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世宁

作品数:461 被引量:2,845H指数:29
供职机构:装甲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6篇期刊文章
  • 120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6篇金属学及工艺
  • 80篇机械工程
  • 6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2篇化学工程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篇军事
  • 9篇电气工程
  • 9篇理学
  • 9篇兵器科学与技...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冶金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9篇喷涂
  • 103篇电弧喷涂
  • 70篇纳米
  • 62篇高速电弧喷涂
  • 59篇涂层
  • 38篇性能研究
  • 37篇合金
  • 36篇摩擦学
  • 34篇润滑
  • 32篇再制造
  • 32篇刷镀
  • 28篇金属
  • 25篇电刷镀
  • 25篇铝合金
  • 24篇镀层
  • 23篇热喷涂
  • 22篇再制造工程
  • 22篇润滑油
  • 21篇纳米化
  • 20篇摩擦学性能

机构

  • 338篇装甲兵工程学...
  • 87篇全军装备维修...
  • 46篇中国机械工程...
  • 32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重庆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金...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大连交通大学
  • 4篇天津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内蒙古电力科...
  • 2篇大连铁道学院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中国工程院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作者

  • 461篇马世宁
  • 211篇徐滨士
  • 57篇乔玉林
  • 50篇孙晓峰
  • 41篇刘世参
  • 37篇李长青
  • 35篇梁秀兵
  • 28篇胡春华
  • 28篇刘维民
  • 26篇胡军志
  • 25篇朱子新
  • 25篇邱骥
  • 23篇刘谦
  • 19篇董世运
  • 19篇巴德玛
  • 18篇朱有利
  • 17篇欧忠文
  • 17篇刘吉延
  • 16篇朱乃姝
  • 15篇王红美

传媒

  • 55篇中国表面工程
  • 25篇装甲兵工程学...
  • 20篇表面工程
  • 14篇电刷镀技术
  • 13篇金属热处理
  • 13篇中国设备管理
  • 12篇摩擦学学报
  • 11篇材料保护
  • 11篇热加工工艺
  • 1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0篇焊接学报
  • 10篇机械工程学报
  • 9篇设备管理与维...
  • 8篇中国机械工程
  • 7篇石油炼制与化...
  • 7篇表面技术
  • 7篇材料工程
  • 6篇润滑与密封
  • 6篇中国修船
  • 6篇中国工程机械...

