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诗
- 作品数:11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生物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反射X-射线驻波与膜的特征结构
- 1997年
- 本文评述了反射X─射线驻波(RXSW:ReflectedX-rayStandingWaves)技术的原理、特性和在膜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报道了该技术目前的技术指标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陈学诗王晋
- 关键词:膜结构生物膜
- 天体中核素的形成
- 核素是宇宙物质的重要组成分,它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少数轻元素在大爆炸后原始恒星形成前已经生成,在银河空间,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也会生成少数轻元素,但是天体中的大多数核素(自碳至铀)都是在恒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在周而复...
- 陈学诗田家祺梁渝生朱晓东
- 文献传递
- 短寿命核的内转换电子谱仪
- 大家知道,内转换系数对原子核结构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为了获得这一参数,人们发展了性能很好的许多类型的磁谱仪。但是,当核的半寿命短至几秒钟或几分钟时,性能优越的磁谱仪由于放射源的制备及单道式的应用等费时的操作过程...
- 田家祺陈学诗黄文达李燕石双惠宋海军顾嘉辉施德堂刘静怡
- 文献传递
- Z=82的幻数特性
- 1997年
- 本文评述了壳层模型中Z=82的幻数特性,报道了^188,190Pb的α约化宽度实验数据,确认Z=82在缺中子区仍旧是幻数。
- 陈学诗
- 关键词:壳层模型幻数原子核核素
- 原子核的形状共存
- 原子核是一个量子多体系统,在建立了唯象的原子核壳层结构模型后,可以用球形、扁椭球、长椭球和它们的形状共存来描述原子核的形状。已经在闭壳附近的核素中观察到了核的形状共存现象, 解释为成对粒子-空穴在核芯壳模型侵入态上的激发...
- 陈学诗张晓东沈水法石双惠顾加辉
- 关键词:投影壳模型
- 文献传递
- 长周期 X 射线驻波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1
- 1997年
- 长周期X射线驻波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可作为凝固相或液相样品中金属原子层的空间纵深结构探针。当代的同步辐射长周期X射线驻波技术的纵深空间探测范围可达~100nm,空间分辨率可达~0.1nm,灵敏度可达~1012Aom/cm2,可用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和功能结构、带电表面与电解液的界面结构等领域的研究。
- 陈学诗王晋
- 关键词:长周期
- ^(188)Pb形变和形状共存的研究(英文)
- 2000年
- 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研究了^(188)Pb核素的形状共存.实验数据经过计算结果的分析,指出^(188)Pb的低能激发态存在着对应于不同内部粒子组态的球形基态、扁椭球和长椭球三种形状的共存;预言了质子h9/2两粒子-两空穴扁椭球带;指出长椭球带是两种多粒子-空穴激发组态的混杂,并导出了混合系数.由这些系数,可以说明中子i_(13/2)破对引起的顺排对长椭球带的影响是一个渐进过程;并指出了2~+态的能量范围在804-880keV.
- 陈学诗张晓东沈水法石双惠顾加辉
- 关键词:形变投影壳模型铅核素
- ^(186,188,190)Pb低位长椭球带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将角动量投影壳模型应用到186 Pb ,188 Pb 和190 Pb 核, 对它们的低位长椭球带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对这三个核从理论上预言了该带带头, 并把壳模型应用到186 Hg 核, 得到与实验较好地符合验证了这种理论预言的可靠性.
- 沈水法陈学诗王子兴石双惠顾嘉辉刘静怡
- 关键词:缺中子
- ^(188)Pb形状共存的研究
- 2000年
- 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研究了188Pb核素的形状共存 .实验数据经过计算结果的分析 ,指出188Pb的低位激发态中存在着对应于不同内部粒子组态的球形基态、扁椭球和长椭球 3种形状的共存 ;预言了质子h9/2 两粒子 两空穴扁椭球带 ;指出长椭球带是两种多粒子 空穴组态的混合 ,推导出了混合系数 .根据这些系数 ,说明中子i13/2 对破裂引起的顺排对长椭球带的影响是一个渐进过程 ,指出了长椭球带 2 + 态的能量范围为 80 4~
- 陈学诗张晓东沈水法石双惠顾嘉辉
- 关键词:投影壳模型原子核
- ^(188)Pb的0^+低能激发带
- 1998年
- 由角动量投影Nilson+BCS形变壳组态计算了188Pb的形变能和能级,并通过实验值和计算结果研究了核的形状,认为188Pb存在基于0+2激发的ε2≈0.
- 陈学诗沈水法王子兴顾嘉辉石双惠
- 关键词:铅原子核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