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园

作品数:26 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尿道
  • 7篇失禁
  • 7篇尿失禁
  • 6篇压力性
  • 6篇压力性尿失禁
  • 6篇尿流动力学
  • 6篇前列腺
  • 5篇增生
  • 5篇尿动力
  • 5篇尿动力学
  • 5篇前列腺增生
  • 5篇膀胱
  • 4篇女性
  • 4篇良性前列腺增...
  • 4篇雌性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样
  • 3篇胰岛素样生长...
  • 3篇神经源

机构

  • 22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作者

  • 26篇陈园
  • 20篇杜广辉
  • 19篇叶章群
  • 16篇杨为民
  • 14篇陈忠
  • 13篇蔡丹
  • 11篇袁晓奕
  • 9篇章慧平
  • 8篇胡卫锋
  • 4篇谢冲
  • 3篇曾晓勇
  • 3篇庄乾元
  • 2篇张文鹏
  • 2篇朱长虹
  • 2篇熊承良
  • 2篇袁晓逸
  • 2篇吴嘉
  • 1篇朱旭慧
  • 1篇章奇
  • 1篇陈智

传媒

  • 5篇临床泌尿外科...
  • 4篇中华泌尿外科...
  • 4篇现代泌尿生殖...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导体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也是引起下尿路症状的常见原因。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手术干预能快速缓解下尿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成为治疗中、重度BPH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随着各种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临床应用,被认为是"金标准"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因较多的手术并发症及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的局限性而饱受争议;各种激光技术也因其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较少的优势,逐渐获得临床医生的青睐。本文主要介绍半导体激光微创技术治疗BPH的临床研究进展,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生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尚毫杰李备刘畅庄乾元陈园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良性前列腺增生
1例囊性肾癌的诊治被引量:1
2010年
王涛陈园王卫国李震胡道予杜广辉曾进刘继红叶章群
关键词:囊性肾癌诊治自觉疼痛无肉眼血尿腹痛腹泻阵发性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症状改善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BPRP)或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治疗后前列腺症状改善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武汉同济医院收治的240名诊断为BPH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部分患者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评估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生活质量评分(QoL),记录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相关资料,进行术后6个月的电话随访并记录相关随访资料。240例患者中有124例完善了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BPH患者手术后前列腺症状改善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以IPSS改善成功定义为(术后/术前)≤0.50,将患者分为改善组:A组(190例)与改善不佳组:B组(50例)。结果: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178例患者接受了HoLEP术,62例患者接受了BPRP术。年龄、进展病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肾小球率过滤(GFR)、术后IPSS、术前术后QoL、术前术后OAB、手术时长、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尿潴留、心血管疾病史、脑梗史、糖尿病史、手术方式、Qmax、FDV、PVR、Pqmax、SDV、BOOI、BCI均不是BPH患者术后IPSS改善不佳的危险因素,病程延长(P<0.001)、前列腺体积(P=0.024)、总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P=0.002)、游离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P=0.006)、术前IPSS增高(P=0.015)以及血红蛋白(Hb)降低(P=0.016)是术后IPSS改善不佳的危险因素,其中术前IPSS(P=0.006)和PV增高(P=0.035)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前列腺体积增大、术前IPSS评分高的患者经BPRP或HoLEP治疗后IPSS改善较差,要对此类患者进行术前沟通,告知患者术后存在前列腺症状不能改善的可能性较�
李备陈园张安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体积尿流动力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大鼠压力性尿失禁模型的尿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将经尿道置管的尿动力学检测方法应用于大鼠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尿动力学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分析大鼠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尿动力学特征。方法12只成年雌性未育大鼠在模拟产伤致尿道括约肌损伤前及损伤后第14天经尿道置管行充盈期膀胱压力、漏尿点压力和静态尿道压力测定。结果10只顺利完成实验。损伤前平均最大膀胱容量、排尿压、腹压漏尿点压、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闭合压分别为(0.88±0.46)ml、(26.50±6.42)cmH2O(1 cmH2O=0.098 kPa)、(25.65±5.47)cmH2O、(14.80±2.78)cmH2O和(13.10±2.60)cmH2O,损伤后分别为(1.47±0.69)ml、(17.10±6.74)cmH2O、(15.55±5.24)cmH2O、(12.10±3.07)cmH2O和(10.60±3.20)cmH2O,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增加(0.60±0.40)ml(P<0.01),排尿压、腹压漏尿点压分别下降(9.40±8.74)cmH2O、(9.50±4.92)cmH2O(P<0.01),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亦下降(2.70±3.37)cmH2O、(2.50±2.59)cmH2O(P<0.05)。结论模拟产伤可有效建立雌性大鼠压力性尿失禁模型,经尿道置管的尿动力学检测方法能客观评价大鼠尿道括约肌功能。
陈园杜广辉蔡丹胡卫锋章慧平谢冲陈忠袁晓奕杨为民叶章群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
泌尿系疾病患者感染标本中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检测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监测泌尿系疾病患者感染标本中大肠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2月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感染标本中分离的32株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的检测结果,其中,菌株来自尿液20株、分泌物4株、脓液4株、引流液2株、血液和精液各1株。结果临床常用的22种抗生素中,耐药率>50%者10种,占45%。四环素的敏感率为0,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萘啶酸的敏感率<10%。敏感率>80%者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呋喃妥因、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共6种,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泌尿系统感染致病菌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严重,其中以应用历史长、范围广的口服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最为严重。