年份

  • 4篇2016
  • 12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22篇2011
  • 12篇2010
  • 13篇2009
  • 21篇2008
  • 20篇2007
  • 38篇2006
  • 27篇2005
  • 35篇2004
  • 41篇2003
  • 34篇2002
  • 39篇2001
  • 24篇2000
  • 20篇1999
  • 26篇1998
  • 18篇1997
4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性屏离子渗硫层的制备及形貌结构研究
论文对7A52铝合金及45钢表面活性屏离子渗硫层的制备及形貌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工装使7A52铝合金及45钢试样在高频脉冲等离子扩渗炉中处于零电位,并置于接阴极的不锈钢网状活性屏中。在离子渗硫过程中,利用不锈钢网状活性屏...
胡春华马世宁乔玉林穆影胡军志孙晓峰
关键词:离子渗硫形貌结构钢铁材料钢表面
文献传递
表面修饰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被引量:36
1998年
制备了表面修饰的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球形颗粒,粒径大都小于0.5μm),且用四球试验机研究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减摩性能,当润滑油中元素B的质量分数为0.05%时,四球磨斑直径最小,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最高;基础油的粘度和含水量对添加剂的极压抗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粘度为65.30mm2/s时的极压抗磨性最好,水的质量分数为1%时的pB值最高,低于1%时的pB值比不含水时的高,水的质量分数高于1%时的pB值随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表面修饰的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在摩擦表面形成了一层混合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其中元素B主要以BN的形式存在.
乔玉林徐滨士马世宁刘世参刘维民薛群基
关键词:润滑油硼酸盐
电弧喷涂技术及其在火电厂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1999年
阐述了电弧喷涂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针对火力发电厂锅炉水冷壁的热腐蚀问题,自行开发了SL3O 专用丝材。通过该材料和其他几种材料电弧喷涂涂层的耐热腐蚀性能对比试验,证明了SL3O 材料制备的涂层具有优异的性能价格比,适于在我国大范围内使用。此外,还介绍了电弧喷涂SL3O 丝材在几个火力发电厂锅炉水冷壁上的大面积应用情况。
徐滨士马世宁王树炎徐贵林吴会生罗伟光
关键词:电弧喷涂水冷壁热腐蚀锅炉火电厂
热电厂用高速电弧喷涂FeCrAl/WC涂层的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利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将自行研制的FeCrAl/WC粉芯丝材制备出FeCrAl/WC复合涂层。采用EDS谱、XRD谱和成分分析系统测到FeCrAl/WC涂层的组成为84 %FeCr+16 %(WC、W2C、少量(FeCr)2O3和Al2O3)。通过对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得出FeCrAl/WC复合涂层的组织呈现出典型的层状结构特征;涂层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具有较高结合强度、高致密度、较佳的耐热震性能等特点。结果表明,该涂层在所测的力学性能方面能适用于热电厂燃煤锅炉管道的服役条件,能够满足实际工况应用的需要。
胡军志马世宁陈学荣
关键词:高速电弧喷涂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自蔓燃陶瓷衬管的绝热温度和应力研究
1995年
绘制了初温—稀释剂量—绝热温度的关系图,测量了过渡层和陶瓷层剥除后在钢管外表面产生的应变变化,推断出各层的应力状态,并估计了过渡层和陶瓷层间的残余应力。
张曙光王克智马世宁于海霞
关键词:绝热温度残余应力钢管
耐高温涂层封孔剂的制备研究被引量:26
2003年
研究并制备了用于耐高温合金涂层封孔处理的水性无机硅酸盐封孔剂。对封孔前后涂层性能的测试表明:经过封孔后,大大增强了涂层耐酸、碱和盐水的性能,明显改善了封孔后的涂层耐高温腐蚀性能,高温涂盐腐蚀后增重明显降低。使用此封孔剂,不但对环境无污染,还可以延长耐高温合金涂层的使用寿命。
阎瑞马世宁吴行
关键词:封孔剂热喷涂表面改性
老旧机床数控化再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大量老旧机床的报废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采用再制造技术可将废旧机床改造为新的数控机床。再制造的主要内容包括采用表面技术修复机床的磨损、划伤表面,恢复并提高机床的机械精度;采用滚珠丝杠、步进电机直接驱动提高机床的运动精度;采用数控系统替代原机床的电气系统,提高其控制精度。机床再制造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机床零部件的剩余价值,提升了机床性能,为老旧机床的升级换代找到了新途径。使再制造技术成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老旧机床再制造的过程和表面工程技术在机床再制造中的应用。
时小军胡仲翔张甲英林允森马世宁杨军伟王望龙
关键词:机床再制造数控技术
热处理对Fe-Al/WC复合涂层的组织及磨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4年
研究了 30 0 ,4 5 0 ,5 5 0 ,6 5 0 ,80 0℃热处理对高速电弧喷涂 Fe- Al/ 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滑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热处理后复合涂层中将析出 Fe2 W2 C和 Fe6 W6 C弥散相。 4 5 0~ 6 5 0℃热处理后 ,部分 Fe3Al转变成 Fe Al造成的点阵畸变以及 Fe2 W2 C和 Fe6 W6 C的弥散强化作用 ,使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通过热处理提高 Fe- Al/ WC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 。
朱子新刘燕徐滨士马世宁张伟
关键词:显微硬度
钴-镍-磷非晶态合金刷镀镀层及其方法
一种钴—镍—磷非晶态合金刷镀镀层及其方法,镀层是在常温条件下使用含有铌添加剂的钴—镍—磷合金镀液进行常规刷镀获得,其晶化温度323.4℃,含磷量6%(重量比)。刷镀溶液是以硫酸钴、硫酸镍为主盐,亚磷酸作缓冲剂、磷酸盐作稳...
马世宁金唯刚徐滨士梁志杰
文献传递
借鉴欧洲国家经验发展我国维修工程
1992年
欧洲国家维修团体联盟第十次会议于1990年10月在德国威斯巴登召开,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反映了欧洲国家维修的新动向、新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从中学习有益的东西,促进我国维修工程的发展。 一、要不断提高对维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欧洲国家维修团体联盟第十次会议的主题是“维修─为了未来的投资”(Maintenance─Investment for the Future)。这一提法,反映出欧洲国家对维修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可以说是维修观念的转变。欧洲国家对维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起初,他们认为维修只是日常维护和修复损坏的零件,是由技工实施的对机器的后勤保障。随着生产的发展。
马世宁
关键词:设备管理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