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

作品数:46 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腰椎
  • 18篇手术
  • 13篇内固定
  • 12篇椎管
  • 11篇手术治疗
  • 10篇骨折
  • 9篇腰椎间盘
  • 9篇腰椎间盘突出
  • 9篇椎间盘
  • 9篇椎间盘突出
  • 8篇腰椎间盘突出...
  • 8篇突出症
  • 8篇椎骨
  • 8篇椎间盘突出症
  • 6篇腰椎管
  • 6篇腰椎滑脱
  • 6篇诱发电位
  • 6篇体感
  • 6篇体感诱发电位
  • 6篇椎管内

机构

  • 44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临高县...

作者

  • 45篇陈建
  • 39篇沈宁江
  • 26篇林明侠
  • 25篇林庆彪
  • 13篇王先安
  • 12篇王书成
  • 12篇王广积
  • 7篇李一波
  • 7篇符波
  • 5篇吴晓丽
  • 4篇王宇田
  • 3篇戴晓华
  • 3篇陈膺镇
  • 2篇占道禄
  • 2篇陈科
  • 1篇陈文清
  • 1篇吴多能
  • 1篇蔡文涛
  • 1篇王翔

传媒

  • 14篇实用骨科杂志
  • 5篇海南医学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临床神经电生...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腰椎滑脱55例随访(英文)
2009年
回顾性分析2002-01/2007-12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病外科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64例,男19例,女45例。年龄26~73岁病程1~15年。所有患者均有反复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50~300m)。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59例,其中L3Ⅰ度滑脱3例;L4Ⅰ度滑脱31例,Ⅱ度滑脱13例;L5Ⅰ度滑脱9例,Ⅱ度滑脱3例。腰椎退行性变L4假性滑脱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保留棘突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或椎管开窗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本组55例获得随访,失访9例。随访时间平均3.1年,按Steffee临床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28例,良19例,优良率85.5%。置入后1周内摄X射线平片复查,28例获完全复位,36例部分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100%。表明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坚固,能使滑脱的椎体复位,明显提高脊柱植骨融合率。
沈宁江林明侠林庆彪王先安陈建王广积
关键词:腰椎滑脱内固定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经身高校正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腰骶神经根损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潜伏期经身高校正后对腰骶神经根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人进行DSEP检测,先测定身高,再分别测定双下肢L4、L5、S1神经根P40峰潜伏期,用每一例正常人L4、L5、S1神经根的P40峰潜伏期除以本人身高,再经统计得出50例正常人经身高校正后L4、L5、S1神经根的P40峰潜伏期值。对96例临床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有单侧下肢放射痛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前进行DSEP检测,分别测定健侧与患侧L4、L5、S1神经根。DSEP异常的诊断标准:P40波消失,P40峰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均数2.5倍标准差,P40峰潜伏期侧间差超过健侧均数2.5倍标准差。结果:50例正常人在身高校正前L4、L5、S1神经根的P40峰潜伏期分别为37.34±2.18ms、44.99±2.91ms和40.99±2.64ms,经身高校正后分别为身高×(22.88±1.08)ms、身高×(27.55±1.34)ms和身高×(25.06±1.11)ms。96例LDH患者中,P40峰潜伏期不经身高校正有86例DSEP异常,诊断符合率为89.6%;经身高校正后则有92例DSEP异常,其诊断符合率为95.8%,与身高校正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SEP能反映腰骶神经根功能状态,经身高校正后DSEP诊断符合率得到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沈宁江陈建王广积吴晓丽王宇田
关键词:皮节体感诱发电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损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感诱发电位诊断被引量:5
2004年
陈建沈宁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体感诱发电位神经电生理检查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颈脊髓损伤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内置物并发症,172例患者神经功能提高1~2级,仅12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
沈宁江王先安林庆彪林明侠陈建
关键词: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脊柱内固定临床应用系列研究
林明侠沈宁江林庆彪王先安符波陈科陈建王广积戴晓华李一波蔡文涛王书成
该研究回顾和总结近14年来各种脊柱疾病(包括创伤、退行性疾病、畸形、结核、肿瘤等)的病例,通过总结应用脊柱内固定治疗各种脊柱疾病的经验,比较各种脊柱内固定的优缺点,进一步明确了各种脊柱疾病的手术指征及各种脊柱内固定的适应...
关键词:
