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华

作品数:53 被引量:944H指数:17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8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城市
  • 9篇城市群
  • 8篇地理
  • 8篇演进
  • 8篇探测器
  • 8篇基尼系数
  • 7篇长江
  • 6篇社会网络分析
  • 6篇经济带
  • 6篇长江经济
  • 6篇长江经济带
  • 5篇流域
  • 5篇民生
  • 5篇民生发展
  • 5篇金融
  • 5篇黄河流域
  • 5篇绩效
  • 5篇河流域
  • 4篇动态演进
  • 4篇大城市

机构

  • 50篇山东财经大学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0篇陈明华
  • 7篇刘华军
  • 4篇孙亚男
  • 2篇郝国彩
  • 2篇李倩
  • 2篇张晓萌
  • 2篇王少梅
  • 2篇刘传明
  • 1篇徐银良
  • 1篇王哲

传媒

  • 6篇中国人口·资...
  • 5篇数量经济技术...
  • 5篇城市问题
  • 4篇宏观经济研究
  • 3篇资源科学
  • 3篇中国软科学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统计研究
  • 2篇中国人口科学
  • 2篇经济与管理评...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软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财经论丛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69个大中城市月度数据的经验考察被引量:36
2016年
全面认识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提高房价调控政策的精准性、构建跨区域房价协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基于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国69个大中城市50个月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指数,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实证考察了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房价联动呈现显著的网络结构形态,且通达性好、稳定性高。二、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中心度较高,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具有房价"引领"作用。三、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北京等9个城市属于净溢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引导"角色。长沙等17个城市属于经纪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桥梁"角色;北海等25个城市属于双向溢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内、外部双向"引导"角色;九江等18个城市属于净受益板块,在网络中扮演"跟随"角色。此外,板块的"俱乐部效应"、"梯度效应"显著。四、QAP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收入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对城市间房价联动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文章得出了中国城市房价协同调控的政策启示。
陈明华刘华军孙亚男何礼伟
关键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社会网络分析
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及其提升路径——基于100个城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3
2020年
文章构建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4~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无效率分解和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生态效率的内在增长潜力和外部驱动因素,进而探寻可行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1)观测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下游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明显高于中、上游。(2)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阻碍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且在中、上游尤其显著,通过废水废气减排来提高生态效率的潜力较大。(3)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对各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存在显著差异。上游应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在生态效率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中游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下游应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效应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
陈明华王山刘文斐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分位数回归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OFDI的区域差异及趋势演进被引量:5
2020年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的OFDI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实证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国OFDI的区域差异、趋势演进及成因。研究发现:(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OFDI呈上升趋势;空间差异较大,但总体呈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贡献始终大于区域内差异贡献。其中,欧洲的区域内差异最大,亚太与南美洲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中国对亚太、欧洲的OFDI分别呈两极分化和多极化趋势,对样本总体、南美洲和非洲的OFDI则表现为由两极或多极化向单极化演进的趋势。(2)中国对样本总体及四大地区的OFDI普遍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并出现“低水平陷阱”和“高水平垄断”现象;中国对中低水平和中高水平国家的OFDI呈增加趋势。(3)随着中国OFDI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一带一路”倡议、东道国投资风险等因素的影响系数逐渐下降,是导致总体空间差异和大部分地区的区域内差异缩小的重要原因;各地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和方向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OFDI的区域间差异;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水平等因素对低水平和高水平OFDI地区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从而助推中国在亚太、欧洲的OFDI呈现两极或多极分化现象;东道国投资风险、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中国在南美洲OFDI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OFDI向上或向下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从而呈现较弱的俱乐部趋同效应。
陈明华王山刘文斐刘玉鑫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俱乐部趋同
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43
2014年
文章选取老龄化系数、老少比两个指标,首先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法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并按三区域进行结构分解;然后结合省际面板数据使用FGLS估计法实证检验了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层面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地区差异明显但短期变化趋势并不稳定,呈现反复波动态势;长期来看,老龄化地区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2004年以后,中、西部省际间老龄化差异呈扩大趋势,东部呈收敛趋势,东部省际间差异对老龄化总体差异影响最大;总体上看,区域内老龄化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呈收敛趋势,区域内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这说明老龄化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人均GDP、出生率是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最重要两大因素;死亡率对全国层面老龄化反向影响效果显著,城市化率对中、西部层面老龄化正向影响较大,而文盲率对各层面老龄化未见反向影响效果。
