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维培

作品数:23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睡莲
  • 4篇睡莲科
  • 4篇发育
  • 4篇超微
  • 4篇超微结构
  • 3篇荇菜
  • 2篇冬芽
  • 2篇越冬
  • 2篇植物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种子
  • 2篇茭白
  • 2篇莼菜
  • 2篇蔺草
  • 2篇蜜腺
  • 2篇解剖学
  • 2篇抗寒
  • 2篇抗寒性
  • 2篇花部
  • 2篇花蜜

机构

  • 2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江苏教育学院

作者

  • 23篇陈维培
  • 12篇施国新
  • 7篇丁小余
  • 6篇张四美
  • 6篇徐祥生
  • 4篇常福辰
  • 3篇张卫明
  • 2篇魏锦城
  • 2篇陈瑞阳
  • 2篇徐国华
  • 2篇韦平和
  • 2篇杨启银
  • 1篇郝立芳
  • 1篇陆佩洪
  • 1篇杜开河
  • 1篇王文
  • 1篇程国民

传媒

  • 8篇南京师大学报...
  • 4篇Acta B...
  • 4篇武汉植物学研...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植物杂志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 5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89
  • 1篇198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莼菜冬芽越冬生理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按季节测定了莼菜生长周期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水分的含量 ,测定结果表明冬芽越冬阶段其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水分的含量较高 ,而脯氨酸却是一年中的最低。这说明冬芽越冬期间其抗寒性的维持可能与体内高浓度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水分有关 ,而与脯氨酸无直接的关系。
徐国华魏锦城陈维培施国新
关键词:莼菜冬芽可溶性蛋白质抗寒性
莼菜冬芽越冬阶段叶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被引量:8
1999年
对越冬阶段的莼菜冬芽叶片的超微结构和一些生理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莼菜冬芽叶虽处于冬季不利的低温条件下,但各细胞器的结构完整,并仍保持完善的生理功能。冬芽叶的结构和生理特征表明,莼菜冬芽可能不是像绝大多数的陆生植物那样以降低自身的代谢速率的方式来被动地越冬。
徐国华陈维培魏锦城施国新
关键词:莼菜生理特征
睡莲科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位置的探讨被引量:31
1994年
本文对睡莲科6属6种代表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如下:莲2n=16=9sm+4m+3st;王莲2n=24=8sm+8m+8T;蓝睡莲2n=28,可配成14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上有2条随体;萍蓬草2n=34=18m+16sm;芡实2n=58,可配成29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有2条随体;莼菜2n=72,可配成36对,染色体按大小可分成大、中、小三个类别。除莲外,其它5种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莼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2和国外报道的2n=80不相一致。莲的染色体以及形态学特征和其它睡莲科分类群显著不同,可将其从睡莲科中独立出来,并成立莲科和莲目。原归属于睡莲科的分类群仍组成睡莲目,并分别置于莼菜科和睡莲科。
韦平和陈维培陈瑞阳
关键词:睡莲科染色体组型
莲实的解剖结构和发育
1993年
心皮原基早期呈丘状突起,后发育成瓶状子房。子房沟为充满粘液的乳头状突起覆盖,呼吸孔由分生组织活动及薄壁组织细胞解体而成。上拱型气孔可因表皮层细胞增多而呈下陷。多数气孔为草酸钙结晶所充满。一些气孔可重新开放。花托组织沿子房向上生长,包围着子房。果实发育早期,外、内果皮只一层细胞,中果皮为多层薄壁细胞。成熟果皮可分为为5个带:(1)外表皮细胞带。(2)马氏细胞带。(3)厚壁组织细胞和单宁细胞带。(4)薄壁组织细胞带。(5)内果皮。种子发育中。珠被部分解体,残留种皮与果皮挤压在一起,难以分开。本观察表明莲实的独特结构与传粉和保护有关,且与睡莲科其它植物分岐较大。作者赞同提升为莲科和莲目的观点。
陈维培张四美叶奕佐
关键词:果实发育心皮
