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秀成

作品数:1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淮安市气象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环流
  • 2篇云图
  • 2篇气候
  • 2篇气候预测
  • 2篇气象
  • 2篇气象服务
  • 2篇秋冬季
  • 2篇空气质量
  • 2篇环流指数
  • 2篇回波
  • 2篇稿件
  • 2篇冰雹
  • 2篇冰雹天气
  • 2篇冰雹天气过程
  • 2篇城区空气
  • 2篇初冬
  • 2篇12
  • 1篇地市级
  • 1篇电视
  • 1篇电视节目

机构

  • 11篇淮安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1篇陈秀成
  • 5篇秦成云
  • 4篇刘鸿斌
  • 4篇刘杰
  • 2篇苏永清
  • 2篇范秀莲
  • 2篇陈慧
  • 2篇王苏
  • 2篇朱金才
  • 1篇朱涛
  • 1篇江静
  • 1篇吴洪军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2006年气...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原因分析
本文针对2009年初夏连续出现两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首先分析了产生冰雹天气过程前后的环流形势背景,其次计算并分析有利于冰雹天气出现的几种气象要素分布特征以及能量场的变化状况,得出了具有预报意义的预报指标...
苏永清范秀莲刘杰陈秀成王苏
关键词:冰雹天气环流形势能量场
文献传递
初冬12月寒冷期偏早与环流关联及预测研究
2005年12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偏低1℃以上,为近20年同期最低[1]。就淮安市而言,2005年1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其中4~22日期间的平均气温偏低达4℃左右,因此具有寒冷来得早且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刘鸿斌陈秀成秦成云陈慧
关键词:环流指数气候预测
文献传递
连续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原因分析
本文针对2009年初夏连续出现两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首先分析了产生冰雹天气过程前后的环流形势背景,其次计算并分析有利于冰雹天气出现的几种气象要素分布特征以及能量场的变化状况,得出了具有预报意义的预报指标...
苏永清范秀莲刘杰陈秀成王苏
关键词:冰雹
文献传递
浅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科普理念
如何作好地市级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困扰作者的问题之一,通过多年从事此项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本人认为,应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科普职责,将地市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办成科普平台和载体。
朱涛顾善齐陈秀成
关键词:地市级电视节目
文献传递
初冬12月寒冷期偏早与环流关联及预测研究
2005年12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偏低1℃以上,为近20年同期最低。就淮安市而言,2005年1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其中4~22日期间的平均气温偏低达4℃左右,因此具有寒冷来得早且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此...
刘鸿斌陈秀成秦成云陈慧
关键词:环流指数气候预测
文献传递
秋冬季城区空气质量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了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我市空气质量级别大多数为良或轻度污染,秋季空气质量好于冬季,处于文化区的监测站优于其它测点.其次分析了天气形势、温度和风等几个气象因子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空气污染物浓度高低和地面天气形势...
耿建武陈秀成刘鸿斌
关键词:空气质量秋冬季节
健全机制、创新载体 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近年来,基层气象部门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气象科普发展规划》,健全机制、创新载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广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公众更加关注、了解和应用气象,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重视科学防...
陈秀成
关键词:科普
文献传递
浅谈交通气象稿件的编写技巧及注意事项
交通气象栏目是气象局和广播电台合作推出的栏目,每天早上7时起至晚上21时结束,每2小时在正点滚动播出,每天共计播出8次,每次播出时间在2分钟左右。该栏目是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121”气象服务自动答询系统、微机气象服...
秦成云朱金才陈秀成刘杰
关键词:气象服务信息发布
文献传递
2007年一次江淮暴雨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用Ncep实况资料对2007年7月7—9日的天气形势和实测的6h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用WRF模式对发生在2007年7月8—9日的一次江淮降水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此次模拟的3h次的输出结果从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对此次暴雨作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造成8日江淮大暴雨的直接的影响系统是850hPa的切变线及切变线上的低涡;强降雨中心出现的位置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出现的位置和最大垂直速度上升区有很好的一致性;锋面南方存在深厚的位势不稳定区域,一旦有抬升运动产生,便很容易激发出强烈的对流运动.从而产生强降水。
秦成云江静吴洪军陈秀成
关键词:数值模拟
浅谈交通气象稿件的编写技巧及注意事项
交通气象栏目是气象局和广播电台合作推出的栏目,每天早上7时起至晚上21时结束,每2小时在正点滚动播出,每天共计播出8次,每次播出时间在2分钟左右。该栏目是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121'气象服务自动答询系统、微机气象服...
秦成云朱金才陈秀成刘杰
关键词:气象服务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