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赟

作品数:62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电子电信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8篇编码器
  • 12篇光电编码器
  • 11篇码盘
  • 5篇液晶光阀
  • 5篇轴角
  • 5篇轴角编码器
  • 5篇均匀性
  • 5篇光电轴角编码...
  • 5篇光阀
  • 4篇地幔
  • 4篇信号
  • 4篇增量式光电编...
  • 4篇图像
  • 4篇进制
  • 4篇绝对式
  • 4篇光刻
  • 4篇光栅
  • 4篇二进制
  • 3篇单层膜
  • 3篇信号采集

机构

  • 49篇中国科学院长...
  • 13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上海市质量监...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国网上海市电...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陕西地矿物化...

作者

  • 62篇陈赟
  • 16篇高胜英
  • 16篇韩庆阳
  • 9篇李艳茹
  • 9篇张红胜
  • 7篇陈赟
  • 3篇赵兴国
  • 3篇王晓峰
  • 2篇何惠阳
  • 2篇赵志巍
  • 2篇田小波
  • 2篇陈棋福
  • 2篇艾印双
  • 2篇王显军
  • 2篇陈宝刚
  • 2篇张胜红
  • 2篇李玮
  • 2篇陆娇
  • 1篇陈林
  • 1篇陈林

传媒

  • 8篇长春理工大学...
  • 4篇光子学报
  • 3篇光学精密工程
  • 3篇传感技术学报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计量技术
  • 2篇岩石学报
  • 2篇液晶与显示
  • 2篇微计算机信息
  • 2篇2018年中...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电子测量技术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光学与应...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中国光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改进的适应于倾斜Moho面的H-κ-θ叠加方法及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界面的假设条件,意味着Ps转换波及后续多次波相对P波的走时主要取决于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度,而忽略了界面产状的影响.理论模拟表明,如果不考虑Moho面的产状,特别是在Moho面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利用经典H-κ叠加方法得到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会偏离实际模型,尤其会造成波速比的过高估计,从而影响到对地壳结构和性质的认知.为了解决Moho面倾斜条件下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求取问题,本文推导了界面倾斜条件下Ps转换波与后续多次波相对于直达P波的理论到时公式;基于经典H-κ叠加方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步求取地壳厚度-波速比-Moho面倾角的H-κ-θ叠加方法.通过理论模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将此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南部Hi-CLIMB台阵资料,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谭萍陈赟陈赟李玮唐国彬李玮
关键词:地壳厚度波速比
非图像式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的信号采集处理装置及方法
非图像式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的信号采集处理装置及方法涉及光电编码器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光电编码器分辨率低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感光单元、放大器、模数转换器、微处理器和通信电路,微处理器上载有连接通信电路的处理模块和连接处理模...
韩庆阳陈赟张晰高胜英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中部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正>在南北向持续挤压的环境下,青藏高原内部却发育了指示东西向伸展的构造,这些伸展构造局限于地壳还是深入到深部岩石圈仍然存在争议。上地幔顶部作为连接地壳和深部的纽带,其速度结构对探究伸展构造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文...
聂仕潭田小波梁晓峰陈赟
文献传递
单层膜反射式平面金属光栅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层膜反射式平面金属光栅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基于干涉条纹的光学计量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射式金属光栅信号对比度低、线条牢固度差、无法工程化,且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单层膜反射式平面金属光栅...
陈赟王显军李艳茹张胜红陈宝刚
文献传递
陆内岩石圈拆沉:来自四川盆地西南缘地幔转换带成像的约束
2023年
四川盆地西南缘毗邻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受印度-欧亚大陆俯冲、碰撞的共同作用,是研究陆内岩石圈构造演化和深浅部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基于布设在跨四川盆地和川滇地块的高密集宽频带地震台阵波形数据,利用多频率、多模型P波接收函数对区域下方的地幔转换带速度间断面进行了精细成像.研究结果发现,在安宁河-小江断裂带西侧, 660-km间断面出现10~30km“渐变式”下沉,这可能与印度板块自西向东俯冲带来的热异常效应相关.在四川盆地与川滇地块交界处, 410-km间断面在小范围内沿测线表现出5~10km的抬升;而660-km间断面存在横向尺度~150km的剧烈下沉,幅值可达30km.结合地表观测和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认为四川盆地西南缘地幔转换带速度间断面横向小尺度的剧烈变化,正体现了该应力集中区岩石圈“滴落式”拆沉的影响,拆沉的岩石圈碎片在上地幔底部堆叠导致了660-km间断面的局域显著下沉.本研究为较难探测的小规模陆内岩石圈“滴落式”拆沉提供了地震学观测证据,也为受板块/陆块俯冲、碰撞等影响的陆内应力集中区的深浅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杨凡李娟陈思丹陈赟陈赟陈赟
