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英鸿

作品数:2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养鱼
  • 7篇草鱼
  • 6篇稻田
  • 6篇养殖
  • 6篇鱼种
  • 5篇稻田养鱼
  • 5篇繁殖
  • 4篇渔业
  • 4篇增产
  • 4篇增产原理
  • 4篇池塘
  • 4篇池塘饲养
  • 3篇鱼苗
  • 3篇中华鳖
  • 3篇人工繁殖
  • 3篇孵化
  • 3篇草鱼种
  • 2篇性疾病
  • 2篇养殖技术
  • 2篇鱼类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省水产科...
  • 1篇桃源县畜牧水...

作者

  • 24篇陈英鸿
  • 7篇倪达书
  • 5篇姚卫建
  • 4篇司亚东
  • 4篇汪建国
  • 4篇陈立侨
  • 3篇黄道明
  • 3篇谢文星
  • 3篇杨汉运
  • 3篇谢山
  • 3篇张庆
  • 3篇常秀岭
  • 2篇雷思佳
  • 2篇余仪
  • 2篇李文祥
  • 2篇伍惠生
  • 2篇王桂堂
  • 2篇刘国祥
  • 2篇谢巧雄
  • 1篇杨初枝

传媒

  • 6篇淡水渔业
  • 5篇水利渔业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河南水产
  • 2篇全国大水面渔...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水库渔业
  • 1篇水生生物学集...
  • 1篇湖南水产
  • 1篇湖南水产科技

年份

  • 1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89
  • 1篇1986
  • 1篇1985
  • 1篇1984
  • 1篇1983
  • 1篇1982
  • 2篇1981
  • 1篇195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旗湖渔获物分析
2000年
对 1 997年红旗湖主要渔获物鲢、鳙、鲤、青鱼、草鱼的重量及年龄组成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调整鲢、鳙投放比例 ,大幅度减少鲤鲫投放量 ,严格控制草鱼投放 。
谢山黄道明谢文星常秀岭张庆刘国祥杨汉运陈英鸿
关键词:渔获物分析鱼种结构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
池塘饲养鱼类优化结构及其增产原理Ⅳ.草鱼传染性疾病的系统防治被引量:2
1994年
1987—1989年池塘对比饲养试验和1988年的扩充试验结果表明,夏末至秋季投放鱼种,将“囤养”在不适环境中密集饲养的鱼种及早稀疏;免除鱼种并塘越冬,坚持在越冬期间投饵,消除人为停食而造成体重锐减的隐患,补充草鱼种越冬期代谢所需的能量,保持其健壮的体质;将常规的“一草养三鲢”调整为草鱼:鲢、鲸鱼=1.5—2.5∶1;采取青、精饲料合理搭配、“均匀递增”的投喂方法,不施肥,缩短饲养周期3年为两年等辅助措施,从“增强鱼体体质、优化鱼类生活环境”着手,建立新的防病技术体系,系统防治传染性鱼病,可使草鱼的平均成活率达到80%以上,显著地提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
陈立侨陈英鸿倪达书
关键词:草鱼池塘养殖
长江故道合理开发的研究
谢巧雄陈英鸿郑从宏
关键词:草鱼网箱养殖饵料水质生态因子
广东鲮鱼鱼苗的流行病及其预防试验
1959年
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Cuv.& Val.)]是广东地区饲养的家鱼之一,群众有一套用“大草”养它的经验,但在饲育过程中,鱼苗往往发生一种流行病,导致大量死亡。患病的鱼苗,身体瘦弱.休色发黑,游动缓慢,常浮游在靠近池边出水面上,不久即翻身死亡。
谢杏人陈启鎏陈英鸿杨初枝周汉起伍惠生
关键词:鲮鱼鱼苗流行性疾病鳃病寄生虫病
温度对青虾幼体变态发育及培育率的影响被引量:7
1999年
谢文星谢山黄道明常秀岭杨汉运陈英鸿
关键词:青虾幼虾水温发育
湖北省稻田养鱼技术推广试验及效果被引量:2
1986年
1984—1985年,我省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明显。现将研究与推广情况总结如下。
吴瑯虎罗远忠李金忠陈英鸿汪建国
关键词: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工作生态社会
红旗湖的底栖动物及其渔业利用被引量:1
2000年
对红旗湖底栖动物进行了资源调查 ,结果为软体动物 2种、寡毛类 3种 ,水生昆虫 1 3种 ;底栖动物鱼产潜力总计 7743kg ;并对改变该湖现状提出了恢复植被。
杨汉运黄道明谢文星常秀岭张庆谢山陈英鸿
关键词:底栖动物渔业利用资源调查
金鱼常见侵袭性鱼病及防治方法
1981年
由动物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病,称为侵袭性鱼病。动物性病原体通常称为寄生虫性病原体,因此又称为寄生虫性鱼病。寄生虫通常包括原生动物、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蛭类和寄生甲壳类等。
伍惠生陈英鸿余仪
关键词:寄生虫性鱼病金鱼线虫吸虫绦虫侵袭性
池塘饲养鱼类优化结构及其增产原理 Ⅰ.池塘越冬鱼种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1993年
1986—1989年的鱼种池塘越冬对比饲养与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以南草鱼种在冬季大部分时间仍能开口摄食。若不是密集越冬,并在晴天加强培育,越冬期间鱼种的平均生长率可达10—14%,鱼体丰满系数、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含量,肌肉、肝脏中大部分营养成分较越冬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补充投饵的半密集越冬组,鱼种体重、丰满系数能维持在越冬前水平(p>0.05),但血液、肌肉、肝脏中部分营养指标仍明显下降(p≤0.05);而饥饿条件下密集越冬组,鱼种消瘦9—14%,腹内肠系膜脂肪消耗殆尽,丰满系数、肝脏、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出现贫血状态。试验证明了越冬鱼种放养密度及饲养管理的不同,将影响鱼种质量的优劣和次年的成鱼养殖产量。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大部,淮河、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改革鱼种越冬制度,采取稀放精养的必要性和提高越冬鱼种质量与产量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陈立侨陈英鸿倪达书
关键词:鱼种池塘越冬生物特性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属淡水小型底栖经济鱼类,分布广,适应性强。江河、沟渠、稻田、池塘、湖泊和水库都是它们的生活场所,尤以湖泊分布最多,其次是沟渠和池塘,喜栖息于浅水区底泥之中。泥鳅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近些年来,由于资源量不断下降,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因而泥鳅身价倍增,鉴于这一情况,国内有关科技人员进一步加强了对泥鳅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泥鳅生物学适应性及其繁殖技术。为日后研究泥鳅的防病养殖配套技术作准备。
姚卫建司亚东陈英鸿张帆瞿兆谊瞿海春
关键词:泥鳅人工繁殖人工催产人工孵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