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胺培南与痰热清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究亚胺培南与痰热清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重症肺炎患者90例资料,按用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患者45例和观察组4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IL-6、PCT水平测得值和神经功能NIHSS评分值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PCT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PCT水平测得值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值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值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亚胺培南与痰热清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重症肺炎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CRP、IL-6、PCT水平和神经功能。
- 韩笑高处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重症肺炎痰热清
- 自发性气胸不同排气疗法观察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最佳疗法。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1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40例进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与同期进行多次胸腔穿刺抽气治疗34例、外科切开粗管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治疗38例)的疗效、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与多次胸穿抽气、外科切开粗管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比较,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安全、效佳、损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
- 翟秀梅韩笑周海存
-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腋下小切口疗效
- 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将阿斯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用于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对其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塞患者分组研究,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参照组单纯使用阿斯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联合阿斯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对两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相比参照组明显更低(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97%,相比参照组78. 79%明显更高(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6. 06%,相比参照组21. 21%明显更低(P <0. 05)。结论将阿斯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用于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有效性,且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韩笑魏翠艳
- 关键词:脑梗塞阿斯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奥拉西坦+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合奥拉西坦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许翔韩笑刘庆杰
- 关键词:脑梗死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液流变学NIHSS评分
- 164例老年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164例老年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64例老年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64例无睡眠障碍的老年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是否合并焦虑、是否合并抑郁、脑卒中部位、左半球分布以及脑卒中分类有关。性别女、卒中部位为皮质下以及出血性卒中均为影响老年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患者、卒中部位为皮质下以及出血性卒中均为影响老年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 韩笑
-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老年
- 人尿激肽原酶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脑代谢物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在急性脑梗死中应用人尿激肽原酶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脑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人尿激肽原酶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脑代谢物水平变化,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的Cr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水平、NAA/Cr值均提高(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均降低(P<0.05),试验组NAA水平、NAA/Cr值高于对照组(P<0.05),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人尿激肽原酶辅助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脑代谢物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 韩笑高处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人尿激肽原酶
- 神经卒中单元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神经卒中单元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卒中单元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21d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0.05),而观察组患者NHI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卒中单元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 韩笑高处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卒中单元RT-PA静脉溶栓
-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对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与卡马西平(CBZ)对老年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血浆P物质(SP)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142例老年PTN患者分为OXC组(研究组)和CBZ组(对照组)各71例。于治疗前(T1)、治疗2个月后(T2)评估2组患者疼痛程度[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2(SF-MPQ-2)]和睡眠质量[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检测两组患者血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水平,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2时,两组SF-MPQ-2和RCSQ评分、血浆SP水平均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浆β-EP水平则较T1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XC对老年PTN患者疼痛、睡眠改善情况优于CBZ,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CBZ低,更具安全性。
- 高处韩笑
- 关键词:奥卡西平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睡眠质量
- 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和二级预防的疗效探索
- 2017年
-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及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2—2016年收治的18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并进行随访。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损伤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后期随访过程中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对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神经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后期随访过程中,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及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良好。
- 高处韩笑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的30例T_2DM合并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为实验组,30例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结果:血糖波动各参数间P<0.05;并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P<0.05;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T_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越大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
- 韩笑高处
- 关键词:血糖波动急性期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