关键词:地幔转换带川滇地块
岩浆底侵的热-流变学效应及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启示被引量:8
2018年
岩浆底侵在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二维热传导方程模拟不同规模的地壳底侵产生的热-流变学效应,以及幔源岩浆温度和含水量对底侵厚度的影响;并以现有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为约束,模拟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幔源岩浆底侵对应的地表热流随时间演化,探讨了形成幔源岩浆底侵的潜温和初始熔融的深度制约。结果显示:1)幔源岩浆底侵引起的热扰动的耗散时间取决于岩浆底侵的初始厚度。以幔源岩浆侵入温度为1300℃,20km厚的地壳底侵为例,热扰动完全耗散需经历约150Myr;而5km厚的地壳底侵,只需经历50Myr热扰动已基本耗散殆尽。2)在初始阶段,岩浆底侵会造成岩石圈强度的显著降低;随着热耗散的进行,岩石圈强度会逐渐恢复;在热扰动耗散殆尽之后,岩石圈强度反倒比底侵前的岩石圈强度更大。这表明岩浆底侵不但可以导致地壳增厚,还会最终导致岩石圈的强化。3)温度对地壳底侵厚度的影响比含水量的影响要大得多。将我们的模型应用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结果表明内带地壳底侵的热耗散需持续上百个百万年,岩浆潜温超过1500℃,初始熔融深度超过200km。
王振华王振华陈赟陈赟
关键词:岩浆底侵热传导温度含水量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航天级反射式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系统设计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满足航天级光电编码器的小型化、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要求,设计了反射式光电编码器的信号处理系统。首先,概述航天级反射式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给出粗码与精码的处理方法,并将数据处理集成到主系统FPGA中,减小尺寸,同时处理电路具备主、备冷备份的功能,提高电路可靠性;最后,通过自准直光管和23面体检测精度。结果表明:应用该信号处理系统的反射式光电编码器分辨力为0.3″(22位),精度主编码器σ=2.22″(3σ=6.65″),备编码器σ=2.69″(3σ=8.07")。该系统已经在工程系统中应用,满足航天设备的技术要求。
韩庆阳陈赟张红胜高胜英张晰
关键词:光电编码器FPGA信号处理
反射式计量圆光栅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
2019年
精度和均匀性是评价计量光栅的重要参数,针对反射式计量圆光栅均匀性和精度的检测,设计了一套自动检测系统,系统在原定角检验仪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射式读数系统,通过信号采集卡并配合小型编码器将传感器的信号和位置信息传给计算机,然后通过LabVIEW平台对数据进行算法处理,实现自动检测和过程控制,最终计算出圆光栅误差并将结果归档和打印输出。并对32768线的反射式计量圆光栅进行精度和均匀性实际测量,检测其精度为±0.75″均匀性为4.2%。系统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简化了传统检测设备和调试步骤,实现对计量圆光栅精度和均匀性检测的自动化。
张晰杨建新陈赟张宏胜韩庆阳高胜英
关键词:LABVIEW
单圈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的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在对传统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编码方法原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单圈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详细地介绍了该编码器的位置定位算法,具体给出了信号拾取装置和信号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影响编码器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检测结果表明该编码器的原理和设计是正确的,为实现光电轴角编码器的小型化、智能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陈赟赵兴国
关键词:光电轴角编码器信号采集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石圈结构:对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启示
2023年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位于扬子克拉通西缘,是中-晚二叠世峨眉山古地幔柱头熔融的产物。因此,该区岩石圈结构特征对于揭示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方式与机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基于COMPASS-ELIP宽频带地震台阵资料,开展S波接收函数成像研究,并与同剖面远震S波有限频层析成像、区域面波层析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识别了沿剖面岩石圈内部主要间断面,从而获得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石圈结构的横向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相对中带和外带,内带具有地壳增厚(增厚15~20km)、岩石圈减薄(减薄~50km)现象,且岩石圈地幔具有高速、分层特征,但下层底界面转换波震相并不明显;中带岩石圈厚度大(~170km),局部地段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AB)缺失,对应位置存在地幔低速异常;外带岩石圈厚度略小(~150km),中带和外带均发育岩石圈中部不连续面(MLD)。结合地球化学、岩石学、物理/数值模拟等研究成果,本文推测上述特征记录了古地幔柱作用引起的不同程度岩石圈变形:地幔柱在内带以纵向作用为主,通过热-动力冲击方式造成岩石圈大幅度快速减薄,地幔柱头高程度减压熔融,产生的大规模岩浆穿透岩石圈地幔,在地壳发生底侵和内侵,部分喷出地表形成溢流玄武岩;地幔柱在中带以横向作用为主,通过底部剪切引起岩石圈地幔横向伸展,甚至造成局部撕裂,在撕裂部位进一步引发热-化学侵蚀并导致岩石圈破坏;地幔柱在外带以垂向拖曳为主,造成岩石圈的局部拆沉而减薄。此外,内带下方地幔的高速、分层特征,可能指示经历地幔柱作用减薄后的岩石圈,减薄产生的岩石圈空区因捕获地幔柱头熔融残留物而得到一定程度愈合,而受地幔柱改造后的残存岩石圈,因经历大量熔体抽取更加亏损而得到强化。综上,本文揭示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石圈结构,为进一步理解地幔柱-岩石圈相
陈赟陈赟刘佳乐梁晓峰梁晓峰徐义刚
关键词: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