荇菜花蜜腺的发育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荇菜花蜜腺的发育过程可分为:起源期、生长期、分泌期以及泌蜜停止期等4个时期。荇菜的5枚花蜜腺均起源于子房基部的表皮及表皮内的2-4层细胞。这些细胞经反分化后分别成为蜜腺的原分泌表皮及原泌蜜组织,两部分细胞经不断地分裂分化,最终成为成熟蜜腺。在蜜腺发育过程中,蜜腺的分泌表皮及蜜腺组织细胞内的内质网、质体、线粒体、液泡等细胞器结构均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内质网在蜜腺分泌期最为发达,且产生大量的分泌小泡。质体在蜜腺生长期逐步积累了大量的淀粉粒而在泌蜜停止期淀粉粒被消耗殆尽。液泡在蜜腺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呈逐渐加大趋势。线粒体在蜜腺的生长期及分泌期较为丰富。大量泌蜜始于荇菜花芽的露冠期。蜜腺在花朵开放期间受到花瓣内侧基部发达的表皮毛遮掩保护,从而选择了采蜜昆虫的类型。
丁小余施国新常福辰杨启银陈维培
关键词:荇菜超微结构
睡莲科植物酯酶同功酶的数量分类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技术,对国内睡莲科植物(包括6个属的6个代表种及3个品种)的叶片进行了酯酶同功酶的测定,初步结果表明被测植物均有各自稳定的酯酶酶谱.运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对被测植物进行聚类,其中白睡莲与其派生的红睡莲和黄睡莲2品种聚为一类,南芡与北芡亦聚为一类,而此2类与萍蓬草、莲、莼菜和王莲的亲缘关系较远,且后4种植物之间亲缘关系亦远.该结果与由过氧化物同功酶酶谱的分析结果基本相似.
陆佩洪陈维培许红星刘淼
关键词:睡莲科酯酶同功酶分类学
慈姑匍匐茎的起源和球茎的膨大研究被引量:6
1989年
匍匐茎的发生一般见于主茎倒二或倒三叶原基的叶腋部位。在匍匐茎发生区域的主茎一侧,匍匐茎原始细胞的基部形成壳状区;壳状区的形成对匍匐茎原基的外凸起一定作用。匍匐茎无居间分生组织;它的伸长依靠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横向分裂,使轴向细胞数目增多,并使细胞的轴向延伸。球茎的膨大是通过匍匐茎第8—10节基本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然后细胞体积的扩大来实现的。球茎中的淀粉一般为单粒淀粉;匍匐茎中的淀粉由单粒和复合两种淀粉粒组成。
施国新徐祥生陈维培
关键词:慈菇匍匐茎球茎
芦苇苗端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变化及淀粉消长规律被引量:2
1994年
芦苇营养苗端在发育过程中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原套由两层细胞组成。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对原基发生位点的两层原套细胞首先进行平周分裂.叶舌发生始于苗端倒数第10间隔期幼对内侧,由幼叶原表皮细胞及其内侧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共同发育而来。最初的腋芽原基发生于苗端倒数第3间隔期幼叶叶腋内.发生早期出现壳状区结构.壳状区原分生组织表面两层细胞由两层原套细胞衍生而来,不仅能进行垂周分裂,还能进行平周分裂。休眠前夕,芦苇营养苗端的原始细胞区还可通过PAS加铁矾苏木精染色显示出来.芦苇营养苗端的淀粉消长规律与其分区结构以及苗端的器官发生均有密切的相关性.越冬前夕,芦苇冬芽生长锥、幼叶中所积累的大量淀粉粒及幼叶中所积累的油滴均有助于增强冬芽的抗寒性.
丁小余郝立芳袁艳华陈维培施国新
关键词:芦苇苗端植物形态学淀粉
蔺草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0
1994年
原套由2层细胞组成.包围着内部细胞群—原体.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苗端侧面下表皮层细胞的平周分裂。苗中有1个轴及6个节,每节上有1张具鞘的叶.苗中有两个芽,“主芽”由第2叶的叶腋产生,另1个是侧芽由第3叶叶腋产生.合轴分枝.第1—2节是匍匐状,第3—6节直立.茎杆仲长是因居间分生组织活动及细胞增宽与延长的结果.茎杆的不同部位结构有差异.维管束数目自基部向顶部逐渐减少,而髓部空腔宽度则是下部狭,上部宽.割梢及设网支撑可获丰产.
陈维培张四美常福辰
关键词:植物组织经济植物蔺草栽培
芡的花部解剖结构和发育的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芡(Euryale ferox Salisb.)花柄具星散维管束,无形成层。萼片有栅栏和海绵组织分化,花瓣较萼片简单,外轮雄蕊瓣化有附属物,内轮者正常。花原基自混合芽的近叶腋处产生,花器向顶顺序发育。心皮上部有子房沟(ovarian canal)。花轴顶端留有突起。作者认为芡花部显示出原始特性,它与王莲属(Victoria)、睡莲属(Nymphae)、萍蓬草属(Nuphar)亲缘关系相近,与莲属(Nelumbo)、莼菜属(Brasenia)差别较大。
陈维培张四美徐祥生张卫明施国新
关键词:发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