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国柱

作品数:39 被引量:291H指数:11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食品
  • 8篇食源
  • 8篇食源性
  • 6篇食源性致病菌
  • 6篇炭疽
  • 5篇毒力
  • 5篇污染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毒力基因
  • 4篇沙门菌
  • 4篇食品污染
  • 4篇污染状况
  • 4篇杆菌
  • 3篇志贺菌
  • 3篇沙门氏菌
  • 3篇噬菌体
  • 3篇市售
  • 3篇鲜鸡蛋
  • 3篇流行病学研究

机构

  • 33篇陕西省疾病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汉中市疾病预...
  • 3篇延安市疾病预...
  • 3篇渭南市疾病预...
  • 2篇西安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青海省地方病...
  • 1篇咸阳市卫生局
  • 1篇黑龙江省疾病...
  • 1篇榆林市疾病预...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汉中市中心医...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作者

  • 33篇马国柱
  • 19篇石一
  • 16篇刘长宏
  • 14篇刘东立
  • 11篇王安礼
  • 10篇张芳
  • 10篇李雪梅
  • 10篇潘立
  • 10篇张铮
  • 8篇李文涓
  • 6篇刘峰
  • 6篇马琳
  • 5篇连西兰
  • 5篇岳永杰
  • 4篇史伟
  • 4篇张义
  • 4篇张恩民
  • 4篇李伟
  • 3篇孙亮
  • 3篇贺莉

