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凤来

作品数:25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8篇基因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急性
  • 5篇贫血
  • 5篇淋巴
  • 4篇临床和实验研...
  • 4篇淋巴细胞
  • 3篇血性
  • 3篇叶酸
  • 3篇移植物抗宿主
  • 3篇移植物抗宿主...
  • 3篇植物抗宿主病
  • 3篇溶血性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慢性
  • 3篇抗宿主病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移植物抗...

机构

  • 2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5篇韩凤来
  • 12篇王健民
  • 11篇周虹
  • 11篇李津婴
  • 10篇许燕群
  • 10篇龚胜蓝
  • 10篇黄正霞
  • 4篇宋献民
  • 4篇万树栋
  • 4篇章卫平
  • 3篇居小萍
  • 3篇闵碧荷
  • 3篇侯军
  • 3篇杨建民
  • 3篇吕书晴
  • 2篇孟沛霖
  • 2篇卢大儒
  • 2篇李红梅
  • 2篇王肖鹏
  • 2篇温伟荣

传媒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第九届全国实...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第11次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10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AAO/D-Ala系统对高致瘤性K562e细胞体外杀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研究D 氨基酸氧化酶 (DAAO) /D 丙氨酸 (D Ala)自杀基因系统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病毒转染技术获得稳定表达DAAO的高致瘤性K5 6 2e单克隆细胞KDfGC,用PCR、原位杂交技术对DAAO基因修饰的KDfGC细胞进行鉴定 ;通过细胞形态、活细胞计数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 ;应用MTT法检测D Ala对KDfGC、不同比例DAAO表达阳性与阴性混合细胞的杀伤作用 ;用酚红氧化法测定培养上清H2 O2 水平。结果 PCR和原位杂交分析证明DAAO基因已整合至细胞基因组中 ,并在mRNA水平表达。KDfGC与未转基因的原肿瘤细胞相比 ,生长速度差异无显著性。 12 .5mmol/LD Ala作用 2 4h即可杀死近 90 %的KDfGC细胞 ,而且D Ala达到一定有效浓度杀伤效率可成倍提高。上清的H2 O2 产生水平与杀伤转基因细胞作用相一致。KDfGC与不同比例的K5 6 2e细胞混合时 ,被 15 .0mmol/LD Ala杀死的细胞比例不超过KDfGC细胞的比例。结论 DAAO/D Ala系统可有效杀伤K6 5 2e白血病细胞 。
王健民翟勇平张雨生周虹韩凤来
关键词:基因表达K562细胞系杀伤效应
血友病乙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被引量:21
1994年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IX因子cDNA转入血友病乙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与胶原混合皮下注射,作了2例临床基因治疗。注射细胞总数分别为11.4×10 ̄8和6×10 ̄8,结果患者血浆IX:Ag和IX:C均升高,例1IX:Ag由84.2ng/ml升至251.0ng/ml,IX:C由2.19%升至5.92%。例2IX:Ag由98.5ng/ml升至199.1mg/ml,IX:C由2.40%上升至4.13%。已持续表达逾500天,临床出血倾向有所改善,至今未发现与基因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
王健民韩凤来杨健民孟沛霖闵碧荷邱信芳卢大儒薛京伦周洁民王肖鹏
关键词:血友病乙凝血因子IX基因治疗
伴有i(20q-)重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附二例报告)
<正> 目的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2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20q-)是一种常见的非随机核型异常,但国内外尚未见20q-长臂等臂及重复i(20q-)×2的文献报道。报告两例伴有这种染色体异常的MDS,以探讨伴有i(20q...
龚胜蓝薛永权吴亚芳韩凤来许燕群王健民
文献传递
溶血性疾病中的双重杂合因素及溶血系统分析的临床意义(附506例贫血黄疸病因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分析初诊为贫血或溶血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常规筛查506例贫血、黄疸溶血、脾大患者,经试验确定存在溶血后,针对性进行血红蛋白病、红细胞膜病、红细胞酶病和后天获得性溶血指标系统分析及家系调查。结果:506例患者中,确诊病因的溶血性疾病384例,病因不明的溶血性贫血21例,非溶血性血液病33例,非血液疾病24例,失访44例。在病因明确的384例溶血性疾病中,遗传性溶血病因356例,其他溶血病因28例。遗传性溶贫中血红蛋白病114例、红细胞膜病133例、红细胞酶病65例、双重杂合子44例。将双重杂合子中的各个病因出现次数与前3大类病因组合并,则先天溶贫病因百分比分别为血红蛋白病34.62%、红细胞膜病42.56%、红细胞酶病22.82%。红细胞缺陷酶的比例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41.57%、丙酮酸激酶44.94%、嘧啶-5'核苷酸酶3.37%、磷酸果糖激酶3.37%、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4.49%、醛缩酶1.12%、谷胱甘肽还原酶1.12%。结论:双重杂合子红细胞存在两种遗传缺陷,易互相干扰诊断提示。溶血系统分析和家系调查可以提高溶血性贫血病因确诊率,尤其对红细胞酶病和双重杂合子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李津婴黄正霞许燕群周虹韩凤来龚胜蓝万树栋
关键词:双重杂合子家系调查
人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Ⅰ分子量鉴定、氨基酸组成分析及其微量测序被引量:1
2003年
