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雁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介入
  • 5篇护理
  • 4篇造影
  • 4篇栓塞
  • 3篇血管内栓塞
  • 3篇栓塞治疗
  • 2篇导管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瘤破裂
  • 2篇血管内栓塞治...
  • 2篇血管造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肿瘤
  • 2篇下肢
  • 2篇疗法
  • 2篇瘤破裂
  • 2篇颅内

机构

  • 13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13篇陈雁芳
  • 7篇梁洁萍
  • 6篇曹然
  • 5篇何耀强
  • 4篇林海波
  • 2篇骆秀梅
  • 1篇刘东文
  • 1篇邝恒沙
  • 1篇李嘉朋
  • 1篇邓其峻
  • 1篇罗灿华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现代医院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199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护理
2008年
目的总结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护理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介入中心2005年5月~2006年12月期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病人资料。按不同Hunt-Hess分级分组:Hunt-Hess Ⅰ~Ⅱ为一组、Hunt-Hess Ⅲ~Ⅳ为一组。再按治疗时间分组:发病后24小时内手术为早期组,发病后24小时后为晚期组。对各组资料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结果78例患者,随访3个月~1年,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5分39例,4分10例,3分12例,2分4例,1分13例。结论早期进行血管内治疗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最适宜的治疗时机,可扩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抢救范围,在护理上紧密配合,争分夺秒,可提高动脉瘤病人介入手术的成功率。
陈雁芳梁洁萍邓其峻
关键词:动脉瘤介入护理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造影技术及病变的诊断(附162例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造影技术及提高下肢静脉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62例临床诊断下肢静脉曲张、血管瘤、发育不良及血栓性静脉炎病例行常规足背静脉穿刺造影,其中35例在此基础上再行腘静脉或股静脉穿刺造影。结果 全部病例造影都呈阳性表现,病变部位及范围显示良好,其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75例;单纯性浅静瓣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34例;交通静脉瓣功能不全2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9例;静脉发育不良3例;下肢静脉局部外压性狭窄并远段静脉曲张2例;动静脉瘘2例。结论 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简单、安全,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影像诊断依据,对一些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及股静脉显示不清的病人,可在足背注药的基础上行腘静脉或股静脉穿刺造影,更加明确诊断下肢静脉病变,值得推广。
何耀强曹然陈雁芳
关键词:下肢静脉静脉病变
造影剂流速相关因素的实验分析
2004年
目的 :通过实验 ,综合分析注射压力、造影剂浓度、导管管径及端孔数量对流速所产生的影响 ,以确保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中使造影剂的剂量、流速与预先设定时一致。材料与方法 :模拟血管内环境 ,选用 5种管径的导管、2种浓度的造影剂分别设定不同压力进行实验 ,记录流速的变化 ,探讨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流速与造影剂浓度、注射压力、导管管径、端孔数的关系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造影剂流速与压力、管径、端孔数成正比 ,与管长、对比剂浓度成反比 ,建议 3F、 4F、 5F、 6F 1M管的最大设定压力应分别限制在 15 0Pa、 30 0Pa、 5 0 0Pa、 6 0 0Pa。
林海波陈雁芳曹然刘东文
关键词:造影剂导管对比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管径流速
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腹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护理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 28例病人在介入术中安全置入带膜支架,并且顺利复苏。结论介入术前精心准备、术中正确的护理、随机应变是保证腔内隔绝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梁洁萍陈雁芳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及鼻咽部大出血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经血管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及鼻咽部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及鼻咽部大出血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行双侧颈内、外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动脉,以明胶海绵、弹簧钢圈及可脱球囊等材料进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及其分支血管栓塞.结果:7例介入栓塞治疗均获成功.其中有6例经过介入及临床综合治疗7~10天后治愈出院,1例介入治疗后第2天因消化道应激溃疡出血停用抗凝药及激素后,出现广泛脑梗死死亡.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及鼻咽部大出血采用明胶海绵、弹簧钢圈及可脱性球囊等材料栓塞治疗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何耀强曹然林海波陈雁芳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血管内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护理
2006年
目的总结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8例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介入手术的护理要点。结果通过介入手术成功填塞止血,患者安返病房。结论介入手术是抢救大出血危重病人的有效手段,不仅要求医生医术精湛,而且要求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术,熟悉介入手术操作程序,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梁洁萍陈雁芳何耀强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大出血护理
介入治疗后应用改良弹性绷带包扎股动脉止血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后应用改良弹力绷带包扎股动脉的止血效果。方法将45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40例,对照组218例,对照组采用两条弹性绷带交叉粘贴包扎股动脉,实验组采用改良弹力绷带包扎法,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第三条弹性绷带包扎,第三条弹力绷带在两条绷带的交叉点上横跨粘贴包扎,比较两组患者的股动脉的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止血有效率为99.6%,对照组为93.6%,两组比较,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主观节制饮水、烦躁、排尿恐惧、腰酸背痛、纱块移位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弹力绷带包扎法对介入治疗后股动脉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
梁洁萍陈雁芳骆秀梅
关键词:弹力绷带介入股动脉包扎法
10例血管性介入放射诊疗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和分析血管性介入放射诊疗术中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 75 6例 (不含心导管介入 )的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病例。结果 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 10例 ,发生率为 1.3 2 %( 10例 75 6) ,其中非离子造影剂 (欧乃派克 )过敏 1例 ,栓塞弹簧圈异常脱落 1例 ,颅内血管瘤陈旧血栓脱落 1例 ,严重血管性痉挛 2例 ,血管破裂出血 1例 ,血气胸 1例 ,动脉剥脱 2例 ,穿刺部位大血肿 1例。讨论 血管性介入诊疗术是非常严谨的操作过程 ,不容任何疏忽 ,不但要求术者有娴熟的操作技能 ,更要时刻警惕可能并发症的产生 ,将危险降至最低。
林海波曹然何耀强陈雁芳
关键词:血管性介入并发症
经股静脉小切口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探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小切口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股静脉小切口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挤压并溶栓,其中髂总静脉支架放置3例,下腔静脉永久滤器放置8例。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治疗后闭塞的血管再通,下肢肿胀消失,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经股静脉小切口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操作较为复杂,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疗效显著,清除血栓较彻底。
何耀强曹然罗灿华林海波陈雁芳
关键词:股静脉小切口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下肢肿胀
DSA介导下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的护理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头颈部静脉畸形在DSA介导下硬化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DSA介导下硬化治疗的60例头颈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硬化治疗的59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1例患者术中出现轻度的刺激性咳嗽,经过对症处理后消失,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室护士针对性地观察可能发生的问题、严密的监护、细致的护理,可减少DSA下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出现不测情况的风险,同时增加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使此项新技术能够顺利开展。
梁洁萍陈雁芳李嘉朋
关键词:静脉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