡奇胆陈光敏祝寒松谢忠杭张彦平马会来洪荣涛欧剑鸣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 福建省2011—2013年医疗机构报告老年人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60岁老年人死因、地区分布及医疗机构报告情况。方法利用福建省医疗卫生机构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60岁老年人医疗机构共报告死亡93 731例,性别比1.3∶1。死因前5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病、伤害和诊断不明;60至79岁组男性构成比均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3年间报告死亡病例逐年增加,乡镇级增加明显(69.2%以上);3年合计老年人死亡数占比前3位为泉州、福州和龙岩。结论了解福建省近年医疗机构报告老年人主要死因及性别、年龄特征、各级别医疗机构报告和地区分布等,可为研究医疗机构老年人死亡情况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黄文龙祝寒松张莹珍陈光敏谢忠杭欧剑鸣洪荣涛
- 关键词:死因构成老年人
- 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空间流行病学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和时空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AS9.2、ArcGIS10.3、SaTScan9.4等软件对福建省2013-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空间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福建省共报告10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死亡28人,病死率25.93%。疫情以散发为主,占96.30%,冬春季病例多,农村病例占比多于城市。县级层面病例主要聚集在沿海,全局自相关(Z=3.74,P<0.001)和高/低聚类分析(Z=5.26,P<0.001)结果提示存在空间聚集性。长乐区、福清市、晋江市和思明区是高-高聚集区和局部热点。2014年12月-2015年3月,存在2个时空聚集区域,最大可能集聚区是以漳浦县为圆心,63.04km为半径(RR=4.72,LLR=11.41,P<0.001)的区域;二级可能聚集区是以福清市为圆心,81.98km为半径(RR=4.07,LLR=7.96,P=0.037)的区域。结论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存在时间和空间聚集性,防控措施应向高发季节、重点区域倾斜,并加强病原学监测。
- 陈光敏郑奎城谢剑锋欧剑鸣祝寒松
- 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
- 2017年
- 目的了解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11月30日1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发生情况,找出暴发原因,快速控制疫情,为以后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查阅学校晨午检记录和访谈校医、开展病例搜索了解暴发疫情,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疫苗保护效果,对新发生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培养和基因型检测。结果全校共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4例,罹患率为12.19%,教师无发病。共涉及全校7个班级,病例数在10例以上的班级为五年级8班和四年级5班,占总病例的56.82%,罹患率最高(30.43%)的班级为五年级8班,发病人群以9~11岁组为主,占93.18%,男女性别比为1.2∶1。共采集9例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RTPCR均为阳性,经培养分离到3株病毒,为G2基因型。发病班级疫苗接种率为59.56%。接种腮腺炎疫苗表现出保护效果(RR=0.47,95%CI=0.27~0.83),疫苗保护率为53.00%;接种疫苗时间在5年及以下与接种时间在5年以上的保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疫情是1起由G2基因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暴发。
- 陈光敏随海田马小军胡奇胆马小军胡奇胆谢忠杭洪荣涛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 福建省2013-2018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H7N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福建省2013年3月—2018年7月H7N9病例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福建省共确诊H7N9病例108例:因病毒性不明原因肺炎确诊的病例(肺炎病例)占84.26%(91/108);发病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合计占95.37%(103/108);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地域集中性。肺炎病例中,男性占81.32%(74/91),发病年龄为54.9±17.1岁,发病前有禽类接触史者占91.21%(83/91);病例预后与病例发现方式关系密切,与其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年龄、发病-诊疗的时间间隔间均无显著关联。结论加强福建省H7N9防控工作应结合其流行病学特征着重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检测工作。
- 欧剑鸣谢忠杭王灵岚陈武蔡少健吴生根陈光敏翁育伟郑奎城
-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防控对策
- 福建省医疗机构2004—2013年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掌握福建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情况,为其绩效考核及传染病报告率估算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各设区市抽样,对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督导检查调查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传染病报告率97.1%。漏报率2.9%,呈下降趋势;平均漏报率乡镇级最高(4.2%),县级最低(2.3%),省级2.4%,市级2.9%;门诊部漏报率(3.1%)比住院部(2.0%)高。报告及时率89.1%,报告卡填写完整率92.6%、准确率91.3%、一致率86.7%,综合评价指数92.8%。结论福建省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但报告及时率和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低于全国水平。报告质量督导检查重点在乡镇,报告及时性和报告卡填写质量有待提高。
- 黄文龙洪荣涛欧剑鸣谢忠杭祝寒松陈光敏陈武张莹珍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管理
- 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现途径和溯源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现途径,追溯可能的传染来源,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AS9.2等软件对福建省2013-2018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个案流行病学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报告108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是主要发现途径占82.41%(89/108),来源流感样病例监测占12.04%(13/108)、来源密切接触者随访占1.85%(2/108)、来源SARI监测占0.93%(1/108)、其他途径占2.78%(3/108);各波次疫情病例来源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94)。病例中有禽类暴露史者占92.59%(100/108),其中活禽市场暴露史占63.89%(69/108),各波次疫情禽类暴露构成比介于80.00%~94.12%。有禽类接触史100例中的84例开展外环境溯源调查,发现禽类相关暴露场所阳性率达71.43%(60/84),采集各类溯源标本实验室PCR检测H7N9病毒核酸阳性率22.57%(276/1 223),各波次疫情间溯源外环境标本病毒阳性率存在逐年递增趋势(Z=2.98,P<0.01)。报告2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其中1起不能排除人传人可能。结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是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现的主要途径,应进一步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筛查工作。病例禽类暴露率高,活禽市场溯源阳性率呈逐年递增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活禽市场综合管控。
- 陈光敏谢剑锋欧剑鸣
- 关键词:传染来源
- 2018—2021年福建省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流行特征
- 2023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病毒性腹泻疫情的基本特征、变化趋势和疫情处置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2018—2021年福建省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2018—2021年福建省共报告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112起,其中与诺如病毒有关111起(99.11%),累计报告病例3548例,总罹患率为3.09%(3548/114960),发病人数逐年上涨;秋冬季(11月至次年1月)高发,夏季均无病毒性腹泻疫情的报告;疫情发生主要场所为幼托机构(49.11%,55/112);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人传人(78.57%,88/112),呕吐物处理不当是导致人际间传播事件的主要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112起疫情中检出轮状病毒1起(0.89%),检测出诺如病毒111起(99.11%),诺如病毒疫情检出GⅡ型55起(49.55%),未分型的有51起(45.95%)。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2.12 d,持续时间中位数3.09 d,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671,P<0.01)。结论2018—2021年福建省病毒性腹泻疫情起数和波及人数总体呈上升态势,诺如病毒呈现秋冬季高发和隔年高发特征;主要发生场所为幼托机构,人传人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应加强对疫情高发时间段和重点场所管控,及早发现、报告和处置疫情。
- 陈光敏蒋弘萌翁淑琴张冬娟张冬娟
-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