为进一步探讨遗传性红细胞嘧啶 5′ 核苷酸酶Ⅰ (P5′N Ⅰ )缺乏症的发病机制 ,在纯化人红细胞P5′N Ⅰ的基础上 ,分别用质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其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 ,同时将该酶经胰蛋白酶水解后进行微量测序 ,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 :质谱分析表明在蛋白电泳呈一条带的纯化的人红细胞P5′N Ⅰ中发现 3种分子量成倍数关系 ,且质谱图曲线非常吻合的蛋白 ,分子量分别为 2 6 95 2 .9,5 5 4 76及 110 938。测出 1个酶解肽片段N末端的 10个氨基酸序列为 :I E G P T I R Q I E。在数据库中未发现同源性片段。氨基酸分析表明该酶至少由 18种氨基酸 ,约 2 5 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结论 :人红细胞P5′N Ⅰ可能为一种多亚基组成的变构酶 ,生理状态下可能存在同源二聚体或四聚体。所测氨基酸序列可作为筛选目的基因的探针。所测氨基酸组成为确定其蛋白一级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潘竹林李津婴闵碧荷应康周虹许小平宋献民韩凤来章卫平张娴
关键词:红细胞氨基酸成分贫血
中国人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膜骨架4.1蛋白电泳变异型(英文)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鉴定中国人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溶贫 )红细胞膜 4.1蛋白 (band4.1)电泳变异类型。 方法 :以普通显微镜、相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2 5例溶贫患者红细胞形态学变化。以 4%~ 15 %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红细胞膜蛋白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1) 2 5例红细胞形态学异常溶贫患者中 ,band4.1定性定量改变者 11例 (4 4%)。(2 ) Band4.1电泳变异型 :14.1a/b亚基同时缺陷 ;2 4.1a亚基缺陷 ,a/ b亚基相对含量比值倒置 (患者 0 .6 5~ 1.2 0 ,正常对照 1.87± 0 .2 2 ) ;34 .1a亚基部分缺失伴异常区带 (相对分子质量 70 0 0 0、6 2 0 0 0、480 0 0 ) ;44 .1a亚基完全缺失伴 740 0 0异常区带。 (3)除了 band4.1a完全缺失者为筛孔状红细胞形态变化以外 ,其他电泳变异型与细胞形态学变化无明显对应关系。结论 :Band 4.1缺陷不仅可以导致红细胞椭圆形变和球形变 ,还可导致其他形态改变如筛孔形状。除了 spectrin、band 3以外 ,band 4.1缺陷是中国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HS)另一种常见病因 ,而欧美国家为 ankyrin缺乏 ,在日本更常见 band 4.2缺乏。 Band 4.1a完全缺失和部分缺失伴异常区带电泳型未见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提示 ,HS的主要病因和 band 4.1变异型差异可能与种族不同有关。
李津婴叶煦亭黄正霞许燕群韩凤来万树栋
关键词:中国人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血清叶酸及唯生素B12的检测在MDS及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叶酸和维生素B是重要的的造血元素,它们任何一种缺乏都可导致贫血。而贫血又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状之—,许多因素都可引起贫血,因此寻找贫血的病因,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临床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方法本文检测了40例正常健...
韩凤来周虹黄正霞龚盛蓝李津婴冯正康贾莺歌
文献传递
2例伴有dic(9;20)(p11-13;q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正>目的 dic(9;20)(p11-13;q11)是恶性血液病中少见的染色体异常,该易位主要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迄今文献中仅记载39例,国内尚未见报道。报告两例伴有这种染色体异常的ALL,以探讨伴有dic(9;2...
龚胜蓝王健民邱慧颖韩凤来许燕群李津婴周虹黄正霞
文献传递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叶酸及唯生素B12的测定意义
方法本文应用I和Co双标定法试剂合,测定了235例恶性血液病其中包括:急淋(ALL)29例;急非淋(AML)90例;慢粒(CML)19例;多发性骨髓瘤(MM)18例;淋巴瘤(NHL)79例以及正常对照40例的血清叶酸和唯...
韩凤来周虹龚胜蓝黄正霞李津婴贾莺歌冯正康
文献传递
细胞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 (IL) 2、IL 4、IL 10、干扰素 γ(IFN γ)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RT PCR检测 2 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患者IL 2、IL 4、IL 10、IFN γ的基因表达。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9例发生Ⅰ度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3例发生Ⅲ~Ⅳ度GVHD。IL 2、IFN γ在aGVHD发生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aGVHD组 (P <0 .0 1) ,而IL 10在未发生aGVHD组明显上升 (P <0 .0 1) ,IL 4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细胞因子IL 2、IFN γ在人类aGVH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IL
居小萍王健民曹永彬章卫平宋献民韩凤来侯军黄正霞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细胞因子基因表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