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丽娜

作品数:137 被引量:419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12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9篇肝炎
  • 63篇病毒
  • 53篇乙型
  • 49篇乙型肝炎
  • 49篇慢性
  • 48篇干扰素
  • 41篇抗病毒
  • 29篇丙型
  • 27篇丙型肝炎
  • 24篇细胞
  • 24篇慢性乙型
  • 24篇慢性乙型肝炎
  • 21篇慢性丙型
  • 21篇慢性丙型肝炎
  • 20篇病毒治疗
  • 19篇抗病毒治疗
  • 16篇血清
  • 16篇聚乙二醇
  • 16篇聚乙二醇干扰...
  • 16篇核苷

机构

  • 13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市卫生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作者

  • 136篇马丽娜
  • 124篇陈新月
  • 69篇金怡
  • 53篇柳雅立
  • 48篇何智敏
  • 30篇任姗
  • 28篇张永宏
  • 28篇曹振环
  • 26篇鲁俊锋
  • 16篇郑燕红
  • 16篇黄雁翔
  • 13篇任珊
  • 13篇郑艳红
  • 11篇黄云丽
  • 11篇杜晓菲
  • 11篇许英霞
  • 10篇张小丹
  • 9篇魏飞力
  • 9篇马冰
  • 9篇师令娴

传媒

  • 19篇中华肝脏病杂...
  • 11篇北京医学
  • 9篇中华传染病杂...
  • 7篇传染病信息
  • 7篇肝博士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2013北京...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第五届慢性病...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北京地区肝病...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肝脏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5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26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8篇2009
  • 1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应答不佳或不能耐受的慢性乙肝患者序贯替比夫定临床观察
何智敏任姗金怡曹振环马丽娜柳雅立陈新月
39例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变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了解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流行的病毒基因型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在2010年12月~2014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3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直接基因测序法和平行等位基因特异性检测技术检测HBV基因型、P区、S区、前...
柳雅立杜晓菲马丽娜魏飞力吴云陈新月
替比夫定干预的HBV携带孕妇分娩后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的临床探讨
背景与目的 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免疫方案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总体有效率可达90%~95%,但在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孕妇中,仍有8%~15%的阻断失败率.抗病毒治疗可进一步降低HBV母婴传播率.但核...
鲁俊锋张世斌柳雅立杜晓菲任珊何智敏金怡马丽娜陈新月
荧光定量PCR和直接测序法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区耐药变异的比较
抗病毒治疗对延缓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病程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改善预后的重要意义已为人们所共识,随着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s)ide analog,NA)药物...
金怡魏飞力马丽娜陈新月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荧光定量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联合抗病毒治疗初探
目的探讨使用核苷(酸)类似物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符合仅有少量腹水(经B超确认)一项并发症,且肝硬化Child评分范围5~8分的患者22例,均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及保...
马丽娜何智敏郑艳红陈新月
NS3抗原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不联合Simeprevir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疗效分析
任姗金怡黄燕翔马丽娜何智敏谢立陈新月
服用索拉菲尼出现肾动脉狭窄1例
2017年
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多靶向性的治疗肿瘤的口服药物,它具有双重抗肿瘤效应,可以通过抑制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也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马丽娜柳雅立何智敏金怡陈新月
关键词:肾动脉梗阻索拉非尼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区耐药变异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通过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同步检测HBV逆转录区耐药变异情况,探讨直接测序法检测耐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对制订挽救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拉米夫定(LAM)和(或)阿德福韦(ADV)长期治疗出现应答不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和引入ntPCR技术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同步进行核苷类似物相关耐药的检测,分析基因变异耐药情况,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x2检验.结果 两种耐药检测方法在对LAM和(或)ADV相关耐药检测的一致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LAM与LAM和ADV联合/序贯治疗者中,与荧光定量PCR法比较,直接测序法检测的阳性率更高[分别为43.2%(10/42)对比38.6%(17/44)与66.7%(16/24)对比54.2%(13/24)],而漏检率更低[9.5%(2/21),19.0%(4/21);5.9%(1/17),23.5%(4/17)],其敏感性可能略优于荧光定量PC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比较,差异明显(x2=5.18,P=0.023),高载量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更好.而在低载量组,直接测序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和更低的漏检率,其敏感性可能略优于荧光定量PC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接测序法检测PCR产物,不仅特异性好,而且与荧光定量PCR耐药检测方法相比,其敏感性略高.此外,PCR产物经直接测序法检测可以获得HBV DNA rt区序列的全面信息.
金怡魏飞力马丽娜陈新月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测序法
慢性HBV携带孕妇妊娠期及产后肝功能、病毒学、血清学变化及停药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妊娠期及产后肝功能、病毒学、血清学变化及停药安全性。方法建立前瞻性临床队列,入组慢性HBV携带孕妇,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核苷(酸)类似物(NAs)干预组和非NAs干预组。于妊娠期、产后6、12、24、36、48周,检测肝功能、HBV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入组351例患者,NAs干预组320例,非NAs干预组31例。两组产后肝炎发作比例均高于妊娠期(39.4%对比12.5%,P<0.001;38.7%对比3.2%,P=0.001)。产后6周是肝炎发作高峰,且96.0%(121/126)的肝炎发作出现在产后24周内。产后6周,NAs干预组有6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倍正常值上限者。停药后肝炎发作率为16.7%(34/203)。结论慢性HBV携带孕妇无论有无NAs干预,在妊娠期和产后都有一定比例的肝炎发作,甚至有重症化倾向,故产后并非均能安全停药,需密切观察、分类处理。产后6周肝炎发作比例高,符合治疗指征者给予适当治疗,效果较好。产后肝炎发作绝大部分(96%)出现在24周内,因此建议停药后至少随访至产后24周。
王晓晓鲁俊峰武亚丽马丽娜金怡曹振环任姗柳雅立郑燕红陈新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的临床及免疫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 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HCV重叠感染者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及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数量及功能,探讨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HI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5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取治疗前外周血检测肝脏生物化学指标、血常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HIV、HCV病毒载量,以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HCV特异性CTL的数量和功能,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免疫功能的差异及与上述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中国河南省有偿献血、单采血浆人群HIV感染者中HIV和HCV重叠感染率达60.8%。ALT、AST值在重叠感染组与HC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蛋白在重叠感染组为(40.3±5.8)g/L,HCV组为(32.8±6.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叠感染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HCV组(P〈0.01),而CD8^+T淋巴细胞数高于HCV组(P〈0.01)。重叠感染组HCVRNA定量高于HCV组(P〈0.01)。重叠感染组对HCV—NS3区肽段的反应强度(每10^6个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中斑点形成细胞的个数)较HCV组弱,649.34±685.90对比1233.70±108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白蛋白与HCV病毒载量呈现负相关(r=-0.540);重叠感染组对HCVNS3区肽段反应强度与HIV病毒载量负相关(r=-0.356);重叠感染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与血小板正相关(P〈0.05)。但未见重叠感染组HCVRNA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及HIVRNA水平有相关关系。结论重叠HIV感染有利于HCV的复制,而HIV载量可影响针对HC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HIV载量高则不利于HCV的清除。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重叠HIV感染时,病情易慢性化,预后更差。
杜晓菲张永宏马丽娜闫惠平陈新月吴昊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