传媒

  • 7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2年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被引量:11
2003年
为了解陕西省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 ,2 0 0 2年对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了监测 ,在 5个监测点采集 6类 4 6 8份食品样本 ,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E .coliO15 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共分离到沙门氏菌 4 4株 ,E .coliO15 7∶H75株 ,单增李斯特氏菌 35株。以生肉类食品的污染率为高 (38 5 % )。分离的E .coliO15 7∶H7菌株中有 1株具有stx2、hly、eae毒力基因。调查结果提示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马国柱王安礼刘长宏连西兰潘立张芳
关键词:食品卫生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
西安市2004~2009年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生态学研究
2011年
目的:了解2004-2009年西安市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生态学变化,为更加科学合理的预防沙门氏菌污染提供依据。方法:对1366份食品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2003。结果:2004-2009年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8.5%、12.8%、13.7%、0.8%、7.0%、2.9%。结论:2007年沙门氏菌检出率显著降低,从生态学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石一颜虹岳永杰马国柱
关键词: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研究
陕西省炭疽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回顾分析陕西省历史炭疽疫情,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控对策。方法对陕西省1955-2015年炭疽疫情报告数据及有关调查资料进行汇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陕西省人间炭疽的三间分布规律,并对重点爆发疫情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陕西省1955-2015年共报告炭疽发病数3 849例,平均发病率0.21/10万,病死率3.14%。高发地区集中在畜牧业发达的渭南、咸阳等市,发病季节分布在7~9月,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实验室资料较欠缺。结论陕西省炭疽疫情虽在全国处于低发区,但局部暴发危险仍然存在,建议与畜牧部门紧密配合,建立炭疽监测系统,规范疫区处理,加强宣传教育,降低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我省炭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刘东立朱妮马国柱石一马琳李文涓张铮王安礼刘峰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研究
TaqMan-LNA探针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
目的 设计检测多个靶基因的炭疽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建立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方法,解决蜡样芽胞菌群基因诊断交叉反应问题.方法 选择炭疽杆菌PX01毒素质粒基因pagA,PX02毒素质粒基因capB,以及染色体上的前噬...
刘东立李文涓石一张铮马国柱张恩民李伟
关键词:炭疽锁核酸前噬菌体
TaqMan-LNA探针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设计检测多个靶基因的炭疽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建立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方法,解决蜡样芽胞菌群基因诊断交叉反应问题。方法选择炭疽杆菌PX01毒素质粒基因pagA,PX02毒素质粒基因capB,以及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λBa03基因PL3作为靶基因,利用在线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软件设计、优化多重PCR引物以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序列,对探针进行LNA标记并优化荧光PCR反应体系,构建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以3对引物PCR扩增并克隆靶基因的质粒标准品,倍比稀释后进行敏感度试验,以炭疽、蜡样芽胞杆菌、苏云金杆菌、蕈状杆菌以及常见肠道致病菌进行特异度试验,利用炭疽弱毒株污染土壤及奶粉进行模拟检测。结果 TaqMan-LNA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可迅速检出3个炭疽杆菌靶基因,常用的探针法荧光定量PCR反应液均适用;pagA、CapB、PL3基因克隆标准品序列正确;该方法对pagA、CapB、PL3基因的检出限分别为63、398、114copies/μl,且仅检出炭疽杆菌基因,其余4种蜡样芽胞菌扩增均阴性。土壤及奶粉样品检测均阳性,其中pagA近检出限为6.6×104/ml,PL3基因检出限为6.6×105/ml。结论 TaqMan-LNA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适用性广,检测迅速,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等特点,能够将炭疽杆菌与蜡样芽胞菌群中其他细菌相鉴别,可试用于炭疽杆菌的感染检测。
刘东立李文涓石一张铮马国柱张恩民李伟
关键词:炭疽锁核酸前噬菌体
鼠伤寒沙门菌引起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实验室检测被引量:3
2005年
潘立张芳王安礼马国柱连西兰刘长宏李雪梅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新生儿腹泻流行病学
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掌握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陕西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和管理提供准确信息。方法:2002年-2008年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要求和方法,对陕西省监测点内的农贸市场、超市、饭店销售的熟肉制品中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O157:H7/NM出血性大肠杆菌开展主动监测。结果:采集样品522件,检出目标致病菌86株,检出率16.3%。3种致病菌都有检出,主要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沙门菌。结论: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中存在有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是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污染严重,应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
李雪梅王安礼刘长宏马国柱石一张芳潘立岳永杰
关键词:熟肉制品致病菌
陕西省市售肉与肉制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对陕西省市售生肉类(猪、牛、禽、羊肉)与非包装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趋势监测分析,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PM)和HACCP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内农贸市场、超市、餐馆等市售生肉与非包装熟肉制品,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下称单增李斯特)、O157:H7出血性大肠杆菌(下称O157)及弯曲菌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从采集的1175份四类生肉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633株,最高检出率79.02%,最低检出率32.12%,平均检出率53.87%。544份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86株,检出率15.81%。二者均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高,沙门菌次之。检出的237株沙门菌经血清学鉴定,分属9个血清群或亚群、32个血清型,并检出陕西省未曾报道过的新血清群或血清型。结论:通过连续7年对陕西市售生肉类与非包装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肉与肉制品的卫生状况堪忧,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王安礼马国柱李雪梅刘长宏岳永杰石一孙亮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
农村寄宿制学校宋内氏志贺菌菌痢暴发调查及全基因组溯源分析
目的 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及分子溯源分析.方法 开展现场暴发调查,描述疫情三间分布,分析流行特征.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剩余食物、环境及水源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选择代表...
刘东立张义马国柱曹磊石一李文涓刘长宏史伟王舒张铮宁少奇孙亮关蓉晖张同军刘峰
关键词:宋内氏志贺菌PFGE
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鲜鸡蛋贮藏过程蛋壳表面优势菌的变化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分析不同地区鲜鸡蛋蛋壳表面微生物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别从3个地市采集鲜鸡蛋,于25℃储存56 d,并于第0、14、28、42和56天取样,利用pMD18-T载体通过构建4种优势菌属(葡萄球菌属、乳酸杆菌属、链霉菌属和肠球菌属)标准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样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属和乳酸杆菌属在储存14 d前呈增多趋势而后呈现下降趋势,链霉菌属在整个储存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肠球菌属28 d后呈下降趋势。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杆菌属和链霉菌属地区间无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能够更加具体地反映蛋壳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从而为间接研究鸡蛋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
石一武颂文李文涓袁璐李焱张浩帆马国柱刘东立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葡萄球菌乳酸杆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