关键词:脊柱内固定脊柱疾病脊柱手术
脊柱滑脱骨折撑开复位固定装置(DRFS)治疗腰椎滑脱与骨折
2003年
目的 探讨分析DRFS手术治疗腰椎滑脱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5例腰椎滑脱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腰椎管减压、DRFS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患者术后的X光片示 :滑脱椎体复位满意 ,椎间隙宽度增加 ;病人术前症状明显改善 ,且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DRFS与其他腰椎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比较 ,有着内固定物部件少、复位固定功能全。
林庆彪沈宁江王书成林明侠陈建王先安符波陈科
关键词:腰椎滑脱腰椎骨折复位固定DRFS
Steffe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22
1998年
本文报告采用Steffee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08例。术前平均椎体前、后高度分别是48.3%和75.6%,术后平均椎体前、后高度分别是86.8%和88.1%。术前Cobb’s角平均20.6°,术后平均6°。作者认为Steffee钢板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坚固,但对有骨折块突人椎管内的爆裂型骨折,骨折块不能复位,椎体后高度恢复较差,建议对此类患者使用RF系统固定。
沈宁江林庆彪陈建王书成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STEFFEE钢板内固定骨折固定术
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DSEP)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分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病例组47例,其中男14例,女33例;平均年龄52.6岁,平均身高1.64 m。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4岁,平均身高1.65 m。分别测定病例组术前和对照组双侧L4、5和S1皮节的DSEP P40峰潜伏期和P1-N1波幅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7例病例组中P40峰潜伏期明显延长91个皮节,P40波形消失103个皮节。分别将左右两侧3个皮节(L4、5及S1)P40峰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对应皮节P40峰潜伏期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分别将左右两侧3个皮节(L4、5及S1)P1-N1波幅与正常对照组相对应皮节P1-N1波幅进行统计学分析,除左侧S1皮节P1-N1波幅比较P=0.0 134(P<0.05)外,其余皮节对比P值均<0.01。[结论]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DSEP)能反映腰骶神经根受损的严重程度及功能状态,用来评价神经根病损以诊断腰椎管狭窄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果结果阳性,可作为需要进行手术的证据,并作为神经根损害的客观证据而减少医疗纠纷。
王广积沈宁江陈建吴晓丽王宇田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
椎管内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为早期诊断和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保证。方法 :5 3例椎管内神经鞘膜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 ,颈椎行“单开门术”暴露椎管 ,胸椎用电磨行全椎板切除 ,腰椎则行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棘突的次全椎板切除 ,颈、胸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分别采用颈前路和肋骨横突切除入路。结果 :随访 45例 ,平均随访时间 3.5年 ,优良率为 87%。结论 :根据肿瘤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术式 ,能充分暴露椎管 ,手术安全可靠 ,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稳定性 。
沈宁江陈建林庆彪王书成
关键词:外科手术
保留棘突韧带全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占位病变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通过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占位病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通过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占位病变患者42例,观察术中病变切除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完整切除病变,无一例加重神经损伤。术前有颈、背、腰或腰骶部痛的病例,术后疼痛症状消失。35例获3个月~7年随访,按ASIA截瘫分级标准,截瘫完全恢复的有26例,由A级恢复至C级1例,由B级恢复至D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5例,未恢复2例,未发现有重新出现颈、背、腰、腰骶部疼痛、下肢麻痛或瘫痪加重者。结论该术式对椎管显露充分,能处理各种椎管内占位病变,保留了棘突、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等棘突韧带复合结构,对脊柱后部结构损伤少,保持了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出现脊柱不稳和医源性椎管狭窄,是治疗椎管内占位病变较好的术式。
陈建沈宁江林明侠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占位性病变椎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