杜广辉朱旭慧袁晓奕孙自镛李广为陈园杨为民叶章群
关键词:泌尿系统感染致病菌大肠杆菌
多节段脊髓平面损伤后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制备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制一种具有临床相似性、可调控性、可重复性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制模方法。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将10g重的柯氏针从20cm高以自由落体落下,撞击在动物脊柱背侧的垫片上,造成一定程度的脊髓损伤。结果在脊髓休克期,骶上脊髓损伤(胸腰段)组和骶髓损伤组动物平均每次挤压膀胱排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髓休克期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Allen法具有临床相似性等优点,能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章慧平陈忠叶章群杨为民杜广辉袁晓奕蔡丹陈园周四维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雌性大鼠尿道括约肌损伤后修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对雌性大鼠尿道括约肌损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雌性未育SD大鼠55只分3组,治疗组(n=25)采用阴道扩张模拟产伤方法建立尿道括约肌损伤模型,尿道中段注射IGF-Ⅰ1.0μg(浓度0.1μg/μl);生理盐水对照组(n=25)尿道括约肌损伤模型建立后中段尿道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μl;正常对照组(n=5)无损伤不做任何处理。RT—PCR法检测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后2、4、6、8、14d时及正常对照组大鼠尿道括约肌组织IGF-Ⅰ和Ⅱ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尿道括约肌损伤后不同时间IGF—Ⅰ和H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尿道括约肌组织伤后2、4、6、8、14d,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IGF-Ⅰ mRNA表达龋分别为未测出、0.58±0.15、1.73±0.31、2.30±0.29、0.46±0.06,治疗组分别为0.69±0.21、1.45±0.17、2.25±0.45、2.90±0.49、1.92±0.3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第4、8、14天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尿道括约肌组织伤后4、6、8d IGF-Ⅱ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2±0.14、1.51±0.59、1.31±1.04,治疗组4、6、8、14d表达量分别为1.04±0.23、1.94±0.29、1.75±0.41、0.81±0.1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第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尿道组织无IGF—Ⅰ、ⅡmRNA表达。结论局部注射IGF—Ⅰ能促进尿道括约肌损伤局部内源性IGF-Ⅰ和ⅡmRNA表达,IGF—Ⅰ对尿道括约肌损伤所致压力性尿失禁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陈园杜广辉蔡丹胡卫锋章慧平谢冲陈忠袁晓奕杨为民叶章群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尿道括约肌压力性尿失禁
P2X3受体在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背根神经节及逼尿肌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探讨P2X3受体在不同平面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L6-S1背根神经节(DRG)和膀胱逼尿肌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共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将其随机分为骶上脊髓(胸腰段)损伤组、骶髓损伤组及对照组。采用脊髓横断法制备大鼠不同平面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于模型制作20d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膀胱逼尿肌中P2X3受体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骶上脊髓损伤组大鼠背根神经节、膀胱逼尿肌中P2X3受体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骶髓损伤组明显增高(P〈0.01);骶髓损伤组背根神经节、膀胱逼尿肌中P2X3受体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结合本课题前期研究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推测P2X3受体表达水平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有望通过影响P2X3受体表达水平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提供新途径。
章慧平陈忠叶章群熊承良朱长虹杜广辉陈园胡卫锋胡丽娟曾晓勇
关键词:P2X3受体背根神经节膀胱逼尿肌
T—consling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早期疗效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评价T—consling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的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女性SUI患者9例,年龄45~63岁,平均51岁。病程1~5年,术前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单纯性SUI,腹腔漏尿点压为75~103cmH2O(1cmH2O=0.098kPa),平均87cmH2O,无明显阴道前壁膨出等盆腔脏器脱垂表现。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阴道前壁切口T—consling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25min,平均17min;术中出血量5~30ml。术后3~4d拔除导尿管。术后随访1~17个月,平均9个月。8例尿失禁症状基本缓解,咳嗽等腹压增加时无明显漏尿发生;1例改善,腹部加压时仍有漏尿发生,但较术前明显好转。总的早期治愈率为89%。结论T—consling吊带治疗SUI安全、操作简单易行,近期疗效好。
胡嘏陈忠吴嘉张勇袁晓逸陈园杜广辉杨为民叶章群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女性
一种用于雌性大鼠尿动力学研究的新方法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雌性大鼠尿动力学研究的新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测定成年雌性大鼠尿动力学各项参数正常范围。方法33只成年雌性大鼠乌拉坦腹腔麻醉,尿道内置入2根3F输尿管导管,分别连接尿动力学检查仪压力传感器及微量注射泵,同时由肛门置入直肠测压气囊管与腹压传感器连接。应用尿动力学检查仪测定大鼠充盈期膀胱压力变化和静态尿道压力图的各项参数。结果正常成年雌性大鼠尿动力学参数测定值如下:(1)充盈期膀胱压力参数:腹压漏尿点压(ALPP)、喷嚏漏尿点压(SLPP)、排尿压(VP)及膀胱最大容量(MBV)分别为(28.06±5.85)、(23.00±5.96)、(25.39±6.23)cmH2O及(1.21±0.52)ml;(2)静态尿道压力图参数: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及功能性尿道长度(FUL)分别为(17.13±4.55)、(14.87±3.77)cmH2O及(14.23±2.64)mm。结论这种新方法可方便地应用于雌性大鼠的尿动力学研究,更为接近临床所用的方法,因此更具可比性。
胡卫锋杜广辉蔡丹陈园章慧平袁晓奕杨为民叶章群
关键词:下尿路尿道尿流动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