陈明华郝国彩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泰尔指数出生率人均GDPFGLS
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3
2018年
文章基于Dagum基尼系数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长江经济带TFP增长的总体、区域内、区域间差异均呈整体扩大趋势,下游区域内差异最大,上游与下游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内贡献大于区域间。资源禀赋结构、技术进步、金融发展对长江经济带总体TFP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各地区普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假说”,除中游外其他地区均存在“污染天堂假说”。技术进步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完全不同,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等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化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长江经济带TFP增长的地区差异。
陈明华张晓萌仲崇阳刘玉鑫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
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被引量:59
2021年
研究目标:揭示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方法:构建MinDS模型测算2004~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借助地理探测器考察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呈现"东高西低"空间分布格局;区域间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中上游地区内部生态效率的绝对差异呈扩大态势,流域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右拖尾和极化现象;从内源性因素看,经济发展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交互组合是关键性驱动因素;从外源性因素看,人口密度差异对流域整体及中上游地区的驱动作用较高,外在因素协同作用增强了对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解释力。研究创新:基于城市视角考察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进规律,并从内源和外源两个层面揭示其成因。研究价值: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陈明华岳海珺郝云飞刘文斐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效率
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可持续耦合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障碍度模型考察2006—2019年我国中部地区78个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可持续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及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可持发展呈从基本协调阶段向高级协调阶段持续上升态势,区域内省会城市基本属于高级协调—生态落后类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是制约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生态治理、产业结构是所有城市共有的主要障碍因子。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是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湖北省城市极化趋势减弱,安徽省和河南省城市呈两极分化状态,湖南省、江西省和山西省城市呈多极化特征。
陈明华李倩王哲谢琳霄
关键词:生态可持续耦合协调度
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测度与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文章基于2015—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数据,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识别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关系,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雾霾污染的整体及个体网络结构特征,运用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单个城市对整体雾霾污染的贡献程度、城市雾霾污染的内部与外部贡献程度、地理距离对雾霾污染来源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由西北向东南、西南方向逐渐减弱;城市间雾霾污染存在非线性关联关系,萍乡、新余、宜昌、荆门等城市在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湖北省城市对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的综合贡献度最大,雾霾污染主要是由自身因素造成的,但是外部因素也具有重要影响,外部空间来源贡献度的大小与地理距离远近并无严格的反向对应关系。
陈明华王山岳海珺张晓萌
关键词:长江中游方差分解
迈向消费品统一大市场:基于价格溢出视角的消费品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与分析
2024年
基于2016年1月—2022年7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及细分消费价格指数,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滚动窗口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首次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测度并分析中国消费品市场一体化水平。研究发现:第一,消费价格的省份间溢出关系普遍存在,呈现先减小再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的演进趋势,最终形成了“全国消费价格一张网”的空间一体化联动特征,然而由于价格信息空间传递存在时滞,形成市场空间一体化具有时间滞后性,就细分消费品市场而言,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市场空间一体化水平较高,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市场较低,不同消费品市场的价格传递时滞存在异质特征;第二,全国消费价格的部门间溢出关系普遍存在,呈现先减小再增加最后减小的演进趋势,最终形成了八个消费部门间价格一体化联动网络,由于价格信息部门间横向传递存在时滞,形成市场结构一体化同样具有时间滞后性,而东西中部消费品市场结构一体化水平依次递减,南方高于北方,省际消费品市场呈现不同程度的结构一体化特征。
陈明华史楠王山张边秀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68
2017年
面对严重的雾霾天气以及雾霾污染边界不断扩张的严峻挑战,加快创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以形成跨区域协同治污合力势在必行。本文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中游等五大地区96个城市2015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PM_(2.5)、PM_(10)、SO_2、CO、NO_2、O^3等6种分项污染物的逐日数据,从时间序列数据"预测能力"的视角,在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下识别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交互影响效应,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二次指派程序从分项污染物视角考察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关键诱因,并利用双变量Moran指数揭示雾霾污染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城市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普遍的动态关联关系且呈现出联系紧密、稳定性强、带有明显特征的多线程复杂网络结构形态。不论在地区内部还是在全部样本城市当中,均不存在孤立的城市节点,这意味着面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独善其身,均受到来自地区内部和地区以外其他城市以及它们构成的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在六种分项污染物中,PM_(2.5)的空间关联是导致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最主要诱因。城市雾霾污染与其影响因素尤其是城市人口密度、投资强度、工业污染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基于上述结论,中国应当加快构建以防控PM_(2.5)为重点的跨区域雾霾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并将其融入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发展战略之中,最终实现包含雾霾污染协同治理在内的全方位的区域协同发展。
刘华军孙亚男陈明华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协同治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