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亚
-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新发现与关键诊疗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 佟红艳胡超金洁梅琛叶丽任艳玲周歆平马丽亚黄健徐伟来叶杏浓王丽君沈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恶性克隆性血液病,是老年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国际现有治疗的完全缓解率(CR)低(30%左右),高危患者中位生存期(OS)仅0.8年,五年总生存率只有29%。其诊治难点在于:发病机制不清,早期...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治疗
- 足疗程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去甲基化药物(HMA)足疗程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来自浙江省45家医院的409例接受了至少连续4个周期的HMA单药起始治疗的MDS患者,评估HMA疗效和安全性。采用Mann-Whitney U或卡方检验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疗效与生存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09例患者HMA治疗的中位疗程为6(4~25)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为33.98%,总缓解率(ORR)为77.02%。多因素分析显示,复杂核型(P=0.02,OR=0.39,95%CI 0.18~0.84)是CR的独立良好影响因素;TP53突变(P=0.02,OR=0.22,95%CI 0.06~0.77)是ORR的独立良好预测因素。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25.67(95%CI 21.14~30.19)个月,HMA治疗有反应(P=0.036,HR=0.47,95%CI 0.23~0.95)是OS的独立良好预后因素,而伴有复杂核型(P=0.024,HR=2.14,95%CI 1.10~4.15)、发生白血病转化(P<0.001,HR=2.84,95%CI 1.64~4.92)、TP53突变(P=0.012,HR=2.19,95%CI 1.19~4.07)均是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MA减剂量较标准剂量在疗效和中位OS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地西他滨和阿扎胞苷治疗组的CR率、ORR均无显著差异。接受地西他滨治疗患者的中位OS时间长于接受阿扎胞苷治疗患者(29.53个月对20.17个月,P=0.007),但地西他滨组严重骨髓抑制、肺炎发生率高于阿扎胞苷组。结论在患者能够耐受情况下,连续规律地使用适当剂量的HMA,有利于MDS患者最大程度从治疗中获益。
- 刘晓珍周淑娟黄健赵彩芳赵彩芳张喻堤梅琛梅琛马丽亚周歆平邵燕萍肖希斌肖希斌姚荣欣胡通林胡通林钱申贤严雪芬黄黎黄黎王曼玲傅佳萍寿黎红江文华李琳洁李琳洁乐静罗文纪周秀杰周秀杰张浩周梅金洁金洁蒋慧芳欧阳桂芳欧阳桂芳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阿扎胞苷
- PML蛋白参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PML蛋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绝大多数APL患者的典型特征是细胞内PML基因和RARα基因发生融合,该融合基因所表达的PML-RARα融合蛋白是APL发病的主要原因。三氧化二砷作为临床治疗APL的一线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PML-RARα融合蛋白的PML部分,诱导相关蛋白多聚化,并招募多种功能蛋白,促进PML核小体重构,使PML-RARα蛋白发生小泛素修饰蛋白(SUMO)化和泛素化,最终经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达到治疗APL的目的。PML蛋白发生点突变会导致APL复发及三氧化二砷耐药。本文阐述了PM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PMLRARα融合蛋白诱导APL发病的机制、PML蛋白参与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分子机制以及PML蛋白发生突变导致APL患者发生三氧化二砷耐药的现象,以期为目前治疗方案的优化及针对耐药患者有效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 郝睿苏力德邵一鸣部娜马丽亚那仁满都拉
-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
- TNFα对端粒酶活性和hTERT基因表达的调控
- 2006年
- 端粒酶在端粒延长和细胞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端粒酶的限速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不仅在端粒自稳,而且在细胞存活、DNA损伤和基因稳定性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正常造血最重要的一种负性调控因子,对于造血细胞分化的异常调控、导致基因不稳定和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NFα对端粒酶活性和hTERT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相关的机制作一综述。
- 马丽亚金洁
- 关键词:端粒酶肿瘤坏死因子ΑNF-ΚB
-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调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参与调节细胞凋亡、衰老、DNA修复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同时,PML蛋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有明显下调的趋势,表明其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虽然已有较多文献对PML蛋白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并未被系统地归纳总结。本文深入剖析当前研究现状,从PML蛋白调控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癌细胞转化和迁移、促进细胞衰老,以及抑制血管生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PML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节机制,以期为PML蛋白的全面认知及为相关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苏力德邵一鸣郝睿王茜茜部娜马丽亚那仁满都拉
- 关键词:肿瘤细胞细胞衰老
- 地西他滨序贯联合小剂量伊达比星和阿糖胞苷治疗高危髓系肿瘤的临床研究
- 背景:地西他滨(DAC)是去甲基化抑制剂,用来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既往研究表明DAC单药治疗完全缓解率低,联合用药成为趋势.我们前期的实验研究提示地西他滨序贯联合伊达比星有良好的...
- 叶杏浓周歆平韦菊英许改香李颖毛莉萍黄健任艳玲梅琛娄引军马丽亚俞文娟金洁佟红艳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一例
- 遗传性因子V缺乏症又称"副血友病甲",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由Owren于1947年率先报道,发病率约1/100万,是一种极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我们收治了1例孕妇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24岁。有1姐,无...
- 韦菊英马丽亚钱文斌
- 文献传递
- 病例分享
- <正>~~
- 马丽亚韦菊英钱文斌
- 文献传递
- 球蛋白增高原因待查
- 病例摘要患者,男,74岁,因"乏力纳差盗汗伴体重减轻1月"入院。病史简介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纳差、午后及前半夜盗汗,怕热,体重减轻约15斤,反复测体温正常,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无胸痛咳血,无恶心呕吐,无...
- 马丽亚韦菊英童茵钱文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